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户嫡女奋斗史 - 分卷阅读5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柜之前也见过他几面,不知此时他来所为何事?见他示意手相助,周大掌柜上前作揖:“在见过钱老爷。能得钱老爷手相助,周某代‘云裳’谢过。”

    钱峰拱手还礼,:“是钱某冒昧打扰了。徐小的外公,乃是我的救命恩人。这事我既然知,便不能不。”

    这时有“云裳”的伙计来禀报周大掌柜,店铺前面有人求见,是来寻找钱老爷的人。

    钱峰见秦荣到了,当着周大掌柜的面:“既然最后是上了条小船,那便给我好了。”他纵横江南路十几年,若是寻不到人,那才是可笑。吩咐秦荣,带上上讨生活的汉,分作几十艘小船,宣称“和丰号”有重要品失窃,在整个扬州城的河上展开拉网式搜捕。

    周大掌柜手持名帖,亲往扬州刺史府,求见扬州刺史彭学林。

    理说,一个商号的大掌柜,是不能轻易见到牧守一方的官的。但周大掌柜不仅得到接见,走时还被刺史府门房恭送门。

    他与彭刺史谈了约莫两刻钟,容不得而知。但当他来后,彭刺史立即签发海捕文书,关闭城门。众多衙役、捕快动,全城搜捕贼人。

    一时间,黑白两纷纷动,扬州城风声鹤唳。老百姓们不知发生何事,纷纷回到家闭门。店铺提前关门歇业,应对官兵检查。

    徐婉真当然不知,她的失踪会引发这么大的风波。

    清凉的河风拂过她的脸颊,她集思绪。首先,这应该是突发状况。徐家的境况,不会有人心积虑的来对付。将近日的行踪一一想来,从苏州发,直到扬州,路上均无任何意外况发生。那么,便是到扬州城,才现的状况。

    扬州,扬州。徐家和扬州城有什么集呢?徐婉真苦苦思索。

    突然,脑灵光一现,在苏州时,好像就听谁提起过扬州。对了!是贺二公说起,韩茹娘是他在扬州救的。

    韩茹娘,对啊,原来不是徐家跟扬州城有什么关系,是因为韩茹娘啊。

    昨日,茹娘在谈起她的遭遇时讲过,“伊人居”拍卖她的初夜,险些被一个尹姓胖商人买。难是因为此人就在扬州,对韩茹娘一直念念不忘?所以,韩茹娘才再次被盯上。

    徐婉真将来扬州后的行程,在脑仔细的回放一遍,越来越认定自己这个想法是正确的。

    对方应该一直在盯梢,没料到在“颜阁”里,因为画扇打翻胭脂,韩茹娘用了自己的披风,在外又都是帷帽及地,导致对方难以辨认。

    自己又刚好让桑梓去服侍韩茹娘,让画扇跟着自己。这么多巧合,才导致原本是要绑韩茹娘的,如今却绑了自己来。

    徐婉真又反复思考了几遍,只有如此,才能说明这件蹊跷事件的由来。在现代她曾经听到一句话“当你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无论剩的是什么,即使再不可能也一定是真相。”正是诠释了她如今的境遇。

    原来是绑错了人!徐婉真舒一气。既然如此,那便有了应对之策。

    又暗自庆幸,幸好是绑错了人。若是真绑了韩茹娘,以她的一定会被吓坏的。

    她放心来,整理好自己的衣饰,又将帷帽的纱理顺。才有心来打量舱房的那些布料。

    那个装她的绸布袋可是个好东西,在丝绸行大,徐婉真辨认那绸布是产自嘉兴的绫地绸。

    嘉兴盛产绸布,老百姓日常所见的就有素绸、绸、濮绸等等绸布。但绫地绸不比其他,纺织工艺特殊,质地轻薄却异常结实,一年的产不超过一百匹,是皇里才用得起的好东西。

    徐家曾经是江南的龙老大,家专门收集了各地布料,用来教导后人。徐婉真因此才识得此

    这等好,既然用来装她,那她也不客气了,将绸布袋仔细叠好,装袖袋

    又打量了舱房那堆布料,不过是些常见的罗、素罗等布匹,想来是掩盖人耳目所用。

    徐婉真撇撇嘴,将那些布料收拢,成一个懒骨沙发的形,安安稳稳的坐于其

    徐老夫人坐镇“月居”,听到玉不断传回来的消息,心神慢慢安定来。

    她虽然在众人面前言之凿凿,相信徐婉真能平安归来。但此地是扬州而不是苏州,徐家只能借助外力。好在郑嬷嬷说动了“云裳”的周大掌柜,苏良智又请动了钱峰,在全城展开搜捕。

    不知“云裳”的东家是什么来?竟能请动彭刺史面。

    “云裳”是以往徐家最大的买家之一,要货量大,对布料的品质要求很。但除此之外,并未察觉“云裳”有何特别之。徐老夫人心里想到,要不是发生这件事,自己也不会察觉。能动用一州刺史的力量,“云裳”的东家一定来不小,若能与之好,对徐昌宗的案或有帮助。

    ☆、第56章 扬州女失踪案

    戌时一刻,天褪去最后一丝光亮,黑暗来。扬州城上空云密布,响起声,风雨来。

    众衙役、捕快的排查线索摆在彭刺史的案;秦荣也将得来的报收集汇总,向钱峰禀报。所有的线索况,均指向扬州城外的瓜洲码,扬州大盐商尹成业的大船。

    彭刺史着半旧常服,在府书房主位落座,几位师爷幕僚或坐或站,为他谋划策。

    其一位年纪老迈的师爷:“东翁,那尹成业是晋地盐商的翘楚。若是将他抓捕,怕是要激起晋地盐商的激愤。怕事态失控,今年的盐税可就完不成了。”

    另一名着黑袍的年师爷:“何师爷,此言差矣。盐税固然是大事,但得罪了那位,后果更难预料。”

    彭学林是一名面白丰的年人,已过四十而不惑的年纪。

    宦海十余年,他谙为官之,大人不能得罪,但盐税更是关系到自己的年终考评。扬州作为两淮盐场重地,一向是朝廷关注的重之重。这真是左右为难。

    彭学林暗自思忖,要是盐税上问题,自己这个好不容易才当上的扬州刺史,可就走到了。

    那年师爷见他拿不定主意,又:“前些年,扬州城也有过几起女失踪案。只是那几位女份普通,查不到线索便罢了。如今看来,也有可能是尹成业所为。两淮巡盐史林大人的幼,乃是饿鬼。尹成业祸害了这些女,不过是为了孝敬林公。”

    扬州的盐商分为两大利益集团:当地大贾和晋地盐商,这两大集团一直打擂台,争取更大的利益。这年师爷受了当地大贾的好,逮着这个机会,不是不是尹成业所为,先将罪名安在他上。

    彭学林闻言,:“哦?确有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