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摄政王[穿越] - 分卷阅读12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好斟酌啊,虽然您之前的想法确实造福一方,但让匠人官,这个就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让他们那群不懂政务的人跑来胡指手划脚,我们很难办啊!”

    贺渊每一句都认真听了,最后抬手示意他们安静,不咸不淡:“这只是名誉官职,不用他们事务。”

    众官员一,心里默默想:不活儿?白拿俸禄?

    贺渊几乎都能猜到他们的想法,轻轻勾了勾角:“官不是白的,俸禄也不是白拿的,他们唯一需要的就是贡献自己所掌握的技艺,担任教师一职,在学校公开授课。”

    底的人默默将他话语的意思会了一番,再次炸了,这回倒不是激动的,而是觉得不可思议。

    “这能行吗?不会有人愿意的吧?”

    “要真有人来,会不会被家族或师门其他人打死?”

    贺渊淡淡:“怎样才能将这个计划顺利实施,这就需要各位群策群力了。”

    一句话瞬间堵住所有人的嘴。

    “你们先商议,回去之后也好好想一想。”贺渊扔一句话就起走人,留一地官员呆若木

    这件事在小朝堂上酝酿了许久,反对的人越来越少,大家似乎也渐渐开始期待这条新举措将要带来的变化,到后来一众官员合贺渊将措施行细化,最终新政还是颁布来了。

    这次贴的告示与以往大不相同,每行字上面都有标注拼音,旁边站着的人也不再逐字逐句地念,只在大家有疑问的时候声解释,一时间城门围观的人都挤着往前看,一个个都兴致地参照着拼音缓慢读声。

    因每个人都想上前读一遍,燕王府又赶派人多贴了几张告示,同时将准备好的传单分发到百姓手

    这在现代烂大街到让人厌恶的宣传手段放到古代却非常有效,尤其是青州这学习气氛正的地方,每个人看到传单都恨不得主动讨要,回去之后一家老小都看一看读一读,有孩的人家还督促孩拿着树枝在地上照着传单学写字,这样一份传单对于家没有任何笔墨书籍的普通百姓而言竟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结果让贺渊有些意外,他刚来这个世界时带着冷漠旁观甚至俯视的角度,有了薛云舟和孩之后才生牵挂,如今看着这些淳朴的百姓,他又生几分喜一回真正发自心地想要改变这个世界。

    告示贴来,虽然全城都在讨论,却没有一个匠人前来应征,据探回报,这些天许多匠人都生了心思,奈何家族或师门的规矩摆在那儿,一旦有人表现想要应征的苗上就是一阵争论。

    贺渊耐心等待了好些天,终于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过这第一个应征者让贺渊有些失望,此人是个编箩筐的,但他编来的箩筐除了实用就是实用,稍微手巧一的琢磨琢磨都能,而且很多家都是自己编箩筐,本不需要买,此人的技艺想要发光发实在有难度。

    遭到拒绝,这个人倒也没有失落,他搓着手小心翼翼:“我……我其实就是来探个虚实……要是学校真的需要编箩筐的……先生,我祖父可以过来试试,他编的箩筐特别好看,想要什么就能编什么。”

    他对“老师”这个名词暂时还有些难以接受,仍然习惯说成“先生”。

    接待他的人:“你可以让你祖父过来试试,不过……他如何?”

    此人连连:“朗,还能地呢!”

    到第二天,此人果然带着他的祖父过来了,一通考量过后,新编的箩筐被送到贺渊与薛云舟的面前,两人研究了一会儿,给老人了个难题:一张康氏随手画来的绣,不复杂,但对于编织箩筐来说绝对不简单。

    他们以为会把老人难住,毕竟编箩筐再细也细不过绣,可没想到老人回去研究了几天,竟然真的编来了,那上面的纹虽比不上细,却也足够传神了。

    薛云舟一拍桌:“手在民间!就他了!”

    于是,“云舟技校”招到了第一名技术老师,燕王府官职名单上添了一个名字:赵三喜。

    接来就是为这个专业招生了,考虑到有许多脚不便之人,招生公告特别调了一:优先接受残疾者报名,学费视况有相应减免。

    那些脚不便的普通百姓,一来没有文化,二来不能劳作,几乎成了家里的负担,脆弱的人甚至都得了抑郁症,现在陡然看见一条生路摆在面前,激动得嚎啕大哭,家里人也都兴得不行,立刻就带着人来报名了。

    “箩筐专业”很快就开课了,这专业名听着搞笑,可看着那些残疾人瞪着竖起耳认真上课的模样,任谁都无法不动容。

    赵三喜当官与箩筐专业的开课引起了全城轰动,更多的匠人蠢蠢动,燕王府在考验择选这些匠人的同时,又开始安排建立箩筐工厂的事宜。

    这个工厂自然不能和现代化工厂的规模相比,其本质还是个手工作坊,但因为有商人的经营与南来北往的牵线,这个作坊比家作坊的规模要大上许多,也专业许多。

    商人天生就有锐的嗅觉,几乎不用燕王府怎么动员,早在“匠人为官”的新政刚摆上台面的时候,就有商人盯上了其潜在的商机,并且在与燕王府打过招呼之后得了一批新颖的样品,迅速投准备工作,等那些学生拿到证书毕业之后,现成的工厂与早已打通的销路就在等着他们了。

    毕业生们激动得大哭,纷纷对赵三喜与燕王府磕谢恩,他们如今才学了个,却已经能养活自己了,毕业后他们还会继续向赵三喜请教,将来技术越来越湛,日也就会越过越好。

    工厂一开工,赵三喜又兼任了技术顾问,在第一批成品卖去之后,他同样激动得老泪纵横,拿着分红哭得稀里哗啦,以前编个箩筐无非就是周围的不会编的人买回去用用,没有谁稀罕上面的样,他编那些样也仅仅是自娱自乐,没想到还能有获得如此丰厚回报的一天。

    他觉得自己又当官又当先生又当什么顾问,不多贡献实在是心难安,于是又开始琢磨编织新的东西,什么席啊,帘啊,箱笼啊,灯罩啊,想到什么就研究什么。

    于是,箩筐厂在他的技术指导开始渐渐向工艺品厂转型。

    有了赵三喜和箩筐厂的成功,那些观望的匠人再也坐不住了,当初受到冷遇的新政陡然火爆起来,薛云舟又忙成了陀螺。

    ☆、第84章 新消息

    有了更多匠人的参与,技校逐渐火起来,再加上商人的积极奔走,青州建立起一家又一家工厂,在燕王府的有意引导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