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 - 分卷阅读3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兄孙无忌恳辞机要职位。临终前还谆谆劝导孙无忌,要家人恪守本分, 莫要忘了两汉时的外戚之祸。

    孙皇后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 在她逝世后, 尤其是太宗晚年时期,孙无忌还是大权在握,逐渐掌控朝堂。

    他知几个外甥的格, 趁李世民为立太而举棋不定时, 屡次谏言,一手把秉柔弱的李治推上太之位。

    孙无忌可不是真的想保几个外甥,他推举年幼的李治,大半于私心:李治柔弱,是最合适的傀儡人选。

    李治当政的几年,本没有施展拳脚的机会, 不论是他的后, 还是前朝,全被孙无忌把控。

    李治到底是李世民亲自养大的儿,暂且忍气吞声,老老实实当了几年摆设。私底却早已经开始谋划怎么扳倒自己的亲舅舅。

    孙无忌是大功臣,但是他老来狂妄,忘了孙皇后的警告,一次次越界。他被权势迷, 再不是那个在太宗李世民面前谨小慎微的良臣。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李治为帝王,不可能一再容忍孙无忌的冒犯。而且以孙家为首的关陇贵族系,始终是他的心腹大患。

    隋朝是怎么代周自立的?

    就连大唐,也和隋朝脱不开关系,朝大半臣属,都是隋朝旧臣。

    李唐皇室,也是隋朝的外戚之一,李渊和杨广是姨表兄弟。

    可以说,从西魏、北周、隋朝,到唐朝建立之间发生的政权动,其实只是关陇贵族之间的争斗,不论江山最后落到谁手,关陇集团始终左右朝政,掌握实权。

    李家是关陇豪族之一,唐朝的建立,离不开关陇世家和地方豪的拥护。

    关陇贵族,既是助力,也是压力。

    太宗李世民时期,先是忙于扩土开疆,稳定朝政,又要发展生产,与民休息,关陇贵族动不得。

    李治不怕关陇贵族,休养生息多年,大唐已经开始展欣欣向荣的活力,寒门士早已成为一新兴势力,朝许多并非关陇的大臣早就对孙无忌心生不满,科举取士发展愈加完善,接连为朝堂输送大批人才。

    他只需借力打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登基之后的几年,李治不动声,借助孙无忌,一步步除朝隐患,以房遗公主一案,牵扯大半个宗室,诛杀大批对手,稳固朝政。

    在孙无忌沉醉于权势、忘乎所以时,李治早已经在暗开始削弱关陇贵族的动作。

    等到时机成熟,李治以废后为契机,一举击破抱团的孙家、王家、家和其他一些关陇世族,摧枯拉朽,斩草除,把皇权重新收拢到自己手

    可笑世人以为他持废除王皇后,只是单纯为了那个死在襁褓之的可怜孩儿,哪里明白背后的意?

    家、王家、褚家,罪不至死,但又非死不可。

    就连上官仪的锒铛狱,也不是单纯因为他草拟了废黜武皇后的诏书。

    武皇后的崛起,是经过李治默许的。

    太宗时期,武皇后多年,仍旧默默无闻,只是个小小的才人。如果没有李治,她只能在业寺落发家,一辈青灯古佛,了却残生。

    那时候的武媚,份尴尬,前途渺茫,只盼着能成为后之主,站稳脚跟,并没有太大的野心,怎么敢孤注一掷,和孙无忌相抗?

    早在执政初年,李治察觉到自己的一日不如一日,有时候久坐一会儿,就开始神恍惚,目眩。

    彼时几位皇一团孩气,连忠都不能分辨,更别说协理朝政、威慑群臣。

    而武皇后聪明狡黠,毅果敢,更重要的,她比李治更像一个政客。

    她既有母亲杨氏的广博才学,又有父亲武士彟的大胆和取,是个天生的谋略家。

    李治知扶持武皇后的风险,但他实在没有更多的选择。而武皇后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她远比他想象的还要更适合朝堂。

    孙无忌和关陇贵族的彻底崩溃,是他们夫妻的共同杰作。

    从那之后,李治才开始放手让武皇后帮助理政务。

    常乐大公主在生活多年,不可能看不懂李治才是那个能决定孙无忌生死的人。

    可她不肯去想,非要把孙氏、褚氏、王氏、氏的倒台全归罪到武皇后上,骂她狐媚惑主,扰朝政。

    “姑母,朕已经决定,立二娘为显儿的正妃。”李治不想多谈孙无忌,那毕竟是他的亲舅舅,“二娘是李家的外孙女,如今又嫁回李家,不你从前怎么看待皇后,以后还是收敛些罢,她毕竟是二娘的阿家。况且,太年幼,离不开皇后的辅佐。”

    常乐大公主咬牙关,李治的话,正好戳她的肋。

    她是李唐公主,比谁都会到为皇室贵女的尊贵之,所以她希望能把女儿嫁回皇室。公主固然好,但公主的后人有几个能享受到和公主一样的实封?

    唯有把观音嫁给李显,她们母女才能重新回到安贵族阶级的端。

    李治明白常乐大公主的打算,顺推舟,应亲事,想通过联姻,改善武媚和李唐皇室的关系。

    常乐大公主厌恶武媚,可却不想错过一个正妃之位。

    李弘和李贤都已经娶亲生,李旦倒是个好的,可他比观音小。观音只能嫁给李显,才能

    其实还有个更妥帖的法——让李治纳观音为妃,他是观音的表兄,辈分上更适合。

    可李治早就废除后凉殿的那些女官,只负责服侍他的衣寝居,从不侍寝。

    观音当不了贵妃,只能退而求其次,嫁给亲王。

    常乐大公主明白李治的暗示,想要观音嫁皇家,就得和武媚握手言和。

    她咬牙恨恨:“贺兰氏放,武氏兄弟跋扈,他们是生是死,是武媚的家事,我不多嘴。可她不该把那个裴十七带,还让你册封她为公主。”

    她眶微红,五官因为激动而变得狰狞:“新城是她害死的!她怎么敢!怎么敢厚颜无耻,随随便便找一个小姑娘,就想抹除新城?!”

    李治默然。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