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六零末 - 分卷阅读11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现倒地的麦苗不算太多,起码比往年少很多。可能赶上风力很的地方,才会倒掉一小片。

    这次风雨再次证明,这批麦真不错。村早已商量过,只要今年小麦丰收,就自己留

    没过几天,地里的麦苗逐渐成熟,远远望去,呈现一片片金的麦浪,非常壮观。

    几乎同一时节的麦苗,有的早熟,有的晚熟。这时,自留地的麦苗才开始泛黄,得过个十来天才能成熟。其他村的麦苗也是如此。

    恰好因为刚了雨没多久,天气正晴朗,村商量过后,准备赶收割麦,早早仓。

    周家村的村民开始火朝天忙活夏收,已经没有时间别人家的麦苗怎么样。

    这次他们运气好,竟然没有再赶上一次雨天,顺顺利利忙完麦收。

    等周家村的村民忙着收尾时,别的村才开始麦收。他们收的晚,运气就不周家村,期间赶上一场雨,又是盖,又是抢收,好一通忙活。

    今年周家村的麦确实丰收了,等小麦晒好仓前,计算亩产斤数时,全村村民都沸腾了,因为今年小麦亩产约一千两百斤左右。

    可能是外面的各地理因素和系统大有不同,才造成差距,系统小麦能产一千五百斤。外面和系统差了约莫三百斤。

    可是这跟往年的亩产比起来,今年确实实实是大丰收。

    周家村的土地沃,往年不闹灾害时,麦亩产也就多五、六百斤,这还是最好的产量。跟今年相比,差了六、七百斤左右,这能不让村民兴奋吗?

    这代表着,如果上了公粮,村里还能剩很多麦,村民可以分到很多麦,到时候可以磨成白面,给家人改善伙。如果分得多,村民再也不用年年到粮,有盼能吃上大白馒了。

    这么大的喜事,就是想瞒都瞒不住,而且此时村也不想再瞒着。

    村去开会或是看报纸,经常听说某某农村改善植条件,使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农业学大寨”;还有的村修建渠或库,改善溉条件,也成了表扬的典型。

    说实话,谁都有虚荣心,不过是有有弱而已。

    老实的村民和村也想因此受到上级表扬。以前村不让瞎传,是怕到扑空,平白惹人笑话。所以确定小麦丰收后,他们不在乎好消息会不会被传去。

    如今他们村粮增产,养的鸭天天,每天能拾各百十个,这都是村里致富的好消息。如果传去,都是脸的事儿。

    传去更好,更光荣,他们现在恨不得传的越远越好。

    很快周家村小麦亩产一千二的消息传很远。惊动了乡镇、农技站人员、甚至是县等县里的,他们都到周家村来实地调查,看况是否属实。

    这些参观人员来到周家村后,一就看到村里修建了好看又观的青石路。

    县问:“你们村的倒是会办实事,还知自己修路,不错,值得表扬。”

    “县,这路是去年冬天修的。这还是来我们村的知青谢怀谦想的办法,提议修了这条青石路,雨天再也不用踩一脚泥,太好了。原来我们天天走这条路,就算雨天不好走,愣是没想过修路。你说我们傻不傻,还是城里来的知青有想法……”

    周存富可没居功,而是把谢怀谦过的好事都说来,就连他钱帮村里买猪崽的事,都跟倒豆一样说了一遍。

    县把谢怀谦这个名字记在心里,准备等会单独见见他。

    大家来到村里暂时存放粮的屋,一众人看到堆了满屋的麦。一袋袋的,装满好几个屋。农技站人员迫不及待解开布袋一看,发现这些麦麦粒饱满,光泽度好,一看就是优质小麦。

    村里有多少亩地,产了多少小麦都是有数的,亩产量很好算。不过,以前村里是估算的,算的产量不是很准确。

    这次县里特意来一个磅秤,帮着统计小麦全产量,最后又准确统计了一次亩产量。最后当着大家伙的面证实,确实不是周家村虚作假,而是真的达到亩产一千二。

    证实这个消息是真的后,一众人又去参观了村里新办的养基地。他们看到成群的鸭,还有十多半大猪养在猪圈里。

    县里的,说他们村得好,值得表扬。

    这时,农技站人员提一个重要问题:周家村小麦增产,粮哪儿来的?

    村当然实话实说,是从农技站买的。他们想去别买,也没地方卖啊,不是哪里都有卖粮卖的。

    农技站人员摸不着脑,农技站什么时候有如此产的粮,没听说这事啊?他们打算回去跟各领导好好打听一,是不是农技站来了新粮,却被人错卖给周家村的人。

    农技站人员还提个事,是连有地经验的老农都知的事。小麦是可以自己留的,既然周家村的粮好,是不是说这批麦可以当,来年增加植亩数,说不定明年依然会产更多粮

    这事提后,跟来参观的各村村等不及了,纷纷跟周存富开:“老周,咱们村挨着村,你可得给我们村留些麦,让我们村明年也能产一回。”

    这个事才是重

    县也意识到粮的重要,周家村的这些刚收获的麦,还不能随便对待,应该好好保存,以作粮,让更多人产小麦,明年能收获更多小麦。

    不过这事一时半会决定不了,需要跟周家村的村商议一,看能不能跟他们村调换一批麦,反正都是小麦。

    就算周家村留所有小麦,不可能全用来植,肯定有分磨成面吃。吃的话别的小麦也能吃,重要的是把周家村的小麦都保留来,明年当麦

    县想好后,上跟周存福说:“你们村的小麦先留着,暂时不要动。”

    随后,县接着吩咐一起来的镇:“今年让他们村的公粮最晚收,把这批小麦换来,匀给全县人们当粮。”

    镇上的当然得听县里的,就算县不安排,有脑的都应该知把这些麦。如果全县甚至是全国都上这样的粮,是不是以后大家伙都能吃上白面了?

    系统品的粮,都是后世经过多少年研究的好品,基因特别稳定,就算几茬,它也不会再降低产量,除非赶上自然灾害。

    谢怀谦只是个小队,并没有跟着们办这些事。还是等他们决定好几件事后,县特意让村把谢怀谦叫来,跟他谈话。

    县就是觉得,当知青们对乡有异议,很多人还是很想回城,而谢怀谦却帮村里了这么多实事,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