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的北宋 - 分卷阅读3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作者有话要说:注1:易安居士是李清照在受尽了颠沛离之苦之后为自己取的号,所以这个时候的李清照并不是易安居士。我在文提到的文人朋友尊称她为居士,那只是个尊称,跟易安居士这个号没有半钱的关系。

    ☆、第二十三章

    李想看着用襻膊(注1)把袖系起来,雪白的胳膊正在抄纸的杜十一娘,觉得十分的佩服,当然他佩服的不是杜十一娘肤保养得好,也不是她的名字很掰,而是这位小娘实在太抗冻了。

    事实上抗冻的绝对不止杜十一娘一个人,李想现在对自己纸坊里的这群小娘都佩服的不得了:已经是十一月底了,雪都了两场了,李想纸坊里的小娘们一个个门不活就胳膊,全都只穿了加了层羊的夹衣,竟没有一个喊冷的。李想上早换上了李清照给他捎来的大儿袍,外面还披了狼的披风,就这样儿,坐在捞纸间里还是觉得冷飕飕的:这屋很大很敞亮,密封很差没法取。可整屋就只有他一个人瑟瑟发抖,小娘们一个个乐呵呵的似乎完全不知冷。

    又坐了一会儿,李想实在忍不住了“你们不冷么?又只穿了那么薄的衣服,胳膊还在外着!”

    欧温仪十分诧异“哪里穿的薄了?这羊虽一般,硝的却好,也够厚。儿往日在家,只穿一件灰鼠的坎肩也就过冬了。”

    她这么一说,杜十一娘也开了“儿见阿郎让人在地里了棉?那倒是好东西,儿曾有两件丝绵袄,穿上去十分和。可儿嫌它臃,只有不门的时候在家里偶尔穿穿。”

    李想听得十分大,原来女孩抗冻是古来有之的!二十一世纪的女孩穿着裙随便披件儿大衣就冲到雪地里,而这些大冬天胳膊活不觉得冷的宋朝小娘们也不遑多让了。当然,这些小娘况又与二十一世纪的姑娘不同:她们并非纯粹,而是这时代的取措施有限,人们习惯了没有棉,没有羽绒,也没有空调气的生活,穷人家冬天也不过是多穿几层麻衣,这些产阶级家的姑娘,穿一层过冬已经算是很到位的保了。

    人类的潜力果然是无限的!冻着冻着就会习惯这温度吧?这么想着,李想着自己把手从袖来,加到忙碌的行列,结果才抄了两个纸胎,就被小娘们赶到了一边“阿郎快别添了,你看你的手都在抖,这哪里抄的好纸!”

    李想无奈,只好站在一边看小娘们抄纸,时不时的又是跺脚又是蹦跶,最后还是过来探班的小桃给他端了一大罐儿姜汤,的一气儿喝去,总算是不哆嗦了。

    日西斜,李想看杜十一娘亲手抄最后一张纸胎,满意的“这批竹纸得很不错,十一娘你若是上课的时候能有抄纸这般用心就好了。”

    杜十一娘涨红了脸“儿驽笨……”

    苗玉轻笑“阿郎别听十一娘瞎说,她若是驽笨,这世上便没有伶俐的了!前日怜怜打了一跤,洒了半个,换了衣服躺在炕上还是冷得厉害。十一娘怕她生病,便要给她熬姜汤,偏家里的锅都被许阿婶借去待客席了,十一娘就拿了竹纸折了锅放在小炉上煮。我们上课都听您说过这个,可正经到用得着的时候,却只有十一娘想得到。”

    李想有些意外“竟是十一娘的主意么?十一娘,平日里上课你怎么从来都不吭声呢?”

    十一娘的脸更红了“儿听阿郎讲的东西,一听不懂,总要回去慢慢琢磨很久才能明白个大概。”

    李想拍拍额“这是我疏忽了,以后你不懂就多问问我,我仔细给你讲讲。”

    十一娘“阿郎不用麻烦,儿自己慢慢琢磨,总能琢磨懂的。”

    苗玉轻笑“阿郎教的东西实在是稀罕,不过有用的,我现在投料的时候不像一开始那么两一抹黑了,每样东西放多少不用再非要称了才知了。”

    李想“玉说的没错,我教你们算数,教你们东西的积密度就是这个缘故,等以后你们学的更好些,能用到的地方就更多了:比如看到一匣没串起来的钱,可以称一称估算数量;看到很大一堆木材,可以积密度来估算重量……这样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说到这里他叹了气“我知你们觉得我太难为人了,可你们总不能跟着我在纸坊里呆一辈,除了造纸,也得学别的东西,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用上了呢!”

    李想的纸坊已经开工两个月了,九月地里的活儿忙的差不多之后,李想顺利的招到了二三十个工人,大分是男工,也有几个女工。分工很明确,男工那些重活累活儿,女工细致活儿。

    纸坊开工以后,李想惊讶的发现一个现象:他带回的这群小娘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作,都比村里的小娘很多。他略一思索就知了缘故:这几个姑娘家境不差,或多或少都念过书,但凡念过书的人,不再学习什么,理解能力肯定比文盲要;而且她们现在孤苦无依,凡事只能靠自己,自然比村里那些只是想赚钱补贴家用的人更用心。再有,女活确实细致没错,但是村里的女说起细致活儿,最多就是个衣裳,会刺绣的都没几个,可这几位,却几乎都是女红手。这年月的女孩,就是家里再富裕,也免不了学习各生活技艺,家里条件越好,学的技术可能越细,并不像后世的孩条件好就生惯养不去活儿。而这样得到过技艺培训的姑娘,起细致活儿,肯定比手大脚的村妇

    李想觉得,那几个专门从事拐卖适龄少女活动的人贩光实在是好,这几个姑娘从相到修养都比普通姑娘一大截,这样的姑娘,一转手起码能卖个几百贯。信息不畅的古代,拐卖人的难度非常低,而受益如此可观,难怪虽然这时节对拐卖人置力度比后世严厉的多,可还是挡不住这些人铤而走险了。

    不怎么说,发现这些姑娘确实能够成为很好的纸工而不是单纯的负担,李想大大的松了一气。可是又有新的问题现了,上工的时间并不算,每天午申时就结束了,那么闲暇的时候什么呢?

    什么呢?什么呢?一般十几岁的孩应该嘛?上学呗!

    没错,李想就是这么认为的,十几岁的孩,最主要的事不应该是学习么?虽然这几个姑娘现在的况不太好,可越是这样才越该学儿东西,任何东西都没有自己的脑与双手可靠。李想从来都是个说的人,一旦了决定,立刻通知小娘们以后每天要上一个时辰文化课。

    这实在是件太考验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