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水殇 - 分卷阅读11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你要是想哭,就哭一场吧。我也可以回避。”

    郭笑天一脸木然。

    良久,李然忽然上前,一脚踹倒了郭笑天:“你以为只有你一个人难受?一将功成万骨枯,革命,谁不牺牲?!”

    郭笑天仰面躺着,两行泪慢慢来。

    李然蹲了来,说:“你要是有恨有气,就冲我一个人来吧。”

    李然站起来,转准备离开,后传来郭笑天的声音:“李大哥,我想退伍。”

    “好。”

    李然为了郭笑天的事向周总理申请了无数次,最终周总理同意了李然的意见,给予郭笑天公布份。

    1955年,郭笑天授衔少将,在李然的关照,郭笑天以不适等原因退役,担任西藏文化研究院的副院

    初,郭笑天回到了久别的故乡绥芬河,面上还有尚未化尽的冰块,在的冲击缓缓的打着转,郭笑天仿佛又看到了杨诚赤膊大喝“倒垂杨柳”的样

    “叔——叔——”远,侄女二丫牵着她小哥家姗姗学步的儿小宝沿着堤岸朝自己走来。

    郭笑天缓缓呼气,摸着自己疼得发,喃喃低语:“穆白,我们回家了。”随即,向二丫的方向走去,后,绥悠悠。

    郭笑天回乡后对兄郭大栓说,自己在抗战时曾意外负伤,不能人,加之年岁已,不愿意祸害女人,终不婚。因有战功,和李然的关照,加上绥芬河本就闭,那些年的政治运动并未给郭笑天带来任何影响。

    弥留之际,郭笑天将侄侄女等亲人叫到了自己床,摸着那张唯一的合照,郭笑天给大家完整的讲述了自己和杨诚的往事。

    大家从来没有料到,孤终老的叔父竟然有这样一段惊心动魄、缠绵悱恻的往事。二丫在郭笑天的病榻前,一遍又一遍的抹着泪。

    大家答应郭笑天,如果可能,将会去台北,替郭笑天拜祭杨诚。1983年冬,郭笑天因心脏病逝世于绥芬河,享年68岁。

    1985年,郭笑天的案例被写共间谍培训教材。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一篇后记,谢谢妹们一路来的支持!

    不要怪我BE了,我觉得,这是合理的结局……

    ☆、后记

    时光飞逝,往事已如烟尘,杨诚与郭笑天的故事也早就淹没在浩瀚的历史

    2008年12月15日,隔绝六十年的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邹东的孙、孙女等人来到大陆,在大陆省台办的帮助,他们来到绥芬河,找到了郭笑天的家人二丫、小宝等人。

    年过七十的二丫没有料到此生还能见到杨诚的家人,一群人相对两无言,都默默睛。

    不同于邹东、陈哲奇、孟七等人对郭笑天咬牙切齿的恨,两鬓白的邹东后人回看那段岁月时,更多的是心酸和苍凉。如果,叔爷爷杨诚和郭笑天生在太平盛世,如果,他们之间没有激烈的信仰之争,可惜如果,只是如果……

    众人商量后,定于2009年清明为杨诚迁坟,将杨诚与郭笑天合葬在绥芬河畔。

    因为郭笑天葬在公墓群里,大家找到了当地政府,请求迁坟。听了他们的请求,绥芬河镇年轻的党委书记徐书记一答应帮助协调解决。

    徐书记握着邹东后人的手,开说:“我的爷爷是老红军,在抗日战争负过伤,右边耳朵一直是聋的。爷爷在世的时候总是说,那个时候,共产党也好、国民党也好,甚至是胡土匪,只要是有血国人,都在抗日。他们都是民族英雄!落叶归,英雄归来!我以个人名义,迎抗日英雄杨诚回乡!”

    两家人给杨诚和郭笑天置了一块墓碑:

    “生而同衾,死当同侣杨诚、郭笑天之墓。孙:XXX敬上。”

    墓碑上,影印的是杨诚和郭笑天那张珍贵的合照,两个人亲密的靠着,笑容灿烂而纯粹。

    合葬的那天,天气很好,日的光明媚柔和,几朵薄云飘在纯净的天际。这一年,距离杨诚与郭笑天在重庆相许终已经整整过去了七十年。

    前来围观合葬仪式的乡邻在听了二丫抹着泪叙述的故事后,都红了睛。

    邹东的后人缓缓的朗诵着陈果夫的那首,醇厚的声音随风传了很远——

    “我希望我的故乡,山河无恙;

    我希望我的故乡,人文发扬;

    我希望我的故乡,腥膻洗尽,从此无人敢侵略;

    我希望我的故乡,我如慈母,不让我飘泊他乡!

    我我的故乡,我永远不愿离开,我的故乡。”

    历史终将会翻过那一页,而绥依旧悠悠……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