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分卷阅读11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式班用轻机枪和历史上生不逢时的80式通用机枪(注1),名字则全统称为81式xx,毕竟这些经典枪型日后肯定还会使用很久,完全值得以人民军队的生日来命名。但令胡卫东有些遗憾的是,计划的85式狙击步枪(轻狙)、85式机枪和m99式反材狙击步枪(重狙)由于生产条件要求更,胡卫东只得暂时搁置。

    之所以选择81式突击步枪,一是因为胡卫东对其远比那些外国名枪要了解得多,只要满足生产条件,很容易就能制造来;二是因为这突击步枪是世界突击步枪发展史上的一个异类,它的单发度竟然超过了素以度极著称的56式半自动步枪(照一般规律,在设计制造准相当的前提,拉栓式步枪的于半自动步枪,半自动步枪又于自动步枪。),这独特的设计思路说到底还是因为当时的国实在太穷,不可能像苏那样浪费弹,但却反而更契合抗战时期国国弱民贫的现状,大分时间段以单发击为主,只在冲锋和反冲锋时使用连发功能,战斗效能不会降多少,弹却能大大节约。

    注1:该枪型是由前苏联pkmc7.62毫米机枪仿制,能与成本都优于后来大量装备国队的67-2型重机枪,但是由于装备继承等其他原因而竞争失败,却成为了我军对外的拳产品之一,也算是“墙里开墙外香”了。其最大的优是重量极轻,全枪重量不到9公斤,甚至比捷克式这轻机枪都轻,特别适合抗战期间普遍都得靠脚走路的**队……

    第一百三十六章 军工新展(

    至于81式班用轻机枪的选用,则主要是基于后勤方面的考虑,它与81式突击步枪的主要零件与弹药都可以通用,维修与后勤补给都十分方便,而且虽然历史上81式班用轻机枪的能在世界上不算特别突,但却绝对超过了任何一二战轻机枪。而且八一枪族对于材料与加工工艺的要求相对较低,差不多是目前苏区可以批量生产的极限了,更后面的那些小径枪械,胡卫东再有本事也是绝对搞不来的……

    考虑到81枪族在这个年代已经足够先,而且必然会装备**队很久,胡卫东还对其还行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改,比如给其安上战术导轨(不过受制于苏区的工业基础,这个看上去很简单的设计却导致81枪族的批量生产推迟了足足半年。)等等,后来还给刘鼎、毅可等枪械专家和如今已经是“士别三日”的吴运铎行反复改,使其比历史上的原型更加符合抗战的需求(比如81式步枪的枪托用的是81式原型枪所用的木托,而不是其改型81-1型所用的折叠式枪托,这一是因为抗战搏战要比后世频繁得多,二是因为现在木材便宜易得而钢铁昂贵又缺乏,复合材料就更不要想,因此用木托反而更加经济实惠。),但也因此直到37年8月才最终定型,38年初才开始装备队……

    红十五军华北最大的收获莫过于那几百门各式火炮,但是牵引式火炮对于全军的机动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其那6门无法整拖曳,即使用上专门的牵引车也必须拆成两才能拉得动的240mm重榴弹炮,就更是成了肋,毕竟抗战全面爆发后鬼的飞机将远比华北作战时猖獗得多。这重炮炮击前却还得时间的准备,实在是太危险了……

    因此胡卫东很自然地想到了自行火炮,但是却没有合适的底盘,鬼的坦克装甲车普遍太小太轻不说,总共也就这么一些铁家伙的红三方面军也不舍得将其改装成自行火炮来用,所以胡卫东想来想去,最后的决定是搞车载火炮,这样只要有路的地方就能速机动。而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华北和原地区只要行军距离不太远,越野也不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国连汽车都不能自主生产(装过少量汽车,只是零件全靠。),想要搞车载火炮来自然很不容易。不过在胡卫东,车载火炮的结构并不复杂,而且牵引车既然拉得动大炮,就一定也载得动,只要个足够固稳定的拖曳式底盘就行了。这个工作对于目前连大型轧钢机都没有的巩县兵工厂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好在需要的数量不多,实在没法用机生产的是被一些熟练工人、甚至是民间的铁匠依靠过人的技艺用手工弥补了……

    虽然费尽气力制造了足以加载重炮的底盘,可是却又现了两个无法回避的新难题,一是重心偏。车载的大炮若是横过来炮击的话很容易导致车倾覆,纵向的话倒还可以。可是如果炮不能自由转向,得靠车转弯行调节的话。灵活就未免太差了;第二就是稳定差,这一步削弱了车载火炮本就不能尽如人意的速度与越野能力,胡卫东仔细观察过后,认为样车之所以稳定差,一方面是因为重心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胎达不到要求……

    “难就连这么简单的东西,我们也没法全靠自己的力量造来吗?”,心不快的胡卫东愤似的踢了样车的胎两脚,突然心一动,“对了,我记得可以给胎充(氯化钙溶)代替充气(其实军用胎大多采用实心的,但二战时期的日本并无生产实心胎的技术,只能用普通的充气胎,因此行军很容易现意外。),可以明显增加重,而且使车的重心降低,这就增加了车载火炮的稳定和行驰的平稳……”

    试验之后效果十分明显,这个原本令大家束手无策的难题就这么轻易地解决了,此事令胡卫东在技术队伍里的威望一步提,而大家也都受教育,明白了“哪怕是很简单的知识,只要运用得当,一样可以解决很多看似棘手的难题”的理……

    此外,胡卫东还挑选一些技艺脑灵活的青年技工从零件开始,尝试仿制缴获的鬼发动机(每型号的拆1到2台,包括飞机与坦克上的,为此胡卫东被空军和装甲旅的指战员埋怨了很久,汽车因为数量较多,所以司机们还容易接受一。),并取得了阶段的成功,虽然能与原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而且有不少地方都是依靠手工技艺来完成,生产效率因此大为降低,但若不是有了这一基础,后来对于引的技术设备,消化收起来也不可能那么快。

    胡卫东现在的名声远比当初华北时更响,因此冒险来到苏区采访他的记者也日益增多,其还有一些是外国人,也正是在这段日里,胡卫东继当初见到斯诺之后,又见到了一位历史上有名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