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记事 - 分卷阅读32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本是毫无相关的两件事,但郁丛之心正在纠结,这方龙尾砚来历不明,他收着也不心安,还又还不回去,再还瞧着小平安那模样似要哭来一般,总要探听明白才好。无意之听见怀化大将军之事,忽想起这位大将军就是从幽州回京的,而小平安又是跟着王老先生来国监的,对外只说是他的书僮,可是瞧国监许多先生待他的态度,却又全然不似待仆的态度,倒浑似待故侄一般。

    还有他提起的“世哥哥”,如果他所记没错的话,恍惚记得怀化大将军乃是燕王伴读,而燕王世去年才从幽州回京。

    不思量还不觉得,越思量却觉得细节越多破绽,他心已经有了个大胆的猜测,只是还未亲证。

    改日在路上遇上小平安,见他似受惊的兔就要跑,郁丛之迈开拦住了他,还向他歉:“那日是郁哥哥说错话了,郁哥哥相信你说的都是真的。”

    小平安欣喜的表,“真的?”

    “真的!”郁丛之:“平安是姓夏吗?”

    小平安大睁了睛:“郁哥哥怎么知?”他从来不曾告诉过别人姓氏呢。

    郁丛之的猜测一经证实,反觉得小平安能拿了龙尾砚来送人,也就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摸摸他的小脑袋:“我猜的!”牵了他手:“跟郁哥哥去堂里吃心。”此后再看到真当小平安当书僮的监生,暗暗嘲笑同窗傻,若有人为难他,就维护。

    旁人见郁丛之维护小平安,都觉他一介贵公却维护个小小书僮,就算是祭酒的书僮,也未免有结之嫌。到底份不同,阶级有别,何必着意结

    郁丛之乃大理寺卿郁飞亮的儿,名副其实的官宦之后,与小平安的书僮份可是天差地别。

    到了三月,燕王带着一办案人员回京,随行还提溜了一串犯人,乃是洛案的从犯,直接投了刑

    没过多少日,崔连浩的罪名就定了来,不但小儿被革除功名,就连已经在外任职的也受到了牵连,被罢了官。

    崔连浩为官期间不但贪渎,还滥用私权假充匪类,夺民产,家产被判赔付何家损失之外,他与直接参与过盗案的崔二郎都被判刑,其余从犯也皆罚。

    齐帝法外开恩,未曾牵累女眷。与之前的徐克诚贪污渎职案略有不同。

    在齐帝心,地方官员贪污滥权,比之天掌军重臣危害亦有轻重之分。

    崔连浩鱼百姓,幸喜未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可徐克诚要职,却不思报君,也就如今太平年景,若真有急军,就凭京郊大营的战力以及军械储备,后果简直不可想象。每每想至此,齐帝都要惊冷汗,也就愈加恨徐克诚所犯之罪。

    前有徐克诚之事,有了对比,崔家的女眷便免去一劫。

    崔夫人听得判案结果,几近倒。

    文姨娘抱着磊哥儿哭的肝寸断,才以为过上了好日,将正室主母给挤走了,自己虽是妾室,也与正无差了,既有儿又得老夫人喜,与郎君恩甚笃,哪知了这桩事。

    她从至尾不知,此事系重大,崔二郎倒不曾告诉过她。

    反倒是魏氏心微有喜意,夫妻分别多年,此次倒有机会团聚了。只面上不敢表来,若是被崔夫人瞧端倪,恐怕又要生许多事端。

    崔家父定了放的日,官兵上门抄家,就连这座宅也保不住了,人亦算得崔家财产,一起被带走发卖,只崔夫人带着魏氏及文氏,以及俩孙儿离开了崔府,另寻落脚之

    崔家原来不过寻常家境,还是崔连浩读书取功名,这才接连发迹,他又擅钻营,几十年间至如今地步,却又忽的败落,起落间几十年岁月倏忽而逝,更令人叹人世无常。

    消息传到镇北侯府,南平郡主到底一丝笑容:“这才是报应呢!”她近些日听闻夏景行回京掌军,被齐帝重用,青云之势已成,心发沉,还往晋王府去打听消息。

    夏景行得齐帝重用,就连太也无法手,更何况是晋王。

    晋王心灰意冷,连带着南平郡主的心也不好,在府里瞧谁都不顺,儿女俱是自己生的,丈夫又连个影都抓不住,压不往她面前凑,只能逮着儿媳妇请安的时候找茬气,刁难了闫幼梅好几次,还是宁景兰从周旋。

    闫幼梅倒很是诧异,万没料到小姑还会替自己。她嫁镇北侯府这些年,日过的磕磕,早非当年天真的小姑娘,对婆媳夫妻关系不抱任何期望,只守好嫁妆捱日,与小姑原也没什么厚意,还是宁景兰与她一同从南平郡主房里来,吐了一句话:“母亲心不好,嫂不必介意,人儿媳妇的,都是这么过来的,委屈嫂了。”

    宁景世又不成材,简直是京纨绔里面败家的楷模,镇北侯自己尚且不着家,哪里还会狠心去教儿。宁景兰每思侯府将来,都觉得心发慌,不知将来如何。

    她自己尚且能择夫再嫁,但闫幼梅却要陷其,她亦是官家女儿,自小家人捧在手心养大,嫁了宁景世才跌到了泥坑里,竟是再无之日了。

    宁景兰想想也觉得同她。

    许是自原因,她如今终于开始学着谅他人。

    崔家的事告一段落,放的放,抄家的抄家,就连崔家家眷也不知落到了哪里,南平郡主拍手称快,宁景兰却提起,要往如意庵里去住一阵

    如意庵乃是京富贵人家女眷们修行的地方,有未嫁女,有常年受冷落的大妇,亦有守寡不想再嫁的妇人,生了烦恼之心,便往如意庵去清修,寄求心安。只因庵还有背景份不凡的,或官眷或宗室,平生总有不如意,因此如意庵环境清幽,在京也算得女清修之所。

    南平郡主原还想着,趁崔家事了,再替宁景兰择一门亲事,哪想得到她竟起了清修的心思,苦劝数日,也未令她改了主意。

    “娘不必再劝我,我只是心,想寻个清静地方去住几日,等想明白了就回来。”

    “家里不清静吗?也无人烦扰,你想什么尽可去,又何必往城外跑呢?”

    自母女俩上次有了分歧,宁景兰就知许多事她们母女是说不到一去的。她心尚有茫然之,只南平郡主却不是能解答疑团之人,只能往方外去寻。

    收拾了两日,宁景兰带着贴的丫环坐着车去了如意庵,往庵堂里捐了些香油钱,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