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他又重生了 - 分卷阅读1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给你留的功课,可都完成了?”

    “啊?”赵桑榆苦笑,“太翁,我现在都这样了,什么也看不见,你让我每日背书也就算了,这字,我真没办法写啊。”

    “还有规矩,一个人看不见,学什么规矩也没用啊。”

    章荀之不语,走到赵桑榆边坐,“不过是失明,可你看看你现在的样,不止规矩,就连功课也全忘了,看看这字,写的什么样。”

    “当年韶华为了练字,日日笔耕不辍,从不敢懈怠,到了你母亲,也是日日练习,从未抱怨过,怎到了你这里,就生这般多的问题。”

    “常言字如其人,现如今你生了一场病,竟是连这些最基础的东西都忘了,以后又如何敢说是我章荀之和韶华的后辈。”

    赵桑榆不敢回话,低着苦笑。

    她一个现代人,哪里懂得古代的生活习,就连上课的文言文都是简字,她又如何会写这些繁复的繁字。

    现在能成这样,便已是她日日告诫自己的效果,若非原因和担心自己的小命不保,她怎么可能会是现在这般老实的样

    “太翁~”她摸索着拉着章荀之的衣袖甩了甩,“太翁,颦儿什么都不记得了,现在也看不见,就算练字,那也没有办法啊。”

    “有办法,”章荀之端起茶盏喝了茶,“你幼时顽,缠着我给你制了贴,如今正好用的上。”

    “什么贴?字帖?”

    “是永字贴。”章荀之放茶盏,“这永字帖看似简单,却包了所有的用笔习惯,你幼时曾练过几年,如今重新开始,定不会难。”

    顿了一,章荀之又说:“明日是邀夏,你自去门玩乐,待到后日,我会日日检查功课。”

    “日日检查功课。”赵桑榆忍不住苦脸。

    她知所谓的永字八法,自小也练过,但是她练的是笔书法,和趴趴的笔没半钱关系。

    “太翁,”她昂着,“颦儿以前的字写的好看吗?”

    章荀之自然,想到赵桑榆看不见,略带嫌弃地开,“你那字,我虽看不上,但是那手簪小楷还是能拿得手的。”

    “此事莫要再提,你今日早休息,明日节后,必须将功课捡起来。”

    “哦,好吧。”赵桑榆抿气地趴在桌上,不不愿地答应了。

    ——

    第二日一早,翠羽快地叫醒了赵桑榆,细细为她上了妆,又挑了衣裳,见赵桑榆一脸的懵然,她笑着:“小,今儿邀夏,大家伙都去玩呢,这东西两市也早就开了,外面可闹了。”

    赵桑榆自来了古代就一直是早睡晚起,难得起了个大早,竟一时间不适应,脑袋里昏昏沉沉的。

    她掩着打了个哈欠,“那也不用这么早吧。”

    “不早呢。”红袖字门外走来,放的餐盒,“今儿乐坊的慈善堂开门,所有人都等着布施,希望今年能消灾免祸,顺顺利利的。”

    “对啊。”翠羽接话,“小现在起都已经有些晚了,有好些人家都早早起了,现在就等在坊市门等着善堂开门呢。”

    “那我们也要去吗?”赵桑榆托着腮,语调漫不经心。

    她知布施就是施粥,但是她是纯粹的唯主义者。虽然这次奇奇怪怪地穿越让她摸不着脑,但是相比较布施消灾,她宁愿去寺庙拜拜,说不定还能再穿回去。

    红袖上前拿起梳仔细为赵桑榆梳发,“夫人今儿一早就去善堂了,她托青檀姑姑带话过来,说今年要等着第一个布施,希望能让小一年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

    “夫人还说,”红袖停了一,放,在赵桑榆的脑后挽了个髻,“夫人还说让婢们务必在这个时辰叫您起床,等会儿要赶去慈善堂布施呢。”

    赵桑榆了然,任由红袖和翠羽两人在她上比比划划,直到两人满意,她才终于得空松了气。

    闻着屋的饭香,赵桑榆,“好香啊,今天早上的什么?”

    “是粥,取得是今年天的和五谷,云嬷嬷亲自熬的,说要供到善堂给菩萨的,用来保佑小这一年都平平安安的。”

    “所以……”赵桑榆心里有了不好的预,等着两人接来的话。

    “布施前是不可以吃饭的,所以这粥不是给小的,小暂且先忍忍,待到布施结束,小再用膳可好。”

    果然。

    赵桑榆哭笑不得,她挥挥手,“翠羽你赶提着这给善堂的东西去,我闻着闹心。”

    “不是说要去布施吗,那我们赶去吧。”她又说。

    翠羽捂嘴偷笑,那这盒走在前面,“小,那婢就先去了。”

    “去去去。”赵桑榆嫌弃地挥手,捂着空的胃哀嚎,“那是不是今天一上午就没有办法吃饭了。”

    “小暂且先忍忍。”红袖也抿笑了一,拿起一个帷帽在赵桑榆的上,“今儿人多,小上帷帽,万不可摘来。”

    到了乐坊,那里早就开了门,门排了的队伍,熙熙攘攘的,人声嘈杂鼎沸。

    翠羽掀开帘往外面看了一,门那堆穿着甲胄的士兵间夹着一个绿衣小丫鬟,正踮着脚来回走着。

    翠羽放看着赵桑榆,“小上就到了,夫人派了玉竹在坊市门等着我们。”

    “那让她上来吧。”

    “是。”翠羽应声,指挥这赶车的把式在在坊市门,她探朝玉竹招招手,拿宁国侯府的腰牌在守门的几人面前晃了晃,“玉竹,快上来。”

    玉竹面上一喜,上车后匆匆行了一礼,看着赵桑榆忙:“小可是来了,夫人现在已经在善堂里等着了。”

    “听说母亲来很久了?”赵桑榆开询问。

    “是啊,夫人一大早就赶过来了,早早等在第一个,生怕赶不上今年的布施。”

    “那快走吧。”

    幕布遮盖着的车咕噜噜前行,路边等待着的行人羡慕,偶有零落的几声叹也渐渐淹没在嘈杂的人声消失不见。

    韩奕背着手,手里拿了一柄扇,不时地轻扇着。

    他边站着一个年轻的男,正是那日和他一起自城门策走过的七弟——

    韩岭。

    “五哥在看什么,怎么不走了?”

    韩奕收回目光,“没什么,听见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大概是听错了。”

    韩岭不以为意,拿在手里的玉箫转了几转,“今儿这乐坊最是闹,你看看这坊百姓,一个个拼了命地往慈善堂去,五哥可也愿意一起。”

    韩奕摇,“此事我就不凑闹了。”

    “那正巧了,弟弟也不打算凑这趟闹了,”韩岭拿着玉箫不时敲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