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 分卷阅读12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有条不紊地嘱咐,几乎将所有事都考虑到了,众人早已习惯这位知府大人的派,闻言纷纷应是,赵肃来到这里一年,改变了许多事,同样也换了一批比较能属,恩威并施,收服人心,不仅这知府衙门里的人服服帖帖,就连城士绅大也都领教了他的手段。

    如果说一年前的赵肃还只是单枪匹,毫无基,起码今天他站在这里发号施令,已经没有人敢小看他了。

    赵肃后来才知,隆庆二年三月的这场地震,震正是位于京师,六级左右的地震,让莱州这边都有觉,但距离较远,损失不重,可这并不代表京城一带没有死伤。

    古代都是砖瓦房屋,一般抗震能力都不,六级地震,足以让房屋倒塌,据说乐亭县还现了地裂,京师,乐亭,乃至滦州,百姓死伤数万之多,古代通讯不发达,救灾更不及时,也不知有多少本来命不该绝的人在不及时的救治死去。

    偏偏祸不单行,四月初,陕西咸宁、泾一带也发生地震,余震经日不止,人畜死伤众多,阁忙着拨款赈灾,阁老们几乎个个脚不沾地,冒烟。

    给朱翊钧写的信终究没有写完便寄了去,辗转到了京城,又过了半年之久,回信才到了赵肃手里。

    信说是因为地震的事阁忙得不可开,朱翊钧主动向皇帝请缨,开始观学习政务。朱翊钧年纪小,很多事没看懂,可却是极聪明的,在那里待的久了,也渐渐能够就一些问题提自己的看法。只不过他思路活络,问的问题往往十分古怪,连李芳他们也无言以对,唯有张居正还能常常回答他。

    朱翊钧写,原来张师傅是那么厉害的,教我读书的时候不觉得,现在才发现他懂得许多东西,一儿也不比肃肃逊。肃肃你不要生气啊,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不过就算张师傅再厉害,我最喜的还是肃肃。

    结尾还画了一串糖葫芦,附上一行蝇小楷。

    肃肃,我想你了。

    真是个小孩儿。

    不过……

    赵肃嘴角微弯,手指轻轻挲过纸面,目光漾起怀念。

    嗯,我也想你了。

    第69章

    隆庆二年六月,广东曾一本起义,攻广州。

    同年七月,浙江台州飓风,大淹城,死者三万余人,良田损毁十五万顷,京师震动。

    与此同时,朝局的纷并没有停止。

    自隆庆元年拱走后,徐阶阁居首,挟言官而一人独大,余者如郭朴、陈以勤等人,纵然不满,也没有办法与他抗衡。

    徐阶知,在朝廷,声音最大,最能左右局势的,不是皇帝,也不是阁,而是言官。

    太祖皇帝朱元璋设御史言官,本来是为了监视告发百官,可他绝对没想到,在事隔两百年之后的明朝,言官的职责,已经不再是为朝廷服务,他们也有私心私利,所以结成团伙,一旦看谁不顺,就一哄而上告发,风闻言事,又不以言论罪,就算冤枉了你,事后你也只能自认倒霉。

    所以言官集团这一群人,阁阁老们,基本是没人愿意招惹的,但徐阶偏偏反其而行,对他们极尽拉拢之事,那些言官里面,也有近半数是他的门生,如此一来,历任阁阁老们最为疼的一个问题,反倒被他迎刃而解。

    为此,徐阶曾有一句传甚广的名言: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这里面最后一句,指的就是扶持在嘉靖皇帝在位时被严厉打压的言官们,让他们畅所言,不因言论罪,广开言路。这样当然是有好的,在嘉靖年间被皇权战战兢兢的文官们,终于有了开说话的机会,可随之而来也有很多副作用,如今朝堂上镇日争吵不休,也是因此而起。

    徐阶好言官,却忘了最重要的两

    隆庆皇帝再弱,那也是皇帝,看大臣比他还势,心里如何会兴,加上拱被迫乞休返乡,让皇帝与徐阶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

    还有一个人,却是徐阶从来没有想过的,那便是,他最看重的门生张居正,与他的治国理念,竟是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

    张居正满腹抱负,他心目的改革施政,反而与拱更接近一些,但他为徐阶的学生,是不能也不允许反对自己的老师的,徐党势力的壮大,意味着他的理想就一天不能实现。

    反观徐阶,这个国家满目疮痍,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需要去改,他自己心里也明白,可一旦改革,势必动很多人的利益。不说别的,单说土地兼并一项,徐阶本人松江大地主,家良田千顷,土地改革,只怕别人还没声,他的家族第一个就要来反对。

    这,他即便看得清楚,也没法去,加上他格隐忍,凡事希望一步步计划好了再手,所以新皇登基以来,倒是了几桩善政,可那都是在没有动摇本利益的前提

    以上局面,便是赵肃之所以离京的原因。他知以自己如今的资历和官职,不但起不了作用,还很有可能卷纷争,成为被牺牲的炮灰。

    如他所料,许多隐而不发的矛盾,终于在隆庆二年浮面。

    先是被徐阶压制已久的宦官,接二连三地在皇帝面前告状,朱载垕不像他老爹,他是个耳的人,比起这个几天也见不到一次面的徐阁老,自然是那些朝夕相的宦官要更亲近一些,众铄金,积毁销骨,日复一日的谗言,让皇帝对徐阶的印象彻底败坏。

    但导火索并不是这些言官,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正七品给事,张齐。张齐曾经求见徐阶的儿徐璠,对方不肯见他,便怀恨在心,上疏弹劾徐阶揽权自重,言“天人只知有徐阶而不知有陛”,这句话正正戳皇帝的肋,朱载垕越发不待见徐阶。

    照规矩,有人弹劾,被弹劾的人就得上疏自辩。

    皇帝和自己不对付,天人又觉得他过分惜羽,不肯大刀阔斧改革,就连他的学生也不赞同他的理念,徐阶心灰意冷,终于想要告老还乡。

    他这一告老,皇帝上就准了,徐阶知自己人望尽失,又加之年事已,便也不再恋栈,八月就带着老仆启程回乡。

    他这一走,阁里就剩芳、陈以勤、殷士儋、张居正,这里,张居正才,却资历最浅,论资排辈,怎么也不上他当首辅,于是他与李芳一合计,向皇帝上奏,请他将拱迎回来。

    朱载垕自然万分愿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