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 - 分卷阅读130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是如此。”小北从前没有想过这个,突然拉开一窗帘,向策在旁的汪孚林问,“小芸都问了,你知什么缘故么?”

    “左庙右学,这是礼制,所以大抵都是学校在西,文庙在东。”

    好歹如今也算是个读书人,哪怕是半吊,汪孚林对这些东西,那自然还是非常清楚的。

    “南京贡院街的文庙,那实在是历史太久远了。东晋的时候,太学就建在那里,那时候并没有文庙,但你们总应该知赫赫有名的乌衣巷吧?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指的就是如今的贡院街附近,六朝金粉,望族云集。宋元明三代,都把府学建在那里,孔庙也是宋时修的。其实大明初年,合并了上元和江宁两座县学的国学也在那里,但后来才改成了应天府学,把两座县学和国监分别迁走,所以,本来南京文庙也是在南京国监旁边。”

    说到这里,汪孚林想起自己后世还去过南京夫庙,那熙熙攘攘人攒动的样,不逊于之前他去南京赶考时看到的文庙盛况,再回看看位于京师北城,人虽说不上很少,却也绝对算不上最闹地段的国监和文庙,他就又笑了笑。

    “至于京师国监和孔庙,却是元世祖忽必烈造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笼络汉族的士大夫。那时候京师还叫元大都,和现在的规制有所区别,但也可以看得,国监和文庙所在的区域并不繁华,这就是元朝从皇帝到蒙古权贵,对于儒家的真正态度了。永乐迁都之后,之所以在此地重修国监和文庙,据说,就和之前的南京国监搬到靠近玄武湖那偏僻地方一样,是为了监生专心读书。”

    “当然,时至今日,监生一来就能授官布政使的时代,早就结束了。”

    这陈年旧事,汪二娘确实没听过,就忍不住刨究底追问了起来,等到汪孚林提起洪武年间曾经一度断科举很久,那时候官的全都是太学生,如夏原吉这些就都是没有功名,直接从国来就开始当官的,而且洪武皇帝朱元璋认为年轻人不老成,那些监生当年纪大的稳重的来就能当布政使,她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小北则是笑嘻嘻地打趣:“记得当年考士,考官首先看年纪,然后再取士,还有人就是因为年纪太小被黜落,可因为看着人品俊秀,就送监读书,三年之后来再考。那时候的国监可是要多金贵有多金贵。要是换成那时候开科取士的习惯,凡事都要老成,太年轻的就算文章好也不取,你别说当御史了,就是想考举人也未必能考吧?”

    “别说是当年,你现在再让我去考一次,结果如何却也说不好。”因为是在车边上,声音很低,不虞被外人听见,汪孚林并没有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但话却也说得很客观,“只不过,当年和现在却又不同,天没有那么多人,读书的人更少,制度也不健全。那时候的阁第一人西杨老先生,最初的时候只是个民间教书匠,一朝擢便史馆,而后又成了翰林,阁时,也不过七品……”

    一路走走停停,说着国监和翰林院那些事,当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小半个时辰之后的事了。汪二娘平时坐车嫌弃气闷,今天却是哥哥和嫂一个在车外,一个在车,谈天说地,各典故轶事随说来,她听着只觉得又羡慕,又怅惘。羡慕的是小北走南闯北,经历无数,而自己却还是平生第一次远门,怅惘的是自己小时候也就是跟着母亲念了几本书,虽说认识字,不至于瞎,却谈不上太大的见识。

    因此,当了门时,她挽着小北的手,忍不住低声说:“嫂,你给我开个书单好不好?听你和哥哥说话,我只觉得自己书读得太少了。”

    小北顿时笑得乐不可支:“你以为我就读过很多书不成?四书五经我就是囫囵吞枣听老师教过一遍,倒是各式各样的杂书看了不知多少,就连也是。你看她那么厉害的人,却不知她也看那些话本之类的,就连徽州府志,她也看得比真正的孔孟之书起劲。你要让我给你开书单,回妹夫非骂我不可。就是你哥哥,堂堂士,让人印过几本书,还送给过皇上看,可全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演义。”

    “那我也要看,反正就当是增广见识也好,我可不想你们说什么我接不上话!”

    汪孚林见那姑嫂俩撇开自己一面说一面往里走,不禁哑然失笑。自家人知自家事,那些诗作赋的风雅勾当,他实在是不大拿手,除非他打算继续个文坛大盗,否则他绝对不会没事去两三首诗在聚会上丢来一鸣惊人打脸玩。至于各演艺,他是相当拿手,不说后世他也兼职写过,就是如今大明本没第二个人懂的欧洲各国历史,那也足够他拿来当成新鲜材料,糊闭门不知天事的时文人了。

    尤其是拿去给万历皇帝朱翊钧看时,自然比时那些只知描述艳,又或者纯粹只有一个个故事的话本要引人得多。

    他正在那想着今天偷得浮生半日闲,如今已经是傍晚,这难得的休沐日却是快要结束了,是不是去续写一法国瓦卢亚王朝末代余晖的故事,就只见王思明快步迎了上来,直接开:“公,程公派人送信来了。”

    “嗯?”

    汪孚林当然知,程乃轩和光懋去辽东乃是为了勘问定堡大捷是否有猫腻,所以动快,路程赶,之前程乃轩过了山海关就通过驿站他送了第一封信,他才能在夤夜去见张居正时拿了这么一个借。如今算一算,日也就是过去了十来天,想来人应该已经到了广平,甚至说已经到了辽也不足为奇。所以,他立刻开:“信是从驿站送来的,还是他自己边人送的?”

    “不是驿站,是墨香借用驿站的渠,一路快送来的,人刚到家就已经了,墨香不肯把信拿来,揣着信在外书房等。”王思明给了一个非常准确的答案,见汪孚林立刻快步赶了过去,他就吩咐汪吉和汪祥伺候车守门,自己快步追了上去,跟在汪孚林后低声说,“墨香把信送到之后,曾经说过,他应该比光懋通过驿站送来的题本要快,因为不是军,不至于四百里又或者六百里加急,光懋的题本不会这么快。”

    “嗯,知了,你叫刘过来。”

    当汪孚林来到书房门时,就只见刘都已经匆匆赶了过来,他就对刘低声吩咐:“你去门看看,如若陈梁在,你就去传我的话,让郭宝查一查,看看锦衣卫那边关于辽东那边可有什么最新消息?”

    等到刘匆匆离去,汪孚林便让王思明在门前看守,自己了外书房。他素来不在外书房安放任何要的东西,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