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 - 分卷阅读128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和你们兄弟几个无缘一见。那时候老夫人拉我说了好多话,事后我都不大记得了,如今你一提,我竟是觉得全都想了起来。”

    “咦,还有这样的渊源吗?”张嗣修当时和兄弟弟们在江陵的张家老宅闭门苦读,那是真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对家都有哪些客人来访之类的事自是全然不知。此时此刻他好奇地一问,听汪孚林说着那些细节,自然也不免百集。当听说那时候才学考秀才一年的汪孚林去湖广寻父,还卷徽帮和商帮的一场冲突,和赫赫有名的雷稽古打过,他不禁笑了起来。

    “虽说从前常听你说各各样的事,但一想到你当时都明明到了我家来,我们却缘悭一面,我还是觉得有些扼腕。”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一晃数年,不是最终还是结识了吗?不过晚几年而已。”

    汪孚林见张居正书房就在不远,便笑着说:“来日老夫人抵京,我一定再来拜见,只不知她是否还记得我。”

    “祖母记最好,一定记得。”

    等到张嗣修亲自打帘送他了书房,自己却没跟来,汪孚林就收起了刚刚闲话家常的轻松,径直向书桌那边的张居正走去。他刚刚却没告诉张嗣修,七年前他去拜见赵老夫人的时候,赵老夫人固然说希望他好好读书,以后给张居正个臂膀,可那时候他压没往心里去,甚至还觉得张居正用人也是用你的时候觉得不错,讨厌你的时候立刻弃若敝屣。可现在七年过去,人人视他为张居正的心腹臂膀,而他也更正了原本的观念。

    只要你跟这位首辅大人的步调,别故意去招人厌弃,张居正素来是不吝惜提重用的,而且也颇为护短!

    “坐。”

    来回奔波三个月,坐的是两室一厅的轿,带的是大批军士护卫,江陵城时,万人空巷看张郎,会葬父亲时,湖广文武几乎齐至太晖山……可撇开这些煊赫的场景,张居正到底是一个丧父的儿,哪怕不至于哀毁过度到形销骨立,可仍然比离京时看上去又消瘦了一大圈。此时此刻,摆手示意汪孚林不用多礼之后,他言简意赅地了一个坐字,见外间书童声送茶来,随即悄无声息退,他却足足良久方才再次开说话。

    “新郑之事,我会和冯双林去涉,到此为止。山西官员在朝无论人数还是地位,全都相当不少,其张四维更是其翘楚,当年俺答封贡以及开市,他从力很大,所以哪怕明知他和新郑私甚笃,我还是引了他阁。你和他虽有私怨,那次文华殿朝议上却并未因私废公,这才免去一场闹剧,那封送给我的信也是叙述最公允的,没有辜负我对你的看重。”

    汪孚林知张居正夸赞人全都是当真的,因此这会儿也没有忙不迭地说上一堆自谦的话,而是欠了欠:“元辅之前不在,就犹如定海神针被人走,于是群舞,现在一回归,也就能风平浪静了。”

    “冯双林那边,会把徐爵送去代替自己到昭陵看守。”

    汪孚林早就知了张鲸和张诚分别如何,但这还是第一次知徐爵的场,心不免非常古怪。谁不知司香这活计全都是宦官去的,什么时候到徐爵这么个锦衣卫?而且,把人送到那地方去,冯保就不担心徐爵大嘴什么来?可再转念一想,他意识到徐爵会和张鲸在那边直接碰上,不由得就有些怀疑冯保的恶意了。可不论怎么说,这事他没有质疑的余地,也就没声。

    “昨日你的上司陈炌来见我,说是要留你在都察院,而王绍芳也改了初衷,说是吏文选司看似是缺,掌握铨选,权力颇大,但却不大适合你。他二人应该不会无缘无故同时这么说,想来是你在其起了什么作用吧?当初你几次三番不肯呆在都察院,现在怎么改了主意?”

    哪怕陈炌和王篆在先后见张居正时,未必会透这是自汪孚林的陈,但张居正是什么人,又哪里会意识不到这其的奥妙?

    而汪孚林也没有瞒着张居正的意思,坦然说:“元辅确实慧如炬,我确实改变了主意。但如果是从我自己的意见来说,去文选司,在王少宰个只要依从上意的员外郎,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不好,只不过我得罪的人太多,铨选万一有什么差池,必定就会有人冲着我群起而攻。”

    嘴里这么说,汪孚林却是一手端着茶盏来到了张居正书桌前,放茶盏,直接打开盖,却是蘸着茶在书桌上写起了字来。当他写明,是里来人,授意他留在都察院时,他的角余光就瞥见,张居正的脸凝固了,当就放慢了速度,将田义和自己的对话择选要的一一写了个清楚。

    直到最终挑明田义代表的应该是皇帝,而非冯保,他才盖上了杯盖,诚恳地说:“我也知自己未免尔反尔,可我虽是万历二年的士,仕却已经是万历四年,至今就当了两年的官,如果骤迁五品,让别人何以堪?既然有前后两位陈总宪这样贴的上司,元辅又素来信任我,我在都察院多历练几年,也能够消弭一些议论。”

    张居正怎么都没料到,小皇帝刚刚亲政,却已经挖墙脚挖到他这儿来了,惊怒的同时,却又油然而生一寒意。

    想当初嘉靖皇帝由小宗继大统,少年登基,杨廷和手掌阁,又有张太后,可谓是一一外压制着皇帝。嘉靖皇帝却无师自通帝王心术,用大礼仪来试探朝官员,果然便了张璁和桂萼两个支持他追尊生父的,虽说迫于杨廷和为首的群臣压力不得不暂时把人外放,但随即又看准时机重提此事,继而用廷杖这一压政策生生突围成功,最终驱逐杨廷和,把恪守礼法的清了一个缺,大权独揽。

    尽后世人评述,无不在私底说嘉靖皇帝那一顿廷杖大伤士林元气,可从天的角度来说,士林算什么?掣肘自己的人都得扫地门!

    相形之,他这个首辅这些年不也是这样排除异己的?

    如今小皇帝已经亲政,虽说他本来的就是阁首辅的事,谈不上什么归政,可仔细想一想,他如今的境遇和杨廷和岂不是大有相似之

    自始至终,张居正自己也没有发现,他就从未考虑过,汪孚林有虚词诓骗自己的可能。

    抱万历皇帝的大,对于有些人来说,也许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但汪孚林实在是觉得万历皇帝这条大不那么牢靠。而且他是文官,积攒实力和皇帝对抗不现实。因此,他在张居正还没回来之前就开始反反复复斟酌,最终决定冒险一记,对张居正挑明这么一件事。

    这从战略来说,并不是最好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