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分卷阅读3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前摆老资格了……

    虽然有了不少意外的收获,但由于**十八军的扰,本来可以基本消灭刘峙兵团的机会却只是打成了一般的击溃战,合计毙伤敌军两万余人、俘虏四万多人,而将消灭胡琏六十六团的战斗也算上,红十五军的伤亡则超过了一万五千人,虽然俘虏之应该可以转化不少过来,但考虑到红十五军骨损失偏多,总上来说这一战在军事上并没有占到便宜。

    但是,这一战却开创了红军在正面战斗一次击溃**十万人以上大兵团的先例,对参与围剿的各**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威慑,而藉着敌军收缩兵力的机会,胡卫东再次大胆地分兵扩张,在短时间连取福建的沙县、将乐、邵武、建宁、泰宁、建、浦城、光泽、崇安和江西的黎川十县之地,几乎光复了昔日央苏区的全地盘(也有几个县当初是其他苏区或是白区的,比如崇安县就是闽浙赣苏区的。),治总人超过了三百万(注1)。

    注1:历史上太祖接受斯诺采访时曾说央苏区人约为200万左右,应该是指均值,其极盛时期的人据官方统计为435万,而如果将当时央苏区县的人简单相加,则超过600万,这大概是因为边缘县份的平原分实际上不在苏区范围的缘故……

    第四十章 挥军北上

    捷报传来,央大为振奋,即使是伟人也发电希望红十五军留,巩固和发展好闽赣粤苏区(即原来的央苏区),而不赞同胡卫东率离开苏区北上的主张,在伟人看来,丢群众基础更好的已有据地,而冒险穿越敌军的重重阻截前往毫无基础的北方,怎么看都不是明智之举,若是因此重蹈昔日井冈山据地沦陷的覆辙,那就太令人痛心了。至于抗日的问题,即使要与南京政合作抗日,有地盘在手谈判时也要有利得多。

    但胡卫东并没有唯命是从,而是有理有据地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红十五军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是靠弹药、尤其是炮弹支撑的,而光靠缴获总是不太可靠的,一旦弹药耗尽,到时候过上了苦日的红十五军还能像之前一样所向披靡吗?胡卫东对此并没有多大的信心,偏偏红十五军转化过来的“解放战士”又实在太多,也一直没有时间好好消化,加之连续作战后普遍疲惫不堪,哪怕只是打一次大的败仗,都可能招致全军的溃败。所以找到一块足以支持红十五军的据地,让红十五军有机会修整编训,是非常必要的。

    而随着老蒋对江南的控制力日益增,30年代初闽赣粤苏区的地缘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反而因为太靠近南京而会遭到白军的频繁剿,想要发展起来十分困难,胡卫东可不敢寄希望于每次战役都能获得超过消耗的量缴获。而且,由于期的战争和白军的屠杀,闽赣粤苏区的人比例现在已经严重失调,乡更是几乎看不到青壮男,一望去不是妇女小孩就是老,仅靠老弱妇孺的劳动,养活他们自己都很困难,又如何维持十万大军呢?

    正因为这样,胡卫东才不得不将征兵比例控制到极低的百分之一(注1),以尽快恢复地方经济、减轻乡亲们的负担。但如果红十五军继续时期地留在这里,闽赣粤苏区将不可避免地陷空前的饥荒之,以胡卫东的估测,现在的闽赣粤苏区,最多只能支持3万常备军,因此红十五军主力只有离开另觅据地这一条路可走。

    裁军或是转为民兵的话,理论上是可以的,但红十五军的这十几万指战员历经了多次战斗的考验,已经渐渐成为一支百战余生的兵,就这么将其分复员了,胡卫东实在是不舍得。何况红十五军大半都是家乡遍布全国各地的“解放战士”,让他们打仗还行,如果要他们留在苏区地,估计用不了几天就会跑掉一大半,就算他们愿意地,一般也不会乐意在这异乡当农民吧?

    看到电文所述央苏区的惨状,心痛不已的伟人忍不住泪婆娑,他果断地打消了自己过于乐观的幻想,回电胡卫东支持他的法,上面只有四个字——“你是对的”,令胡卫东甚为动,其实他这么还有一个说不的理由,如果留在闽赣粤苏区,将来抗日改编后红十五军肯定是新四军系统,而抗战初期领导新四军的江局书记却是从苏联归国的王明,相比而言胡卫东觉得还是及早北上,将来八路军系统安心打鬼更好一些……

    在报请央批准后,胡卫东先将队里不适合战斗和文化平较分官兵复员,前者转到苏区政工作或是留务农,后者则据其个人特队需要招三大学校的某个行“造”,两者合计两万多人。之后胡卫东再从队里五千多苏区本地的指战员,加上伤势未愈不能随主力的近两万人组成了闽赣粤独立师,以谭震林任师兼政委,陈潭秋担任政主席,再加上早就决定留的法院院何胡,应该可以保证将来苏区不再现肃反扩大化的悲剧。

    胡卫东这样安排自有他的理,理说红十五军主力北上,应该可以将**大队引走,但既然老蒋能在日寇步步持“攘外必先安”,谁又能够保证他不会来个“剿匪必先断”呢?所以胡卫东便将队里军事能力最的谭震林留了来,这样就算**攻苏区,轻易也拿不来,只要持到抗战爆发,苏区就算保住了。至于将陈潭秋留,则是想起他历史上死在xīn g一事,胡卫东希望以此避免这个悲剧……

    1935年5月4日,红十五军的主力九万多人以及三大学校的数万年轻学员在福建崇安县宣誓北上,并利用大功率电台对全国明码发报,呼吁国各大势力停止战、团结抗日,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赤党“反蒋抗日”的号也比历史上更早地变成了“蒋抗日”,但老蒋却仍持“攘外必先安”的主张,对赤党的态度转变视而不见,并严令镇压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以免扰他的“剿匪”大计……

    崇安县已经是昔日闽浙赣苏区的地盘,早在红十五军誓师之前,正在这一带打游击的“闽北独立师”就赶来会师了,胡卫东自然毫不客气地将其收编了,并让将人数只剩一千多人的“闽北独立师”扩充为八千多人的一个旅,红十五军的实力得到了一步的增……

    更令胡卫东惊喜的是,当初闽北苏区的兵工厂居然还在,这个兵工厂虽然只有职工三百余人,但技术与设备条件不俗,居然能够生产步枪、冲锋枪、手榴弹、地雷和弹,必须说明的是,弹是生产而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