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容 - 分卷阅读62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周仲孙绝非好人,而是一个实打实的恶人。从其他格行事,更非什么贤臣良将,忠贞不二。

    说白了,不过是懂得审时度势,比旁人看得清楚。

    从东晋到桓汉,他也算历经两朝,能先后被司氏和桓容重用,自有其过人之

    时逢世,周仲孙手掌雄兵,不可能没有野心。如果是司氏在位,他或许会因参军之言动心,生向桓大司靠拢之心。

    但是,如今坐在皇位上的是桓容!

    他是脑袋,才会在这位的起造反的念

    看看李逊的场,还有什么想不明白?

    桓汉不是遗晋,桓氏亦非司氏。

    周仲孙十分清楚,桓容能给他一切,自然也能轻易收走。

    是否能带领家族更一步,全看主之人是否清醒,是不是能彻底明白,有些事能,有些事绝对不能,甚至连念都不能起!

    林邑城破,国主大臣或被抓或被杀,王和城先后起火,往日繁华俱成尘土,在岁月为寒烟。

    同月,朝廷援军抵达州,合武平、趾郡兵,南猛攻九真,连战连胜,摧枯拉朽一般。

    借来的林邑兵全被杀,家族私兵尽数战死,征召的丁壮不是被杀就是逃跑,李逊孤立无援,彻底陷绝境。

    心知投降也会被千刀万剐,脆心一横,趁大军尚未赶到,关起府门,家里每人一杯毒酒,随后放火烧屋。

    李逊的妻儿之外,另有数名心腹和忠仆不肯离去,最终全火海。

    消息送至建康,桓容旨,夷李氏三族,抓捕从贼旧,罪重者斩首,轻者刑,被迫从贼者酌定刑。

    圣旨一州人人称快。

    九真、日南两地百姓不用召集,主动合州兵,四搜捕李氏族人。

    昔日赫赫扬扬、不可一世的九真李氏,如今已成过街老鼠,荣华富贵尽成过云烟。等待他们的,是法场血淋淋的屠刀,是阎罗殿敞开的殿门,是记在地府冥簿上的血红字迹。

    南地叛起得突然,平息得也十分迅速。

    相比之,青州燃起的战火却不是那么容易熄灭。

    李逊叛为的是私利,为达成目的,甚至不惜勾结外族。

    唐公洛则不然。

    他叛的导火索是秦策得一旨意,是朝廷置并州天灾的手段!

    唐公洛祖籍并州,本为氐秦将领。在秦氏攻破安之前,率众投奔,助秦氏大举兵。在秦策登基后,为他慑服豪了不少力,也得罪不少人,于太元三年官授青州刺使。

    为官数载,唐公洛始终兢兢业业,不敢有半虎。

    可惜的是,降将份始终是他的短板。秦策固然用他,却也在防备他,明里暗里不断削减他的势力。尤其在豪陆续服之后,举动更为明显。

    并州是唐公洛的老家,追随他的将士大多于此。

    并州大旱蝗灾,疫病蔓延,唐公洛心急如焚。好在朝廷反应迅速,很快赈灾放粮,派军队并召集百姓灭蝗。

    对于疫病的置,能最大程度的控制源,手段却过于严酷。唐公洛固然心忧,但为了避嫌,也不好多说什么。

    不过,事发展到后来,他开始发现不对。

    被指为疫源,包围焚烧的村庄,近三四成与他有关。当年他手兵,包括今日的曲,多数于此地。

    越想越觉得不对,唐公洛派人暗打听,得的答案骇人听闻。

    竟有人借天灾之机大开杀戒,铲除异几!

    是不是秦策令已不重要。

    即使不是他亲达旨意,照样脱不开关系。

    血淋淋的证据摆在前,唐公洛被仇恨红双。在祖籍之地被包围,族人尽数被杀之后,终于忍无可忍,一怒揭竿而起。

    事发展到这个地步,实非秦策本意。

    借刀杀人的打算他的确有,可绝没想过不留后路,对唐公洛的族人手。

    等他反应过来,昔日被唐公洛压制的豪已然联合起来,屠尽唐公洛的族人。后者被到绝路,退无可退,唯有一条路可走:造反!

    叛军的消息不断飞回安,秦策面沉似,俯视满朝文武,克制不住杀人的望。

    光明殿寂静无声。

    暗策划的几姓豪,仿佛约定好,全观鼻鼻观心,集失声。

    与此同时,北地的消息传回建康,知晓事大概,桓容眉心拧川字,开始认真考虑,究竟该不该淌这趟浑

    如果决定手,必须仔细谋划。

    青州和桓汉之间隔着徐州,拿地盘不太现实。如果贸然行动,必然会导致两国开战。别说秦策,他现在也没准备好,仓促开打,哪怕最后能够获胜,损失也定然不会小。

    不要地盘,只救人?

    或许可行。

    桓容铺开舆图,手指沿着建康向盐渎,撇开陆路,顺海路向上,最终停在青州所在。

    青州治有郡临海,甚好。

    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一锅粥

    早朝之后,谢安独自被留了来, 由宦者引路, 往殿议事。

    不解天何意, 谢安殿之后,行礼落座, 并未着急言,只是看着铺在面前的舆图,心微动, 难得有些神。

    桓容坐在矮榻后, 命婢送上茶汤糕, 尽数退殿外。

    殿门合拢,吱嘎一声轻响, 唤醒沉思的谢安。

    “谢司徒, 朕召司徒前来, 实是有事相商。”

    “陛请讲。”

    桓容的态度如此慎重, 谢安心登时有了计较。看到面前舆图,想到北地之事, 脑里闪过数个念, 不知不觉间, 目光定在青州之上。

    “日前秦青州刺使唐公洛反, 投我朝, 司徒以为如何?”

    桓容开门见山,谢安神变得凝重。

    “臣闻唐公洛乃氐秦旧将,勇武果敢, 气力超群,能坐制奔。箭术更是非同一般,可百步穿杨。仕氐秦时有灭代之功,授征北将军。”

    桓容静静听着,知晓唐公洛有这份本领,并不到意外。如果没有过人的本事,如何会以降将的份得到重用,甚至坐镇一州。

    从迹象来看,秦策防备唐公洛不假,但也确实在用他。

    然而,并州的事又该如何解释?

    桓容手指,忽然觉得,说不定秦策并非“主谋”,七成以上是为他人背锅。

    “秦氏伐安,唐公洛功劳不小。苻死之后,秦氏收复各州,其亦有大功。”

    说到这里,谢安似想起什么,惋惜的摇了摇

    “秦策善用人,奈何疑心太重。”

    接来的话,不用谢安细说,桓容也十分清楚。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