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前夫是太尉 - 分卷阅读7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后。”群臣急忙行礼。女帝可以被怀疑血脉,太后的份可是确定的。

    谢凝见到太后,便也要敛衽跪

    “女帝,你这是什么?”太后吓得赶将她扶住了,斥责:“你是九五之尊,除了天地祖宗,谁还能受你跪拜?这不是折煞哀家么?”

    谢凝轻声叹:“太后有所不知,方才……”

    “方才之事哀家已有耳闻,什么混淆皇室血脉?那都是一派胡言!”太后低骂,将她的手握了,肯定地说:“你就是先帝的血脉,这一哀家敢对着太庙的祖宗发誓。”

    谢凝听着不禁苦笑,太后到底是后的人,遇到事只知赌咒发誓,什么天打雷劈、无颜见地祖宗。可朝堂上讲究的可是证据,没有铁证如山,即便是对着明烛香案起誓,谁又会相信呢?

    还得一步步教。

    “太后稍安勿躁。”谢凝握着太后的手,温声:“宗正寺发现我的玉牒被修改了生辰,将戊辰年十一月初一改成了己巳年正月二十六。太后,我的母亲是戊辰年四月的,这日……恐怕对不上。”

    太后闻言却更着急了:“什么人这样大胆?竟敢调换宗正寺玉牒?你确是十一月初一生的,哀家记得清清楚楚,又怎么会变成正月二十六?”

    谢凝一愣:“太后何此言?难……”

    “哀家当然知。”太后,“先帝临幸你的母亲后,是先帝吩咐彤史记载的,日时辰都记得清清楚楚。后来你母亲被发现怀有,是哀家带着太医去诊脉的,检查的月份与先帝临幸的日一样。后来你母亲受寒早产,也是哀家派太医院的女医去接生的。太医院呢?都死了么?立刻回去翻查旧档,将当日的存档都调来!”

    太后自来怯懦温和,从未发过如此大的脾气,一时无人敢为难太后。毕竟对女帝还能说是君主,是直言谏,但是对太后……一个老弱妇人,多说一句都是不敬。

    于是太医院正也被牵扯了去,赶在羽林卫的陪同去找旧档案。太后脸上怒气未消,又骂:“你们这些朝臣,一个个吃着朝廷的俸禄,临到了,自己的陛遭人诬陷,你们却一个个都落井石,良心何在!朝廷要你们来是什么的?欺负女帝与哀家这两个妇人么?”

    她气到了极致,眶也红了,半侧过不已,双肩颤抖着,仿佛随时都要哭来。

    “太后息怒!”群臣吓得全都跪了,当为难女帝还好说,在紫宸殿里将太后气哭了,满天要怎么说朝廷?百官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太后息怒。”谢凝也柔声劝,“太后,宁秋霖摆了玉牒与婚书为证,诸位大人一时为难,也是理所当然的,并无不妥之。太后,公自在人心,清者自清,您老人家且保重凤,不必为了这等小事气坏了。”

    “这哪里是小事?帝王在朝堂上遭疑血统,这是动摇国本的大事!你们……你们……”太后依旧气得要骂人,只是朝臣她一个两个都不认识,便将气撒在唯一认识的大臣上——当年谢凝大婚,新婚夫妻曾一同拜见

    “陆离,你这个混账东西,为何连你都不替她说话?你是与女帝和离了不错,但终究夫妻一场,难你也任由别人欺负你家娘么?这是哪是男汉所为?”

    谢凝不禁尴尬,登时后悔将太后这个救兵搬来了,这朝堂上说朝政说得好好的,怎么就转到了私上了?

    一直面无表、沉默不语的陆离却在此时一笑,:“太后息怒,微臣并未置之不理,实际上,在宁秋霖那厮说玉牒之事时,微臣便想法设法为陛证明血统。太后,此刻当有个老太监在门外等着,求太后宣召。”

    太后这才:“这还像些样,来人,去宣那老太监!”

    太监总禄升与羽林卫亲自去了,不多时便将一个垂垂老矣的瘦弱老接了来,老紫宸殿便行了个叩拜之礼,:“老福海,叩见皇上、太后娘娘,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

    他抬起来,在场没一个不认识此人的——可不就是前任太监总福海福公公么?

    太后问:“福海?你来什么?”

    “回太后的话,老是来呈上一件东西的。”福海已年逾六十,脸上都带着老人斑了,瘦弱得只剩常年在宣召练那一把尖细亮的嗓了。他将一卷黄的布轴取,双手奉上。

    “太后,此为三年前先帝给老的最后一圣旨。先帝说了,九公主即将去西山修,为先帝与大梁祈福。但九公主生辰八字不好,恐怕上仙轻视,便令老前去宗正寺修改九公主玉牒。老夜去的,当时那冒牌的十七皇刚好被找回来,宗正寺丞与太医院正都在里为那冒牌货滴血认亲,是宗正寺丞与老去修改的。”

    这说法似乎荒谬至极又似乎合合理,太后看了一遍圣旨,随手给旁边的官员传阅。丞相崇祎、御史江自都看过了,玉玺确实是传国玉玺,圣旨也没有假冒,上边的日期确实是三年前那假冒的十七皇归来的日。只是……

    “若是先帝旨更改的,为何不见印泥?”宗正寺丞疑惑,“还有,是哪一位丞?为何事后不向我禀报?”

    “印泥本该是有的,但当日恰逢宗正寺遭窃,十七皇的玉牒匣被夺去。那贼撞上了老与许丞,将老上的印泥抢了去。只为此事,老与许丞都被先帝责罚,当晚,许丞被贬官,先帝看在老服侍多年的份上,令老告老还乡。”

    福海有条不紊,“事仓促,当时满朝文武都盯着十七皇之事,老也是糊涂了,被撵后才发现,老上还带着传令的圣旨。老不敢声张,唯恐私带圣旨之事被人察觉,被先帝杀,故而躲到城郊东山里边。”

    崇祎问:“那公公今日又为何将此事说来?从哪里得到消息的呢?”

    “当然是我派人通知的。”陆离淡淡,“骁骑营就在东山上,东山的一举一动骁骑营都要握在掌,忽然住了个前任太监总,骁骑营自然要监视一二。骁骑营在监视发现这老太监经常在夜对着一卷圣旨吁短叹,自然要问话,难得福公公信任骁骑营,将事的经过说了来。也是上天庇护,否则今日如何能证明陛血统呢?”

    一番话将群臣说得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