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的北宋 - 分卷阅读1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煎绿豆汤,加忍冬解暑。的汗太多,里的盐分会减少,喝淡盐免得乏力……”

    吴知州奇“竟还有这说法?”他想了想便又笑了“倒也是,人的汗是咸的,那汗多了里的盐一定会少,这是好办法,回我让人吩咐面,别也试试……”

    李想忙“不能随便放盐,盐跟是有一定比例的……”

    几个人说着话,不多时便到了矮崖。巧的很,小岳哥正在单手摇着绞盘往托石呢!堆了满满一翻车的石慢悠悠的从矮崖上被提了起来,通过支架上平转角转了一,又缓缓的放了来,正好落到断崖面最宽的一片地上的木上。

    翻车一落来,小岳哥便走到跟前,拿了杆往边上的支架上一一撬,一车的石被推到台边,再一掀,一整车的石被掀到了地上堆成了一堆,方才闪到一边的民夫们一拥而上,稀里哗啦的开始往空推车里装石,而才上山的几个民夫则推了一边早就装好的车,直接山去了。

    吴知州跟他带来的一群人早就看呆了,好半天汤主簿才挤一句话“怪不得这路修的快,这么个法,怎么会不快?”

    作者有话要说:注1:闹娥,宋代女的一饰,一般由乌金纸作为原材料。注2:关于农作作,汉朝时候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了小麦与豆作的植方式,宋朝时,域已经有了稻麦两熟的植方式。而山东青州的况我没有查到,但此土丰沛,但气候较凉,既然的技术条件早已达到,那就暂且定为小麦,豆的两年三熟吧!注3:可能大家对这里的称呼有些疑问。事实上宋朝的称呼是相当平等的,官员之间一般都是直呼职位,当然也有尊称,比如称县令为明府,称刺史为使君,而宰相就是相公了。不可以对上司毕恭毕敬的叫“大人”,除非他是你爹:在宋朝,“大人”是用来称呼父亲的注4:忍冬,即金银

    ☆、第十四章

    吴知州来这里,一方面是看修路的况,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考察灾

    没错,是灾,青州是农业重镇,快两个月的旱绝对算得上灾难了。吴知州的心并不算好,虽然五月份收的那茬粮的普遍收成还不错,但是如果再不雨的话,秋收一定会受到很大影响的。青柳镇还算不错,但是再往东,已经有两个村儿因为争产生了械斗了。当然这事儿自然有分的县令理,但是吴知州还是要自己亲看一的。

    修路这边李想的非常好,吴知州很是赞赏,大手一挥,给了李想一百贯的额外奖励“小郎君替府里起码省了一千五百贯,这儿奖赏是应该的。”修路这边只剩最后的收尾工程了,而田地的溉成了大问题,吴知州跟汤主簿一合计,脆把大分的外乡人组织起来到四周几个缺的村帮忙挖渠浇地,剩的人把路修完也去帮忙。

    里正听说知州过来,慌忙赶过来拜望,又想请知州到他家里吃饭,知州摆摆手“你有几个钱?供得起这些人吃喝,我去赵先生家讨就好,你只带我到地里看看就成。”说罢又叮嘱李想“小郎君忙完这里,就到城里找我,临淄西天寺的阿育王佛舍利塔前阵被雷劈了,明觉主持想找人修缮,却在清理塔的废料跟往上运石了难,我看小郎君很懂这些机关制造,我与你介绍给那秃贼,好好赚他一笔!”

    李想想笑又不敢笑,吴知州跟那主持是熟人,开个玩笑叫声秃贼不打,他们这些人可不敢开玩笑,明觉师傅可是有名的僧。不过那些和尚有钱那是肯定的!东城寺的猪可是很名的:开封有和尚卖猪其名曰烧猪院,青州的和尚也不例外,明觉主持的徒弟净慧师傅带领一群和尚们几乎霸占了青州一大半的猪市场,所以东城寺富得油……这话题有远,不过确实有意思的,和尚卖猪,这是李想没来到宋朝前想都没想过的奇怪事儿。(注1)

    吴知州跑到地里看旱,这回李想就没再跟着了,工地上现在是收尾阶段,许多细致活儿都需要他一一查验。汤主簿与他打了个条,让他城的时候去衙门领他的一百贯“够买三十亩好地了!”汤主簿笑眯眯的拍了李想的肩膀“可惜小李哥实在不说话,不然荐你到面县里个九品主簿,一问题都没有。不过这样也好,自己,赚钱来的痛快些!”

    申时才过,冯四就跑到工地上叫李想“小乙哥,娘叫你回去呢!知州在咱家吃饭,炖了鸽,烧了羊羹,还有湖里才捞的螃蟹。娘说你回来晚了螃蟹就要被抢光了……”

    李想哭笑不得“阿恁促狭!知州又不是没见过螃蟹……”说完心里也是纳罕,赵先生跟李娘到底是什么人?对这些官员的态度如此的随便,而不是吴知州还是汤主簿,都对这家人极为尊重——明明赵先生镇日宅在家里,只写写画画的,没什么正事儿的。

    回到家,才便听到闹的说笑声,扭脸一看,廊摆了桌,几位衙差正在吃酒,看李想来,相熟的赵衙差便喊他过来喝两杯,李想摇说要去换衣服,赵衙差也就不再勉:不过是礼节上招呼,李想肯定要到院儿吃饭的。

    李想换了衣服,到了院儿,见树摆了几个矮几,吴知州跟汤主簿已经坐了,赵先生跟李娘正笑呵呵的与他们说话。李想正要开打招呼,却听吴知州击节唱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说还休。新来瘦,非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吴知州唱罢,笑“好一个说还休,好一个又添一段新愁!这凤凰台上忆箫,再没有比娘填更好的了。”

    李娘“恁的该打!这哪里是五大三的男人唱得的东西,被你一唱,儿以后再唱都唱不了!”

    赵先生“可不是!他还最唱这些缠绵悱恻的东西,去年上元,他在席上唱韦端己的,结果回家被郑娘胖揍了一顿,问他是何的小这么惦记他了?”

    吴知州怒“德甫兄好不厚!别人的闺房之事,也值得你拿来与李娘说笑。”

    赵先生笑“莫生气莫生气,谁不知你脾气好?郑娘好福气。”

    这几人说笑着,可李想的脑袋早就嗡成了一团,他听到了什么?这首是李娘填的?开什么玩笑!他虽然是理科生,可也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