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春深 - 分卷阅读15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祝寿诗,又替她抄写了这方。那东家笑着说其实就想看看苏太守到底有多好看,总算见到了,以后这楼上的古籍,任王娘翻阅抄写。

    她当时笑着说了什么?他只依稀记得似乎是“早知能将他卖了换书,一早就卖了。”语气俏之极。

    阿妋笑起来,和别人不同,她从来不会掩嘴而笑或是笑不齿。她更多时候是朗声大笑。是了,她有一整齐又洁白的贝齿。大笑时会六颗还是八颗?阿昉幼时,她用细木条替他掰牙齿的事他还记得。竟然真的被她掰整齐了。阿昉的牙,现在也像她,一颗颗,靠得整整齐齐的。

    这墨,像泪。阿妋为她爹娘哭过,为那个没来到世上的他们的孩哭过,为阿昉哭过。她似乎从没有为他哭过。伤了她的心的他,是没资格得到她的“金豆”吧。

    早逝的五娘哭过,她不想被远嫁,是他不肯和她私奔,反而害了她。若不是他,她不至于被远嫁,更不至于十八岁就郁郁而终。后来十七娘也总哭,哭着说自己从来没有害阿妋的心思,哭着说她多么委屈,甚至为了燕窝也能哭一夜。

    她们都哭得梨带雨或者撕心裂肺,肝寸断。

    阿妋却总是大声笑,没声音的哭。或许她也为他哭过?五娘离世后的那些天,他伤心绝,知自己实在藏不住,也不想藏没法藏。阿妋就是那时候明白了的吧。可他自责太甚,伤心太甚,竟没顾得上她。她背对着他而睡的时候有没有也过泪?他永远不得而知。若是他那时能抱一抱她,和她说一说心里话,会变成怎样?他也永远不得而知。

    她的确是从那以后开始对自己淡淡的了,虽然还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会大笑,她还是最好的贤妻良母宗妇,可她对自己,的确不同了。他给她买了梳妆匣,她就要还一个文,其实是不想他给她梳罢了。他想讨好她,为她的,却永远没有她为他得多。他送什么礼,她都会还礼。她着最好的妻,最志同合的知己,最好的苏夫人,最好的王夫人。可她的里,看着他的时候没有了新婚那几年的狡黠,看着他不再羞带恼,甚至床笫之间都不再看着他。

    他狱的时候,她依旧天天来探监送饭,只要她一笑,整个牢狱都是亮的。他看见她来,就心安。似曾经羡慕地说过:“世间竟有九娘这般的奇女。得之,苏大人之幸。”

    那天她忽然没来,他以为会命绝牢,并不后悔冒险一搏,但洋洋洒洒万言绝笔书,有一半是写给她的。他当然知阿妋的好,他还想过待他狱,要告诉阿妋,他心悦她,心里只有她一个。那绝笔书到了官家手里,倒帮了他。

    但她却了那样的事。还是他失策,才害死了未世的孩,害苦了她。他追悔,却莫及。他要说的话,从此就被堵在了堵在了心。除了抱着她任由她无声地哭,他别无所能。

    怎么又想起她了?苏昉伸手指,轻轻摸了摸那已经了有些皱的麻纸。这些年,想起她的时候越来越多,多到他已经懒得克制。每每想起,索放纵自己想去,只是想得越多,难免越是悔恨加。

    生、老、病、死、怨憎会、别离、求不得。人生七苦,旁人都以为求不得才是最苦的,他们哪里知还有第八苦:五取蕴。

    他失去阿妋后,才知有一个真正的活着的自己其实也死去了。再无人可诉,无事可笑。他只是着苏瞻苏和重该的事。

    问君路远何去,问君音杳何时闻。从此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阿妋她吃了那么多苦以后,终于将他丢弃在这尘世独自受苦。

    桌上的麻纸被修的手指着,上的墨又再度染开来,如云如雾。

    门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相公,小大人求见。”

    苏瞻静坐了片刻,将那麻纸小心翼翼地叠起来,将后博古架上那个用了多年的匣来,里面一块碎了的双鱼玉坠还在。他将麻纸放到最面,摸了摸那玉坠,盒上盖,差夹到自己的手指。

    良久,似在门外听见一声嘶哑的声音:“来。”

    似垂目,推开了门。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生、老、病、死、怨憎会、别离、求不得。佛家七苦。五取蕴是第八苦。佛家还有一说法,说三苦:苦苦、坏苦、行苦。不如前面的好记好理解。

    2、问君路远何去 ,问君音杳何时闻。无人与我立黄昏 无人问我粥可温。取自沈复的一词。好基友闻檀大大也很喜这个,顺便我致敬一

    3、不喜苏瞻的读者比较多。但这章他的心声,其实是对九娘历程的一侧写和呼应。九娘关闭心门,无男女之思,和六娘据婆婆和家人生活观察得到的无男女之思,是不同的。这个在心理学上很值得探讨,由于一段剧,不多说了。有机会再和读友们在评论里聊吧。觉不少读友还是会到了九娘状态的层次原因。只能说,她这样的状态,在,简直就是诺曼底登陆一般的难度。

    4、因为有可的天使提醒上一章歌词那一句有快乐事,来自仓央嘉措的诗。在这里补一个:伟大的仓央活佛,真的木有写过这样的诗句。包括另一首著名的。就好像很多金句假借张玲祖师发表一样的理。都是后人假托的。考据党所知的,藏语翻译成文后,活佛的诗句都是四言诗,北大的曾缄的翻译版本也不错,是七言的。例如:“心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绝代容。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峰。”刘希武过五言版本的翻译。“明月何玲珑,初东山上。少女面庞儿,油然萦怀想。”意境也不错。于泉老先生的现代文翻译是:“从东边的山上,白亮的月儿来了。少女的脸儿,在心已渐渐的显现。”这些是带有明显原风格的诗句,充满了草原山之粝真诚的

    请原谅又八远了。

    写回忆杀,每次都要哭很久。忽然回想起来,写这一段的时候在听小红莓乐队的一首老歌。,就更加哭成狗了。

    Do you remember

    The things we used to say?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