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春 - 分卷阅读20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过任由赵居为登上那个位,只是不清楚庆华帝的心思罢了。

    侍见他已经懂了,接着说:“郝家无人,他便没有帮衬,这些年确实是咱们小觑了赵居为,一心盯在了刘家上,竟不知他何时于军事谋略上有所隐瞒。”

    “是啊,真没想到,咬人的狗不叫。”

    “娘娘的意思是,圣上此举,不过是为了两相制衡,殿实在不必太过在意,只仍旧好该的事。”

    他该的是什么?一个虽然被父皇禁足仍旧孺慕的儿,和温文尔雅受人称赞的三皇

    后族虽然已经被打压,可是赵麓为是正宗的嫡,名正言顺,又一直混迹在文人之,妻族是定国侯府,在外人,算是文武两都有了依仗,实力不小,自然是皇位的有力争夺者。

    反观赵居为,他有什么?

    一个皇商的外家?一场已经被收回兵权的胜仗?还是徒有虚名的储君衔?

    所以庆华帝才会先压制赵麓为,再抬举他。

    赵麓为“呵呵”低笑了两声,只觉得心豁然开朗,果然还是母后看的透彻。

    “刘家倒了,大哥被圈禁,父皇却没有动咱们得人,给了他名分,却没有实权……”

    其意昭然若揭。

    自古帝王无,皇家无义。

    “殿,娘娘问您,三皇妃如何了?”侍见他已然明白,不再颓废后,眯着睛问

    三皇妃林苏,是定国侯府的嫡次女,皇后娘娘很是喜,几次三番叮嘱儿要好生对待人家。

    赵麓为虽然一惯以儒雅标榜自己,却受用了不少人儿,是个喜宿柳的

    皇后自然知的这个癖好,只是世间之事难有十全十,林苏端庄大方,是个合适的大家宗妇,自小受的也不是那小意奉承的教养,这一倒有不合赵麓为的心意了。

    婚后俩人并不亲密,这段时间他正晾着林苏呢!

    原因无他,还是为了甘肃用兵一事。

    当是时,赵居为所领兵乃定国侯麾,因此才狠狠挫了那木杆等族的锐气,大胜而归。而定国侯又带兵声东击西,打刘家父一个措手不及,护住了圣上安危,灭了一个臣贼

    经此一事,赵麓为更加知兵权的意义之重大!

    可他不过是想让岳丈替自己引荐几名级将官,却被定国侯拒了!

    赵麓为哼了一声。

    想起以往,他不过是借着岳丈的名义收拢了几名武官,定国侯知后,丝毫不把他这个皇放在里,劈盖脸一番训斥。

    说什么“皇官员是大忌,尤其是手握兵权的武将”,不过是贪生怕死,怕被父皇惩戒罢了。

    林苏也敢给他冷了好几天的脸

    现在才来装什么为人清刚正不阿,有本事当初抗旨不尊别贪图荣华富贵把女儿嫁来啊!

    “母后问她什么。”赵麓为冷淡地

    那侍一怔。

    瞧三殿的神,怕是还和三皇妃不和?皇后娘娘可是千叮咛万嘱咐了好多次。

    他暗暗记来,仍旧迷着一双细睛,“殿大婚也快半载,圣上和娘娘都等着怡呢!”

    这是着他赶幸林苏,生个嫡来。

    庆华帝一生儿女不多,加上夭折也拢共不过七八个,其更是只有四个,在历朝历代都算不是多了。

    所以便格外喜孙辈。

    当初赵艮为侧妃诞皇孙,还不是嫡呢,庆华帝便的跟什么似的,好东西不知赏赐了多少,对刘贵妃和赵艮为都好了不少。

    可惜啊,那孩不过三岁便一病去了,否则庆华帝不一定会这般对刘家,对赵艮为……

    剩的,便是二皇那个不学无术的,皇孙女倒生了不少,皇孙却一个都无,庆华帝本就不喜这个二儿,更是看都不看。

    “本了。”赵麓为不耐烦地

    那个女人,一趣都不懂,和木一般,去她屋里过夜,也不知是折磨谁。

    “娘娘特别代过,此事还请殿务必放在心上,小皇孙也是林家的外孙。”

    侍说完,都没翻,等了赵麓为的吩咐后,弯着,恭恭敬敬地退去了。

    留赵麓为在里,心一动。

    林苏若果真能怀皇孙,岂不是一举三得?

    既能讨父皇心,又能在百官得到更多拥护,借此也可以多一个筹码拉拢定国侯……

    思及此,他一撩袍,对外面的侍从吩咐:“去皇。”

    ☆、216 一枚弃

    天气越发和起来,万发,带着蓬的生机。

    柳枝吐黄的芽,运河两旁的迎也次第开放,枝草地上,都冒了喜人的新绿。

    街酒肆的幡旗也在微熏的风摇摆,来来往往的人脸上都挂着洋洋的笑意,熟识的人互相打着招呼,家家也都翻衫,在院补洗晒。

    往年,这时候世家贵族们的少爷姑娘们,应该都约好了三三两两去城郊踏青,或是重新办起停了一两个月的诗会会,好生闹一番才对。

    而今年的世家弟,却没有往年闹的心思,不知是日来的迟还是为着什么。

    市井小民从来不理会朝堂上的来来往往,不论谁当官谁被罢免,他只过好自己的日便行了。

    但所谓的百年世家缨簪之族,就是靠着了解这些风草动保住了家族的荣华不衰,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人员更迭,也十分在意。

    何况这一次,算得上是变。

    刘家在京城销声匿迹,大皇被幽禁,对于所有人来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不应该再拿来牵连更多。

    可是庆华帝没有忘。

    臣掌握兵权,他贵为天,却只能掌控一半的京城防卫,实在心有余悸。

    所以在大朝会上,沈阁老上书,主张削藩,并且提议立即行武将之间的换防,立时就有几位大臣附议。

    这,等于是捧着庆华帝的脚写的。

    削藩,本朝只有一个手握实权的藩王,就是渭南王,庆华帝忌惮了几十年的这个人。

    武将期驻守一,很容易发生只认人不认虎符的况,当初赵家的天就是这么得来的,因此换防是大関开国祖皇帝定啦的国策。

    只是在实行过程,却不大实用。

    每一的将领都有丰富的对战经验,在实力差异不大的,必须对异族将领了若指掌才可能赢得胜利,如果贸然换防,来一个不熟悉况的将领,对方突然袭击,难免会吃败仗。

    只有在安泰之年,才能施行此策。

    然而大関立国以来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