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分卷阅读5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来,可以大大加快国的电气化程,但想想现在的国连稀土矿都没人开发,胡卫东觉得此事还是暂缓吧,“从无到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另外,油化工、煤化工等工业门胡卫东其实也很想搞起来,但想想现在的条件,他还是无奈地暂时搁置了,转而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了磷、钾等大大有益于民生的民用工业,至于军工,先将枪炮弹药的生产实现完全国产化再说吧。

    早在占领巩县兵工厂的第一天,胡卫东就发现该厂的产品结构很不合理,不说别的,光是月产40000多发山炮、野炮等各式榴弹炮所用的钢炮弹(迫击炮弹的弹壳为铸铁),就需要占用多少人工、消耗多少金属和炸药?而巩县兵工厂却偏偏又不能生产发这些炮弹的火炮(75mm、105mm和150mm三个径。),这不是浪费吗?

    当然,老蒋如此安排,或许是于全国一盘棋的考虑,但一旦对日开战,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多个兵工厂各自负责一分产品的生产模式就会暴大的弊端,哪怕只有一个被日本人占据或是摧毁,都会令武弹药的供应大缺,而且短时间无法找到替代者(所以老蒋开战前后将兵工厂都集到chóng qìng去了,但运输的费用与路上的损失却着实不是一个小数目,比如广西的那个就毁掉了一半。)。而对只有这一个兵工厂的红八军团来说,这产品结构就更了,就拿105mm榴弹来说,红八军团现在一门105mm大炮都没有,每月生产14000发炮弹的产能本就没有任何用……

    此外,巩县兵工厂的很多产品本也存在问题,比如胡卫东居然在“新厂”的生产计划里看到了光气等几毒气的名字。好吧,就当老蒋是未雨绸缪,这些毒气是准备用来对付日军而不是同胞的,但这些一战时期的毒气对于装备有防毒面的日军来说,又能有多大作用呢?再说,以**的装备平和弹药供给,与其浪费产能来生产毒气,还真不如全力生产常规的枪支弹药……

    第六十二章 结构调整

    因此当天胡卫东便止了这些无用项目的生产,让兵工厂集生产迫击炮弹、手榴弹和枪弹,其尤以枪弹为重之重,而主要生产化学品的“新厂”则全力生产炸药雷汞等必需的军工原料。而令兵工厂上意外的是,被要求以最快速度生产的,竟然是瑟手枪弹的生产线。原来,一方面是在大别山消灭了几千别动队后,红八军团二十响的装备数量已经超过了七千支,弹的需要量自然一步增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吴运铎通过数十天来的反复思考和数以百计的试验,终于成功地将原本9mm径的边区造“冲锋枪”改为7.63mm,而可以使用在国更为常见的瑟手枪弹,并在不增加造价和工时的前提,顺便在几细节上行了改良(比如弹匣的位置改了,这样就不会因为顺手抓住弹匣导致击时卡壳……),使其无论在度上还是在可靠上都有所提,最难得的是,新枪型可以使用二十响盒炮的弹匣(注1),这对减轻后勤压力无疑大有裨益,冲锋枪可是弹大,“边区造”冲锋枪的生产难度又低得令人发指……

    说起来也是万幸,巩县兵工厂大概是国兵工厂枪弹质量最好的一家了,早在十年前驳壳枪还没现连发型号的时候,该厂就已经改造了使用瑟手枪弹的冲锋枪“机关”,由此也可以看巩县兵工厂生产的瑟手枪弹质量之优异,要知虽然稍大一的兵工厂都能生产瑟手枪弹,但用于连发的二十响或者冲锋枪的话(特别是不同厂家生产的枪械与弹药之间更是很难兼容,哪怕型号径是一致的。),却是很容易卡壳的。若非巩县兵工厂有这个技术基础,胡卫东的改造计划可就是空楼阁了……

    而7.92mm瑟步机枪弹的生产线却全都暂时停产行技改,原来为了降低成本和节约铜铅,胡卫东打算效仿历史上新**工系统的经验,以钢芯弹取代普通枪弹、以覆铜钢取代铜质弹壳。由于胡卫东对此技术十分了解,在他的指导,巩县兵工厂只了三个多月时间,就全面完成了所有步机枪弹和非迫击炮弹生产线的技改,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产量也因此大幅增加。

    另外,包括像正式步枪这样的抗战名枪在的几乎所有枪械也都被胡卫东令停产,因为这些枪械工艺繁琐,与历史上后来的那些大量使用冲压技术生产来的新式枪械相比,成本要得多,而能却反而差了一截(二战最好的机枪MG42的成本仅有克沁重机枪的四分之一,而且轻便且威力更大。),还不如等到价廉的新式枪械研发成功后再重启枪械的生产……

    在胡卫东的亲自领导,巩县兵工厂产品结构的调整取得了大的成功,次年该厂全年生产各弹2亿多发、手榴弹二十多万颗、爆破筒3万余支、迫击炮弹2万余发、75mm炮弹1万多发、被取名为二四(民国二十四年)式半自动步枪的56式半自动步枪近3万支、最终定型的二四式冲锋枪(改成7.63mm径的“边区造”冲锋枪)5万多支、地雷10万多颗、枪榴筒1万多、枪榴弹十万余发……

    其火炮炮弹的产量锐减将近八成,这一方面是因为红八军团暂时没那么大的需求,要节约人力和材料优先生产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胡卫东对巩县兵工厂所产的炮弹行了一番改,因此生产线自然也得跟着调整,前后掉了大半年的时间,产量自然大受影响。所谓的改除了使用覆铜钢替代黄铜作为炮弹弹壳的材料以降低成本之外,炮弹的形态也行了优化,其实也就是将炮弹尾成凹形,即弹药学术语的“底凹”,这弹形能在基本不影响火炮度的前提明显降低炮弹飞行过程的涡阻力,从而增加火炮的程,尤其是敌人在不知往往会以原先的程来行防范,红军就很可能占到其不意的便宜……

    为后世尖的弹药专家,胡卫东对于增程效果更好的底排、火箭助推、枣型炮弹设计及其全膛弹改型等效果更加明显的增程技术也都了如指掌,真想搞也未必搞不来,但考虑到那些技术都会严重影响度与炮弹杀伤力(增程效果越明显,副作用也就越大。),现在还得勒腰带过日的红军本用不起,胡卫东就只好暂时放弃了……

    巩县兵工厂的脱胎换骨令以毅可为代表的原兵工厂技术骨们心悦诚服,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