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 分卷阅读12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笑,殿平日里多稳重的一个人,怎么听到赵大人的信,就……”

    “就忘形了?”朱翊钧接上她的话,也跟着笑了起来:“你这么一说,好像也是,这常年枯燥乏味,唯有肃肃的信,能让我看到外广阔的天地。”

    翡翠听得他的称呼,心惊奇更甚,她自跟随朱翊钧以来,所见他对待那些太师傅们,无不是礼数周到,挑不,何以到了赵肃这里,便连称呼也变了样?

    只不过这问题,寻常还真不好问,今日趁着殿兴,便凑趣笑问:“殿对赵大人,似乎是另相看的?”

    朱翊钧里浮起怀念的笑意:“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甚至连他名字都念不全,只觉得这两个字读起来顺,谁知这一喊,就喊了十年。”

    翡翠一怔:“十年,那岂不是殿四岁时就认识赵大人了?”

    她没见过赵肃,却从不少当年从裕王府跟随到来的老人听过这个名字,知当今太殿几位师傅,他却独独与那位赵师傅的,即便赵肃外放为官,隔着千山万岁,两人的通信也从来没断过,又听过赵肃年纪甚轻,风仪过人,探,当今首辅为其座师,连陛和几位阁老也对他印象颇佳,久而久之,不由起了几分好奇,这样一个人,怎会放着好端端的京官不,跑到万里之遥的蜀地,而且一去就是六年?

    趁着今天的机会,这个疑问便随着问

    朱翊钧却只是淡淡一笑:“我这位师傅,想法自是与其他人不同的。别人都想着找轻松的差享福,他却宁愿跑到山远的地方去吃苦,父皇和我说过,当年他许之太常寺卿的官职,师傅也拒绝了,若他留在京师,如今只怕六主官也有份了。”

    翡翠于是更加吃惊了,六主官,那便是尚书侍郎一类的官职,位权重,居然还有人不愿意当?

    朱翊钧瞧见她的表,笑:“看看,不光是你,任谁听到这,反应不外乎是这样的,可这世上终归还是有些人不会拘泥于前的荣华富贵,目光又不似他们那般短浅狭隘的。”

    言语之掩饰不住自然的骄傲和自豪,翡翠从未听过他用这样一语气去谈论一个人,可见赵肃在太,已到了一个怎样的地位。

    “婢听殿这般描述,对那位赵大人就更加好奇了,若是有一天能见着真人,那也算圆了心愿了。”翡翠眨眨,带着好奇与向往。

    朱翊钧哈哈一笑:“你可是动了心?我和你说罢,当年的探郎,少年翩翩,名动天,便连徐阶和陈师傅也要为他媒的,可是都被肃肃推拒了。”

    十几岁的太殿,早已不是当初不解世事的小孩儿,这几年虽然还没大婚,可隆庆帝自己在男女之事上开放,对儿的教育也不遗余力,两年间往东拨了不少女,只是朱翊钧本并不沉溺此,是以不曾有什么女怀闱绯闻传去,这也让阁阁老们都松了气,男女天,他们不好多加涉,可绝不会希望自己一手教导来的太像他老爹那般好

    翡翠俏脸微红:“殿别打趣婢了,婢只是好奇罢了,您方才说到徐阁老与陈阁老媒,赵大人为何要推拒?”

    “当时我年纪还小,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后来却是有几分明了了,肃肃行事看得远,想必是不愿卷纷争,左右为难,只叹我当时年纪还小,帮不了他……”对着翡翠,朱翊钧没有说,随即转了话题:“后来他便娶了妻,外调莱州了。”

    “赵大人的妻,想必是倾城倾国之姿了?”

    “那倒未必,不过我亦不知。”朱翊钧说,一边望向窗外。

    前几年你不回来,我心里还有些怨你,可这两年渐大,倒也能明白,这朝廷成日里明争暗斗,徐阶走了,师傅又来了,可并不见得平静来,恰恰相反,张师傅后起之秀,逐渐能与师傅分抗礼,他那样骄傲的一个人,怎么甘心一直排在师傅后,你躲开了也好,也免得总要面对这些左右为难的局面。

    朱翊钧想着,嘴角弯起嘲讽的弧度,随即又浮起怅然。

    即便如此,难你便一直不回来吗,你不在,我连个说知心话的人也没有,纵然书信往来不断,又怎能和面对面说话相比。

    他微叹了气,迫自己抛开这些愁绪:“翡翠,把桌上那些折拾掇好,我要去面见父皇。”

    四川。

    书房里,公文堆满桌面,书籍遍地,看似凌,赵肃却从来不让人打扫,因为其许多分门别类,重要与否,只有他自己才晓得。外人都四川布政使赵大人温文尔雅,疏朗清举,如风过青松,是个不折不扣的,谁又能想到谦谦君的书房里一片狼藉,堪比战场。

    此刻的赵肃正坐在桌案前,看着手边几封来信。

    一封是陈洙写来的,先前他从翰林院来,,两年前又步了赵肃的旧路,外放襄知府,也成了一方父母官,人在外界一开,经历一多,说话事自然也和以往不一样,从他的信里,赵肃能看陈洙成熟稳重不少。

    信说自己的儿世,取名为陈朗,希望他大以后人光明磊落,明朗如日月。陈洙成亲之后,夫人接连生了两个女儿,就是没有男丁,而陈洙也如早年和赵肃说的那样,决不纳妾,如今盼了几年,终于抱上儿,字里行间,自然是极为兴的。

    一封则是申时行写来的。他与赵肃和陈洙都不同,他循规蹈矩地走了许多士官员走的路,如今已是翰林院掌院,品阶虽不如赵肃,但也是前途无量。陈洙在外地,和赵肃说的,大多是自己辖地的事,申时行则不同,他在京城,对政局大势自然更加锐些,作为官员,他的立场又跟朱翊钧有所不同,两者互有补充,所言所想,正好让赵肃了解朝廷外发生的事

    赵肃的好人缘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京城有朱翊钧、拱、申时行、王锡爵等人,他即便四川,消息也没落后多少,每个人描述的角度又不一样。可以说,假以时日赵肃回到京城,绝不会两摸黑,茫然无知。

    还有一封是元殊写来的。如今他仍在云南,却已经迁为云南察使,成为云南巡抚面的第一人,元殊能升迁如此之快,除了他自己政绩卓著之外,还是投了徐阶所好。

    隆庆元年,因元殊治理有方,年底清纳粮时,曲靖由一个纳粮不足十万石的府,升为纳粮十五万石的府,所辖境盗匪匿迹,汉人与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