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分卷阅读69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果……

    其成绩最大的自然还是集倾国之力的“911工程”,除了首颗原弹的试爆成功,“911工程”这一年还拿了很多与之相比毫不逊的其他重大成果。

    经过这五年来的艰苦攻关,1946年里国终于在新材料和加工工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得国有可能研制程超过5000公里的导弹和程超过1500公里的固导弹,前者将令国的陆基威慑力量暴增数倍,并且由此获得发实用型人造卫星的能力。而后者则令弹导弹潜艇的研制成为了可能,其意义如何估也不为过。

    此外,集成电路也在这一年实现了量产,同时集成电路计算机也终于研制成功,后者令国导弹的度和抗扰能力大幅增加,若非如此,就算国将程5000公里的远程弹导弹搞来,也会因为度太差而动辄落到目标城市的郊外、甚至是更远的地方,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而如果是对度和抗扰能力要求更的其他类型导弹。那就更不必说了。

    在此基础上。1946年的半年,国先后行了固导弹与远程弹导弹的试,并且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标志着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了在敌人防区(即轰炸机的作战半径或者弹导弹的最大程)外发起远程打击能力的国家。

    必须说明的是。因为目前世界大战还在行。国不可能派船只到远海去收集数据。因此减少了远程弹导弹火箭燃料的注量让其只打到了东海,尽它的设计程达到了5400公里,打到日本都没有任何问题。当然。于安全、保密和节约(注1)的考虑,这枚导弹也没有装上真正的,反正近程导弹的实弹试已经可以提供研究所需的各数据了。

    除了战略武国还成功地研制了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其反舰导弹还由此现了两个分支,一是历史上后世成为主的小积掠海巡航反舰导弹,由于尺寸和重量较小,这款被命名为“鹰击-1”的反舰导弹可以用护卫舰、快艇和飞机搭载,非常适合国海军以“飞潜快”为主的建军思想,但是因为威力较小、特别是穿甲能力的不足,让它对付排量动辄好几万吨而且还有厚装甲保护的各国新型主力舰,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另外最远不过20公里的程也是个问题。

    因此国还在某位年轻科学家的提议,研制了一类型于历史上苏联“岗岩”的重型反舰导弹,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目前各国海军的近防火力远不能与后世相比,因此反舰导弹可以造得很大,所以国研制的这款“海鹰-1”重型反舰导弹威力甚至超越了历史上的“岗岩”,而且其更大的尺寸还让其可以装上如今积已经大大缩小的计算机和功率更大的雷达,它也因此成为了这个时空世界上第一有末端自主寻的能力的导弹……

    虽然所用的冲压式气发动机能比不上历史上“岗岩”所用的那么好,但因为尺寸更大的缘故,“海鹰-1”重型反舰导弹的程并不比“岗岩”逊多少,达到了350公里以上。在后的绝大分时间里,“海鹰-1”重型反舰导弹在预警机的指引于五六千米的空飞行,速度约为1.5赫,靠近目标后导弹会接到来自于预警机的指示打开雷达,制导方式由此转为主动雷达制导,并从空俯冲来扑向雷达信号最的目标(可接收预警机的修正),飞行速度也会很快加大到2.5赫以上,以目前各**舰低的防空能力,纵然“海鹰-1”的尺寸大了一,但是速度如此之快,想要拦截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在预警机的引导,“海鹰-1”重型反舰导弹的度接近百分之百,而且电扰对其也几乎是毫无影响的。而如果没有预警机的帮助,“海鹰-1”也可以采用“惯制导+定时打开主动雷达”的机制,不过度和抗扰能力就要差得多了,实战的有效命率不过一成多。但即使如此,“海鹰-1”依然是这个时空最可怕的第一代重型反舰导弹,由于本的惊人重量(全重超过20吨),以及从上而俯冲打向平甲板的攻击方式,“海鹰-1”只需一枚就能令世界上最大的航母丧失战斗力、甚至直接击沉,就算是蒙大拿或者兴登堡这样的超级战列舰,也只需要三五枚命就可以击沉,如果是驱逐舰这样的轻型舰艇,“海鹰-1”甚至可以自上而完全击穿其脆弱的舰……

    注1:生产氢弹需要原弹来火,而国两次试验后已经仅剩1枚原弹可用了,虽然国在世界上最早实现了缩铀和钚的工业化生产,但因为工业基础薄弱,一年的产量只够造两枚2万吨级的原弹而已,再加上的研发度快得惊人,估计一年后试爆氢弹的其他条件就都准备就绪了,所以原弹不省着用是不成的。

    第八百零九章 科技国(

    防空导弹的研制相比反舰导弹要更晚一些,因为二战初期的飞机太廉价,而导弹作为“科技”产品,短时间不可能将造价降来,靠它防空的话,明显是得不偿失。但是造价接近上百万元的b-29战略轰炸机现后,防空导弹就有了实用价值,而且因为地面雷达引导较易实现,技术上难度比反舰导弹小得多,因此虽然立项较晚,却几乎与反舰导弹同时获得成功。

    在“911工程”之外,1946年里国取得的其他科研成果也为数不少,但同样集于军事领域。举例来说,国政府之所以同意将能先的歼-2亚音速气式战斗机和滴形潜艇卖给日本,正是因为国已经研发了更好的产品……

    由于并行工程学的应用,早在歼-2才刚刚完成首飞的时候,超音速气式战斗机的研制就已经正式立项,而钛合金的研究则因为火箭同样需要而开始得更早,加之又有胡卫东提供的歼-6设计图样作为参考,所以这款被命名为“歼-3”的超音速气式战斗机能够在1946年定型役,其实并没有太过超胡卫东的预料。

    不过,若非吴仲华在气发动机方面所作的卓越贡献,“歼-3”的研制成功至少还要晚上三年,这就是天才的作用。没他们未必就一定搞不来,但是所的时间和资金却肯定会大大增加,在目前国连“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的尤其如此。也无怪乎胡卫东虽然对吴仲华的格颇为诟病,却一直对其给予特别的关照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