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灵眼 - 分卷阅读5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的就在一张纸条上填上价格,最后由价最者获得,也就是俗称的暗拍。

    祁丰州向来不重视这一分,但是因为不可以提前离场,只得陪着徐迩闲逛。

    不过由于徐迩多少懂一些古玩知识,而且对杂项比较有心得,两人边走边说,倒也不觉得烦闷。

    期间,徐迩‘不经意’的路过一箱古墨,简单解说了一练习书法使用古墨的好,又表示自己最近正在练字,和守在旁边的服务人员了解了一古墨的况,然后随手写了一个条给了服务员。

    私拍结束后,徐迩顺利的用十万元买到了一箱的古墨,和祁丰州各有所获的回到了酒店。

    第二天,四人痛快的游览了一京都,彻底将之前考试期间的张散了去。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徐迩带着徐霓回到了猫耳村,原本徐迩是想回家过年的,但是刘云和徐彦斌都不太迎徐迩回家。

    因此第二天,徐迩就联系了一个城的货车,离开了家乡,回到了都。

    第37章 古墨

    徐迩觉得自己的人生被分为了两分,一分在老家,一份在都。

    在老家,虽然从小就生活的家里,但徐迩是不被看重的人,他的父亲厌恶他,一看到他就会想起自己的耻辱、不堪的第一段婚姻。被女人抛弃的徐家老二,是徐延斌年轻时候的绰号,这个名让徐延斌每次看到,就想把这个孩丢掉。

    刘云讨厌他,将徐迩视为侵占自己孩财产的孽,虽然没有打骂徐迩,但是冷暴力往往更为伤人。

    徐迩觉得自己在那个家里,就是一个多余存在,所以徐迩着风雪毅然决然的回到了都。

    在都,徐迩收到了二爷徐栋梁一家迎。

    二爷三叔会和自己聊天,三婶和二会给自己年夜饭,两个弟弟会带着他一起玩游戏。

    这才是生活啊!

    过了初五,徐迩终于有了心自己在京都的收获。

    因为房还没有装修好,所以徐迩依旧住在以前住的地方。

    这里虽然不是很方便,但是胜在现在只有徐迩一个人,陈知北和曲风一直在日国,过年也只是打了一个电话回来。

    徐迩将那箱古墨先拿了来,将里面所有的东西挨个放在桌上。

    一个个放在手里自仔细的应。

    这些古墨大多都是清朝时期的珍玩观赏墨,上面都有描金的各画,甚至有的还有制墨人的名字,或是堂号。

    这些古墨现在确实不怎么值钱,或者说并没有引起重视,不过是杂项的一罢了。

    不过徐迩倒是很喜,在徐迩的印象里,只有这墨锭才是可以用于书写的墨,现如今外面卖的那放久了就会发臭的墨,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徐迩将这些古墨据类型分好,再将几个自己现在不是很好界定的古墨单放在了一边。

    在华夏历史上,墨的历史久远,且各墨品繁多,大致可照制墨的原料划分为松烟墨、桐烟墨、漆烟墨、油烟墨等。

    因为墨的主要原料是烟料、胶以及药等,因此又有了药墨。

    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使用的墨是天然产,直到汉代,才现了人工墨品。

    北魏贾思勰著最早记述制墨的方法。即:“用上好烟捣细,过筛;一斤烟末和上五两好胶,浸在梣树,再加五个白,又将一两朱沙,二两犀香捣细和,放铁臼,捣三万。每锭墨不超过二三两,宁可小,不可大”。

    从这上面就可以看,古代的墨都是香的,不像现在的墨,离近了都觉得难受。

    直到唐宋时期,墨锭基于工艺、艺术,成为了一被人追捧的艺术品。

    苏东坡甚至说过“墨成不敢用,蓬莱”的话。

    到了明代,更是现了成组成的丛墨,墨的装饰图案,更是千变万化,已达至纷然不可胜识的地步。甚至于被人放上好的金丝楠木制作成的匣,以便于携带。

    徐迩得到的这一箱墨锭,仔细分辨后,就成为了四组分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个时期的四墨。

    这些墨锭几乎全是成收集的,徐迩从看到的模糊的画面也可以看,最初收藏这些墨锭的人,是一位民国时期的收藏家。这里每一块墨锭,几乎都是那位收藏家辛苦搜集起来的,也不知这些墨锭为什么会成为私拍的品。

    大约是世事变迁,这些墨锭的主人没能保住它们,亦或是家里了败家,不过这些都不是徐迩需要关心的事了。

    现在徐迩的主要力在那三块,并不成,单独的墨锭上。

    其最醒目的一块,是一个椭圆形的朱砂墨,前面印的是龙凤呈祥样式,后面印的是天启元年程君房制。

    程君房是谁?明代大名鼎鼎的制墨大师,的作者。

    现如今来的作品,几乎全都收藏在国家各大博馆里,私人收藏极为稀少。

    就这一块墨锭,就把之前徐迩费的买古墨的钱,全都赚回来了。

    第二块是一块蟠龙纹墨锭,后面印着乾隆丁巳年制,看着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它的面被人用刀削掉了一块,从残存的影像来看,它的上一个收藏者对它异常珍视。

    这很矛盾,既然喜,为什么又要削掉一块,就算要辨识真伪,也不用这么野蛮。

    不过这块墨锭还是香的,凑近了就会闻到一丝非常特殊的香味。

    似有似无,犹若香,又有像是竹的清冽,悠远奢靡。

    当徐迩将它拿起,重量很足,像是一个小铅球一样,放回桌上,手留余香。

    徐迩知古代人喜在墨里面放香料,可是这块古墨里的香料是不是放得有多啊。

    心里虽然吐槽,但是徐迩也知这块古墨绝对是个好东西。

    最后一块古墨,也是徐迩当初手将一箱古墨都买来的最主要的原因。

    规规矩矩的方形墨锭,上面有用金沙描绘的风月无边四个字,侧面,则是落款,一个让徐迩惊异连连的落款。

    “建隆五年李廷圭制”,面还有一个已经看不太清的红印章。

    李廷珪,也写作李廷圭,南唐制墨大家,徽墨的奠基人。

    他制作的李廷珪墨,也称李墨。被称为天第一墨。

    在宋代的时候,就有着‘黄金可得,李氏之墨不可得’的盛状。

    李墨松烟轻、胶质好、调料匀、锤捣细,据说存放五六十年后,仍“其如玉,其纹如犀”。更神奇的是,李墨“其利可削木”,抄写一半,才研磨去一寸,存放数百年,研磨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