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恬喜嫁 - 分卷阅读35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找着机会,这次可不就正好寻着了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吗?”

    上次沈熙与安郡主和徐玉见所说的,关于未来的计划之,辽城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原本沈熙还想着,若是实在找不着机会,那也只有等到将来北夷犯的时候才有所行动了,但如今袁烨和徐慧英,这就将一个大好的机会送到了他的手边。

    沈熙自然是兴的。

    事实上,沈熙自回了京之后,就一直让人密切注视着辽城的消息。

    而这一注意,就发现了一件了不得的事。

    大梁自太祖立国之后,就实行军籍世袭以及屯田制度,这样的制度不仅能保证兵源充足,亦能让军饷自给自足,在大梁立国之初大大减轻了朝廷的压力。

    可这样的制度在沿袭了百余年之后,在各卫所之却渐渐滋生了许多的别样心思。

    先是这军世袭制。

    在大梁立国之初,百姓其实是并不排斥军籍的。

    毕竟,那时的天可以说是大,而了军籍至少有田可,有粮可以饱腹,怎么着也不会饿死。

    可在天已经安定了几十年的如今,这样的况却发生了改变。

    大梁立国之初,因还时有战,军将士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这百余年来大梁朝的安定,如今朝廷正是重文轻武的时候,再加上军渐生腐败,军的生活于是也这样日渐艰难起来。

    据沈熙所知,现在的各边军之,不仅滋生许多的腐败,还有大量的军逃亡,企图让自己的孙后代摆脱军籍。

    等等。

    辽城的况倒还好上一些,因为辽城的将士对辽城有着极的归属,因而逃亡之事虽然有,但比起其他的边军又要少上许多。

    但贪腐,却是无法避免的。

    就比如袁烨的事,就是被人栽赃陷害的。

    据沈熙所知,辽城那些被朝廷派遣过去的上层的将领之,就不乏有侵占军屯再役使士卒耕的,这样一来自然使得军粮饷不足。

    不足之如何被足?

    像袁烨这样,明明已经足了军粮,却被诬陷贪墨军粮的,自然也就成了替罪羊。

    而袁烨所的那些军粮呢,当然是被上层将领拿去补亏空去了。

    说起来,这也是因为袁烨没有什么背景,才会使得旁人直接拿了他开刀。

    若不是徐慧英求到了郡王府……

    只怕这次袁烨还真的就要坐实了罪名。

    沈熙将这些都与徐玉见说了一遍,“辽城的卫所也是隶属于军都督府的,这次可不是我主动手辽城的事,而是辽城的军属蒙冤找了我作主,我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当然不能看着面的人受了如此冤屈的……”

    说着这些话,沈熙笑得跟狡猾的狐狸一样。

    第360章

    这天之后,也不知沈熙在了些什么,由袁烨这件事为引,事迅速的发酵起来。

    就如先前沈熙所说的那般,因为各边军军粮不足的况越来越严重,兵对于这次抓到的袁烨这个典型是准备从重理,从而起到杀儆猴的作用的。

    袁烨很不幸的就成了这只“”。

    当然了,前提是若是没有沈熙在一脚。

    沈熙既然决定了要这件事,动作也是极快的。

    先是有一位袁烨的“挚友”在看望了袁烨之后,拿到了一份袁烨的血书,血书之上每一字每一句都在尽自己的冤屈,简直能叫看到这份血书的任何一个人都掬上一把同泪了。

    然后,袁烨的那位“挚友”怒而决定要替袁烨伸冤。

    辽城的卫所是隶属于军都督府的,袁烨的这位“挚友”自然也就想到了要让军都督府面来还袁烨一个清白。

    正好那天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和都督同知都不在衙门里,于是沈熙这个都督佥事当然就作了这个主,接了那封血书。

    这年会被到写血书了,那定是受了极大的冤屈,又求救无门才会如此。

    沈熙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在接了血书看了其容之后,当然是毫不犹豫的就持着血书面对,直接就将这件事到了景泰帝那里去。

    听说景泰帝大怒了一场。

    然后,这件原本应该由兵置的军粮贪腐案,就成了一件倍受瞩目,由三法司共同审理的大案要案了。

    陷害袁烨那人,因为想着袁烨是个没什么背景的,因而在陷害的时候压儿就没有得很仔细,再被三法司这样一查,很快就漏了馅儿……

    如果一来,袁烨的冤屈当然也得到了洗刷。

    这件事之后,陷害袁烨的人自然是没有好场,而袁烨却因为成了这个揭开连城军粮贪腐案的引,而升了官,原本只是个千所的千,后来直接升任辽城卫的指挥佥事,从正五品连跨两级,成了正四品。

    大概这就是否极泰来吧。

    事实上,这件由袁烨为引的军粮贪腐案,可并不只有这么一,跟着被查来的还有各连城军大量逃亡等等的问题。

    景泰帝这两年因为患了严重的风,龙本就欠安,再知在他的治理之竟然还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据说后来又气得病了一场。

    一时之间,京城百官都人人自危,唯恐一个不小心就又怒了景泰帝。

    等到景泰帝病愈之后,各边军之亦开始了一场大清查,据说有不少的边军武官被查了问题,也让军的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袁烨和徐慧英离开京城前,一起到郡王府来向沈熙和徐玉见谢。

    虽然这时已经临近年关了,但袁家早就已经在边城扎,京城里也没有什么亲族,因而袁烨和徐慧英仍想趁着现在还未有大雪封路,早早的赶回边城去。

    徐慧英坐在徐玉见跟前拿了帕拭泪,一只手握着徐玉见手不放,满脸激地:“恬儿,这次要不是多亏了你和郡王爷,夫君是断无幸理的,你和郡王爷都是我们一家恩同再造的大恩人……”

    她是真的很激。

    徐玉见连忙摇了摇,“姑母,您不必如此。”

    虽然徐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