天下 - 分卷阅读13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隆庆帝登基,赵肃外放,这才疏远了,不过这份,在他与张居正的共同利益面前,自然就不算什么了。

    闻言便不以为然:“太岳兄未免对他看得太重了,依我看,赵少雍虽然颇有才华,却怎么也不及你的。”

    张居正:“你错了,我非是惧他。拱此人,虽有大才,却生急躁,而赵肃行事沉稳,如果在拱左右,必然会时时提醒,以免拱犯错,两人一急一缓,天衣无,届时要抓他们把柄,只怕就不容易了。”

    冯保一听也有理,他想了想,压低声音:“那如何是好?先前陛既然亲托孤,我们的计划,只怕就不大好施展了。”

    张居正微微皱眉,思忖:“你所说的,正是我的顾虑,仪、陈以勤二人不足为虑,如今挡在我们面前的,惟拱耳。”

    冯保心生一计:“陛虽还年幼,却已颇有主见,但势,假以时日,主弱臣,必有冲突,我们不妨从这方面手?”

    张居正颔首:“所言甚是,只是此事要尽快,谨防夜梦多,赵肃那边,我拖延一,不让他那么快京,百官那边也没什么问题,至于廷,就给永亭兄了。”

    冯保:“你放心就是。”

    肃卿啊肃卿,你别怪我,要怪就怪你得罪的人太多,这廷之的宦官,竟都被你开罪了大半,恨你骨,就算没有我,也还有许多人想拉你

    心念电转,冯保迟疑:“若赵少雍回京,不知太岳兄想如何置,我看陛与他不错,若得他罢官,只怕陛那边……”

    张居正苦笑:“你放心,难我是斗不成,见谁啄谁?我想的事太多,而真正能用的人才又太少,若是他肯尽心办事,与我意见一致,不像他那老师一般,我不仅不会忌惮他是肃卿的学生,反而还会大大重用他!”

    他说着说着,心不免有些激豪气涌动:“若举国上,除去那尸位素餐,庸庸碌碌之徒,官员尽忠职守,假以时日,国库充盈,兵壮,我大明何愁不能重现汉唐盛世!”

    要说张居正与拱,其实并没有仇大恨,不仅没有,两人的政见还时常取得一致,只不过拱这人一急,任对方是天皇老,也照样拍桌谩骂不误,这一来二往,心气傲的张居正如何受得了?

    他自忖才能不拱,人望更比他,既然如此,又何必屈居人,自他之手,照样能开辟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路!

    冯保也被他的话激起一:“好!愿有生之年,能与太岳兄共同见证此景!”

    张居正笑:“公勤诚练,通达世,将来之功绩,必能超过永乐年间的三宝太监!”

    冯保笑叹:“我也不求芳千古,但求千百年后,不要被划佞臣传,便也罢了。”

    赵肃要回来,最兴的当属朱翊钧,其次就是拱了。

    刚开始的一个月,大家都忙着举丧哀悼,朱翊钧不便提起此事,待诸事稍定,他便旨让赵肃回京,旨意一路从京城发,等达到四川,已经是两个月后。

    赵肃接到旨意,却不能上走人。一来要等接任者抵达,彼此接完毕,方可离开,二来他执掌布政司,行不少改革,这一走,很多事都要被迫断,继任的布政使虽然是拱推荐,他也不能完全放心,所以接到回京旨意之后的这些日,都在忙着接见官员,整理文书档案。

    七月的时候,一切终于料理妥当,继任的四川布政使也跟着抵达成都,赵肃离开成都,先护送陈蕙与一双孩回去。

    陈蕙自生产之后,每况愈,虽然一时没有命之危,却常常一病就是十天半个月,这况,自然不可能跟着上京,而要在温的南方休养,而孩太小,赵肃一个大男人也无法照顾周全,索一并送回乐,顺看看母亲,这一来一回的耽搁,等他快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初秋时节。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桩举国震动的大事,却是他不能阻止,也阻止不了的。

    隆庆六年六月,也就是隆庆帝驾崩之后的一个月,在朱翊钧正式举行登基大典的一次朝会上,拱上呈条陈,提“凡章奏尽呈览,览毕送票,票后再呈览,果妥而后发行”。

    隆庆帝在时,无心政事,阁所呈奏章,常常让边太监代批,后来这项权力就落冯保手里,朱翊钧当时虽然为太,毕竟没有总揽国事,对老爹决定的事,也不好过多置喙,而拱从在裕王潜邸时,便已经看冯保不顺,所以朱翊钧一登基,就迫不及待把这件事提了来。

    冯保自然大怒,一状告到李太后面前,张居正那边也没闲着,既然拱当先发难,便也省得他们再找由对付他,便暗指使手底的言官御史弹劾拱。

    因为凡事都有拱挡在前面,也不到张居正去得罪人,所以此时的张居正,给所有人的印象依旧是恂恂儒雅的,加上继承了徐阶的人脉,势力早已不可小觑,他这一发难,等于整个朝廷都现一边倒的局面。

    一边是寥寥无几,支持拱的几个人,一边是排山倒海,弹劾拱的奏章。

    夹在间的,是朱翊钧。

    作为一个新帝,需要树立自己的权威,但是甫一登基,就碰到这难题,任谁都会疼不已。

    朱翊钧不蠢,甚至很聪明,在赵肃和张居正等人的教导,他正一天天成熟起来,但在此之前,百官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年幼的太,缺乏威信的皇帝,而以他现在的实力,不可能无视那些反对拱的声音,因为就连李太后也不喜拱。

    另外一方面,在他的,也很明白,有如此势的拱在的一天,他就不可能真正独立起来。虽然,拱很有才能,可他与房玄龄、杜如晦那些唐代名臣不同,后者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于辅佐的地位,拱却是喧宾夺主,不知不觉之间,让皇帝成为他的影,就算他没有谋朝篡位之心,但凡一个稍有自尊的皇帝,就不可能容忍这局面。

    但是有父皇的遗命在,加上赵肃和拱的关系,朱翊钧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拱,否则这势发展去,拱只怕要败名裂,所以一开始弹劾的奏折,他都压了来。

    言官们看到少年皇帝不肯回应,便越发来劲,其有几人,当年因为拱驱逐徐阶的事,和他结仇怨,此时趁机落井石,把拱早年那些事都翻来,包括拱早年与严嵩联系,上奏嘉靖帝,遂自荐写青词等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