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 - 分卷阅读19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族,民风彪悍的那

    元康四年秋,秦雍两地的氐族和羌族就造反过一次,氐人齐万年称帝,与当时匈族的侵犯遥相呼应,民族一步加剧,给西晋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人不会无缘无故的造反,民风彪悍的少数民族也是。

    氐族和羌族当时的造反,就是因为赵王事不公,反了羌族和氐族。历史上也有这一,卫老爷曾借潘安只示警过晋武帝,并且暗派人监视过赵王,但最终还是没能阻止这件事发生。

    只不过历史上这场历时五年的的战争,在这个平行时间因为卫家的介,规模小了很多,在短短不到一年间就已经结束了,没有对关造成太大的伤亡和经济倒退。

    朝廷也因此有了足够多的时间和兵力去对付很不老实的匈

    从结果上来看,这次的小规模反叛,并没有造成历史上那样千疮百孔的后果,留的隐患还不足以再次引发五胡华。

    但是……

    最让人无奈的是,赵王,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遭到的罚仅仅是征召回京。晋武帝再一次放过自己的这个叔父,一如多年前他曾经造成的麻烦。

    哪怕有卫瓘在朝一力反对,也仅仅是把历史上给赵王的“车骑将军”的职位推迟了一段时间,赵王还因此被晋武帝重新派上战场“将功赎罪”,在镇压羌族和氐族的反派上有功,再次重新执掌了关

    那之后的赵王确实是安生了一段日,不敢在蹦跶,在晋武帝派人的监视一,一直表现的很安生。

    不过从淮安网的,卫玠却得知了全然不一样的事实。

    赵王不仅没有洗心革面,反而变本加厉的压榨羌氐两族,对卫老爷心怀怨恨。这个哪怕不给他个窜天猴,他自己都能上天的人。再一次了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

    ——再次反了羌族和氐族。

    是的,你没看错,短短十年间,他反了别人两次。嫌西晋还不够闹腾吗?最可怕的是,朝廷完全没有接到半消息,因为赵王借着晋武帝的死,杀了晋武帝派去监视他的人,准备自己私里解决掉这次小规模的反叛。

    “但我觉得他解决不了。”淮南王对此并不看好,要是赵王能够解决,当年也就不会有声势浩大的齐万年称帝了。

    卫玠突然觉得他的好疼,晋朝有赵王这猪队友,真是前世欠了他的了。

    【他还造成了三王起兵。】拓跋六修再次提醒卫玠。

    这位赵王别的不行,捣的本事真是一等一的,他虽然没有故意在什么,却成功的成为了很多重要历史事件的直接导火索。

    卫玠连直接把这位回京直接死的心都有了。

    但偏偏赵王并不这么觉得,他正在书房表达愤恨与不满,凭什么都是皇帝的叔祖,汝南王能当辅政之臣,他却要在关地方偏居一隅?他觉得他比汝南王那个胆小鬼厉害多了,他劳苦功,他应该得到更多!

    等再听到王戎主动请辞之后,这位便开始对辅政之臣的位置有了跃跃试的态度,而且这还不算完,他觉得如今的皇帝实在是太过刻薄寡恩,当了皇帝了,却对自家人完全没有给什么好,还禁了自家的弟弟,不行,这样的皇帝可不能留!

    和卫玠说完话的淮南王,也终于得到了晋惠帝的传召。

    卫玠则匆匆派人把这个重要的消息传给了他的祖父,如今的卫玠还是太小了,很多事不了,他只能尽己所能的为他祖父收集消息。

    卫老爷……其实已经知这件事了。

    告诉他的不是别人,正式外调的卫璪。这个八卦小能手,并没有因为外调而失去他的天赋技能,反而扩大了不少。把关的异动分毫不差的传回了京

    拿着两个孙写的纸条,卫老爷满意极了。

    与卫玠觉得自己还是太没用不同,卫老爷对卫玠和卫璪都满意极了,觉得他们小小年纪就已经能注意到这些殊为不易,比他们那个整天只知书法丹青的爹要争气的多。

    恒爹表示:_(:з)∠)_真是躺着也枪啊。

    作者有话要说:  栆哥:信息理专家。

    卫玠:第一公关。

    怂爹:吉祥~\\(≧▽≦)/~

    王氏:= =你在开心什么?

    第115章 古代一百一十五都不友好:

    恒爹已经没救了,卫老爷也没准备抢救,他对嫡最大的期望不过是希望他能当好一个守成之主,在这上恒爹的还是不错的,承父业的书法家份还给家族持续刷了不少时髦值,参与了十分重要的先秦古籍的整理,值得表扬。

    至于赵王……

    卫老爷抚掌而笑:“他想当辅政之臣,这真是太好了。”

    “啊?”负责把卫玠从传递来的消息转给卫老爷的卫恒一愣,差就想上手在他爹前晃一晃,看看老爷是不是被赵王气傻了,又或者是自己幻听了。

    赵王想当辅政之臣好在哪里?

    “好在有正当的理由可以让他回京。”卫老爷无奈的看了自家的傻儿,好吧,儿也不傻,就是有文青,把对政治的度全都拿去增加对艺术的领悟了,“这正是濬冲(王戎)告老,所希望达到的最佳效果啊。”

    兵不血刃的就能解决掌兵的诸王。

    赵王压了关,朝廷没有证据,也就没有办法随随便便置他。不少赵王真的很难搞,而是若贸然收回赵王手的兵权和封地,很可能会引起其他藩王的兔死狐悲之。所以,理赵王事小,若其他王爷因此而生了反心,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但如果是赵王自己主动要求回京,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辅政之臣的位置,就是引得赵王同意主动回京的鱼饵。等赵王人到了京城,他对封地的掌控力自然降,何愁找不到理赵王的证据?

    两次反羌、氐,足够朝廷有正当理由死赵王十回八回了。

    这样一来,晋武帝晚期分去的重要兵力,就又能收回很大一分了。说实话,在楚王事件里尝到收回兵权的甜的卫老爷,都有恨不能所有的带兵王爷都有反心了。

    早朝之上,群臣请立填补辅政之臣的空缺。

    晋惠帝准奏。

    朝还没,这个消息就已经像是上翅膀一般,以最快速的飞了消息灵通的人士家。从那一刻起,因为楚王被圈还没有消散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