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 - 分卷阅读34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大方虔诚。

    李令月常常跟随武皇后礼佛,颇通佛理,和知客僧聊得很投机。

    裴英娘无所事事,到闲逛,无意看到供养人留的碑刻。

    她伫立在石碑前,泪满面。

    几个月的伤心郁闷不翼而飞,她泪,命杨知恩拓印碑刻,余的归途笑常开,一顿饭能吃三碗饭。

    这才有心去注意驿站院墙上密密麻麻的留诗,琢磨刊印诗集之事。

    武攸暨和薛绍莫名所以,不明白为什么前一天还闷闷不乐的裴英娘一夜之间忘却烦恼,私底嘀咕,或许是因为快要回安,能见到李旦,她才会这么开心?

    她没有和任何人说起。

    李治颤抖着捧起绢帛,上面抄录的是一篇供养词疏:

    “为女英娘因患,先于此寺求佛,蒙佛恩力,其患得捐。特发诚心,为女敬造塔寺,修缮佛,愿此功德资益女及阖家眷属,悉皆沐佛恩,灾障冰消,永无灾厄,寿与日而俱永,德随时以益新。弟李九供养。”

    裴英娘鼻尖发酸,“阿父,您说对我的疼都是假的,全是利用,那这篇词疏,又是怎么回事?难不成您为了圆谎,连佛祖也要骗?”

    李治幽幽地叹气。

    作者有话要说:  文的供养词疏是直接照着网上找到的佛教词疏用格式、词汇写的,可能有错误,大家随便看看,简单来说,就是祈祷儿女家人无灾无病的东东。

    ~~~~~~

    今天更晚了,晚上有二更

    第155章 一百五十五

    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十七幼时孤苦,弱多病, 奉御说她和新城公主一样,很可能寿命不

    模样相似就够了,不必连命途也像。

    李治即刻命人捐献财, 为十七许愿,后来她病愈康复,他颁赐更多供养, 祛疾词疏是由他亲笔所写, 再由寺僧人请工匠凿刻。

    大慈恩寺表面上是他为生母文德皇后祈福所建, 其实是集齐众僧翻译经书、刻印经文、宣扬佛理的地方。

    李治谨记阿耶的嘱咐,佛之理,在教化百姓、影响民众思想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适当地扶植利用, 引以为己用, 但是也不可任其过于发展壮大, 以免对皇权构成威胁, 酿祸患。

    君主私里可以有所偏好, 但在政策上, 绝对不能有所偏倚,不能改变儒佛鼎立的局面。

    总的来说, 不论哪方教法,只要有利于朝政,都应当加以引导, 大力扶持,严加束,暗暗限制。

    慈恩寺便是因此应运而生,它的象征意义,有时候远超其本的佛寺之名。因此,世家公卿们常常造访慈恩寺,朝廷常在其举行大型礼佛活动,士们及第后相约游玩大雁塔,是学们约定俗成的惯例。

    慈恩寺备受瞩目,人来人往,李治不便在寺祈愿求福,而云华寺藏于山之,只是一座不起的山野佛寺,在那里供养,最为妥当。

    他没有想到有一天裴英娘会寺参拜,她能熟练临摹他的笔迹,自然能一的不一般。

    裴英娘可以确定,云华寺是李治令敕建的。

    那天她心有所,逛遍整座云华寺,不意外的找到李治为怀的武皇后祈福留的手书,除了惯例的颂佛之语外,唯有母均安几个字。

    看年份,那应该是武皇后怀着李贤的时候。裴英娘听羊仙姿提起过,武皇后生李贤时有些不顺,生产时很吃力。

    她还在寺看到李治早年为多病的李弘,年幼的李令月所立的供养佛像。

    寺知客僧说,之前的碑记,已经很有些年了。

    一座座碑像看过去,仿佛依稀能看到李治从一个年轻忐忑的父亲,慢慢变成一个垂垂老矣、儿孙满堂的者,儿女辈一个个大,他祈福还愿的祷祝之词越来越多。

    裴英娘不记得自己之后什么时候生过病,又是什么时候好的。

    从供养词来看,李治曾去寺许愿,后来她的病好了,李治命人还愿供养佛……想来应该是她十岁之前,还没去温泉,李治尚好的那段时期。

    她噙着酸楚的泪,轻声说:“阿父,今天你把我从这里赶去,明天不知会有多少王公贵族奚落我,嘲笑我,除了相王府,安城再无我的容之地,你真的忍心看我受委屈?”

    她不怕那些不痛不的嘲讽,有李旦在,没人敢当面讽刺她,多是背后嚼而已,不过李治肯定舍不得,说得越凄惨,李治越心疼。

    李治果然浮起一抹不忍和痛惜,仓促合起绢帛,抬起枯瘦的大手,拍拍她的脑袋。

    他老了,举棋不定,瞻前顾后,想起一是一,不再是狠辣果断的帝王。

    以前他不明白,阿耶临走的那两年,为什么频频犯糊涂,一些无法挽回的愚蠢举动,有些打压大臣的手段,简直可笑幼稚。

    英明神武的阿耶,难也英雄末路了?

    现在他恍然大悟,阿耶什么都为他着想,什么都想替他考虑到,拖着病也要东征丽,他的那些反复无常,不是刚愎自用,而是放心不他的缘故。

    他去裴英娘角的泪,指节糙而温,“你既然明白我的苦心,更应该早些离开。”

    裴英娘忍了又忍,噗嗤一笑。

    李治怔愣。

    刚才还哭着诉委屈,怎么就笑起来了?

    “阿父,您觉得如果当年我没,现在会怎么样?”裴英娘大咧咧盘坐在李治面前,靠着火盆,海棠红锦帕,角。

    李治皱眉。

    以裴玄之和褚氏不可调和的矛盾,十七能不能健康大,委实难说。

    侥幸大了,也不一定过得好。

    裴英娘拈起鹤首钳,拨动盆的炭火,接着说,“又或者,我照您的预想,嫁给执失,就一定能过得顺风顺吗?兴许我不喜荒漠的严寒荒凉,贪恋安的繁华富贵,离了安,可能过得不痛快。也可能我和执失家的妯娌姑嫂相洽,执失有七八个胞兄弟、从兄弟,家未必清净……执失天天打仗,我胆小,提心吊胆,来心抑郁难舒,生病了怎么办?他是个磊落的武人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