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容 - 分卷阅读62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能到无尽的压力。尤其是为“祸源”的几家,只觉有刀架在颈上,随时可能人落地。

    或许是上天有意为难秦策,决心让他的日更加难过。

    五月,一支船队突然现在青州海岸。

    海边的渔民见怪不怪,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南边的船队来市货。码上的船工神抖擞,知晓商船靠岸就有活,无不是满脸喜

    可是,喜维持不到两秒,很快被震惊取代。

    这次来的不是一艘商船,而是整整五艘!

    除最先靠岸的一艘,余都是三桅,船帆升起时,活似海兽。

    五艘庞然大乘风破浪,从海行来,岸边众人陷震惊,有一个算一个,全僵在原地。

    他们以为商船足够大,哪里想到,这些三桅船更大得超想象。

    离得近些,发现分船竟然包裹铜,众人的震撼难以形容,只能呆呆的望着大船神,咙里发无意义的单音。

    一艘三桅船上,桓祎着短袍,上束着葛巾,黝黑的脸膛格外严肃。虎目扫视左右,单手住腰间宝刀,稍有不对就要暴起杀人。

    之所以这般张,原因全在于走船舱的青年。

    “阿兄。”青年走到桓祎侧,通的贵气,隐隐还带着些许煞气。

    “陛……阿弟。”桓祎苦笑转,看向立在侧的桓容,“青州已到。”

    “甚好。”桓容,迈步走上船,单手撑着桅杆,眉目如画,发黑似墨,袖衣摆被海风鼓起,晴空碧海之间,仿如坠凡尘的谪仙。

    可惜,好维持仅有五秒。

    不顾旁人奇怪的视线,桓容挲着船栏,兴奋和激动几乎抑制不住。

    为造成这些大船,为凑齐包裹船的铜,他可是连续一年饭量超标,连习惯他量的南康公主和李夫人都心生担忧,连续问了几次。

    这次能够随船北上,同样费了不小力气,不说战群臣、过五关斩六将,事实也相去不远。

    好在愿望达成,终于能够成行。

    不过……

    桓容转过,看到从船舱里走的贾秉和郗超,意识咽了

    瞧这两位如逢知己,相谈甚的样,他有九成肯定,此次青州之行,绝不会“成功接人”就告结束。

    第二百八十七章 定计

    南地船队停靠青州,消息不胫而走。

    大船的震撼是其一, 从船上卸的货更使人震惊。

    为“易”顺利行, 船队特地在码阵势, 用木车围起一片区域,作为大笔市货的场所。

    其立起帐篷木屋, 彼此相邻,仿佛一夜间建造起的坊市,令人直觉不可思议。

    帐篷和木屋前站着两到三名伙计, 多利的洛官话, 有的还通宵鲜卑、匈等胡语。除为商队引路外, 遇上好奇的船工和百姓,照样笑脸相迎。

    不少商人闻讯赶来, 见到前架势, 无不满脸震惊, 倒凉气。

    “商船见得多了, 这样的还是回见。”

    青州造反不假,奈何钱帛动人。

    受金银驱使, 越来越多的商人不顾危险, 从各地陆续涌来。

    汉人不少, 胡人更多。

    对他们来说, 自汉末以来, 北边哪年不打仗,在战生意算是常态。也就是桓容和秦策登基以来,原的战事方才少了些。

    他造不造反、打不打仗, 脑袋别在腰带上,赚钱最是要

    商人逐利。

    但在现,利益和命挂钩,唯有百倍千倍的利,才能让众人动心。

    巧的是,这支船队就是如此。

    从传的消息来看,船队规模之大,携带货之多,都是世所罕见。更重要的是,船队带来许多“稀奇货”,运到西域大漠,价格都能翻上几番。

    如果胆大些,带上通译继续向西走,前往波斯等番,赚得的利只会更多。

    随着消息疯传,各地商人群涌而来,不断聚集到青州。

    汉商胡商之外,还有远而来的西域胡。

    当然,后者并非真从西域来,时间上本来不及。而是在邻州生意,闻讯之后,顾不得其他,立刻赶着骆驼,以最快的速度赶至青州,奔赴码

    桓祎久了海贸,又有石劭的指,一切都是熟门熟路,区别仅在于生意规模大小。

    码上的坊市建造起来,日复一日,人量成倍增

    人群大量聚集,不乏有宵小趁机作怪。

    无需桓祎命人严查,商队的护卫早已经动手。无论小贼得没得手,逮住之后就是有一顿狠揍,半死不活的丢到一边,是生是死全看天意。

    敢在这时来青州的商队,哪个不是走南闯北,见多了生死,本没有一个善茬。即便是十五六的少年,面相稍显得稚,说不定早见过血。

    贼见钱开,以为能在坊市占到便宜,捞些钱。殊不知,自己瞎了,一心往死路上跑。

    几场风波过去,坊市上再无贼影。即便有,也全蛰伏起来,改力气活,不敢再轻易回到老本行。

    见识到码上这些狠人,不要命才会继续伸手。

    他们都是些小偷小盗,少有亡命之徒。和钱比起来,自然是命更重要。

    码上的闹一天赛过一天,一日胜似一日。

    唐公洛很快得报,召麾商议。

    众人面面相觑,少数隐隐现激动,更多却是怀疑和不敢置信。

    “使君反秦,确言投建康。”一名参军神凝重,开,“然此不过是权宜之计。建康不发兵,先与使君书信,后遣船队前来,莫非真要迎使君南行?”

    若弃城而走,天人会如何看?

    此言一,众人尽皆沉默,室一片死寂。

    唐公洛造反实无奈,全因被到绝路,不反就只能等死。

    秦策纵容之,唐氏全族被屠、祠堂被毁,死去的族人和房舍都被付之一炬,连收敛尸都不可能。

    这样的大仇岂能不报?!

    自起兵之日,唐公洛就抱定死志,不惜散尽家财,更备好棺木。背后叮嘱家人,如事不可为,将他的尸烧毁,不立坟冢。

    无能为亲族报仇,他无颜去见亲人,更无颜安枕于地

    战况的发展乎预料,随着传言纷起,唐氏冤屈大白于天安被千夫所指,秦策英明一落千丈。

    对比之,唐公洛成为悲英雄,并州、青州青壮纷纷来投,助其对抗平叛大军。

    战事异常激烈,很快陷胶着。

    古有言,天时地利人和。

    唐公洛至少占了两样。

    加上并州和幽州先后举旗,叛军的规模不断壮大,有百姓为后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