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友 - 分卷阅读88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满墙的卷轴,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有那么多书——如今倒是真有了,连你这小儿也能随意翻看了!”

    你不以为然,这书,你自己家里都有好几本呢!

    你阿耶阿娘虽然不识字,但是家里几个孩没有不识字的。也是因为如果大字不识,你们又没有地,确实很难看懂招贴,看懂谁账本,看懂满大街飘扬的招牌。识字与不识字仿佛就在你们这几年现了断带。

    渐渐大了,你的姊姊不好,牙齿也不好看,你阿娘倒是希望她去多读书:“二娘又有时间,又坐的住,多去读书,以后当个女先生,也去考个乡试!赚了名声,当个女秀才,你就是二十三也嫁得去!”

    稍微有钱的家里,都希望自个儿家几个读书人,如果找不到什么门,孩未来的阿娘自然是个有功名或者是先生的才好。

    你姊姊却想去学医,因为书愈发便宜,艾灸不再有人用,有图谱的针灸逐渐现。各地的官药局都缺人,你姊姊想去考国监的医科。这样想的女并不在少数,有些甚至是因为丈夫去当兵,希望学了医科能去随军的。如今虽然到州城就能租车前往洛,但一年在洛的住费路费也不是你们这羹汤铺的家里能负担得起的。

    你姊姊先去考了本地的药局,十三四岁就在药局能独挡一面,对整面墙上的药材不用抬看都能摸到正确的位置,她想攒钱考试。

    等你再大些,已经了女班,听说那位在书声名赫赫,和张大将军成婚的裴书,向朝廷倡议,每年组织各地的女考生,协助她们上京。

    这是因为去年制科前,朗州有七八名一同前往安的女生徒,家给找人护送,途先是护卫抢钱而逃,之后七八名女快到达安附近后遭遇不测被人杀害。这几名女都已经算是小富小贵之家,却惨死赶考途,更何况那些家境不佳甚至不被支持的女,一路有多少艰辛。

    满朝文武议论了好久,似乎那位只敢叫将军不敢叫皇后的季将军也给了不少的钱,各地州府每年要在制科与闱的前五个月,到各地登记女生徒的名单,然后所要一定的路费,送她们到州府,然后一步步接,一路送到三座能参加闱的大城。

    你姊姊拿着自己攒的钱要参加的时候,你正在因为女班教的容和男不一样,伙同你女班的各个年龄段的女孩们,穿着青绿的生徒服,拿磨泼了先生的案桌,大闹乡学。

    你忽然觉得读书好像也没有意思了,不如去学武,要是你也能像季将军那样军营就好了。然而各个武备学堂,却是基本不招收女人的。

    也不是说季将军说过不招女人,而是她对于武备学堂的武试,是男女统一标准的。这里不是养兵的地方,而是养将领的地方,这些武试对于男来说就不轻松,更何况女。能达到要求的女本来就很少,武备学堂的女人更是只有几个人。

    而对于你来说,本来就不是天赋异禀,达到那样的平就更难了。可你就喜舞枪刀,骑倒也是厉害的,买了季将军的一大堆兵书,天天扒着先生找那小报上关于军报的只言片语的消息。

    旁人都说季将军八尺,英俊潇洒如何如何,甚至有人给季将军画画像的时候,老是忘了这位当了季皇后好多年,给她加了一把胡上去。然而有一天,就在你都已经混日到了十五六岁,你家里都筹备着让你赶成婚安安心的时候,你阿兄忽然来找你,问你认不认识一些“上的朋友”。

    你一兴奋了,这才知已经州学,来年就要去参加闱的阿兄,结识了一位地方上的七品知县。那位写了折,想要递安,有关建康与扬州织造一事。你阿兄自认与那位七品杨知县是知己好友,又怕那位杨知县路遇不测,便想问你有没有认识些所谓江湖民间的朋友。

    你这几年也不是瞎玩的,自然也有几个狐朋狗友认识。更重要的是,这位杨知县要去的是洛。你自然也兴奋,与家说定,自己也要去洛

    这年跟着天南海北跑的侠女侠客不在少数,更何况你阿姊已经在洛的尚药局安定来,月俸不少。你去洛倒也不算是多么没亲没故,只可惜亲事显然没法张罗了。你阿耶阿娘倒也有别的想法,不如让你阿姊在洛为你考虑考虑,等你阿兄参加闱,一家孩怎么都是要去洛的啊。

    于是你挟二三并不靠谱的“江湖好友”,侠客打扮,租两车,这才见到这位三十多岁的杨知县,一同往洛去。这位杨知县是建康二年的贡生,虽不是士,却也好歹是在圣人登基那年年纪最小的贡生。如今建元二十二年,太大婚都已过了好几年,圣人俞四十岁,早也不是十七八岁登基时候的样

    这位杨知县见多识广,一路上聊了许许多多你听也没有听过的故事。他只说有一位得蒙介绍的官会在洛接等,他手里的折着一件大案

    一路颠簸风风雨雨到了洛,一众人都是小民,杨知县这个七品小官也没得多少钱。你与众人住在一小客栈,若说你以为彻夜通明,不夜城一般的江岸州城已经是繁华,那洛则是浮华灯火的天堂。只是你偶尔也听那杨知县拍慨,说天上之光向民间,他们今日这些没几个儿的人也敢酣睡客栈,租车远行,江边醉酒,上书朝廷——

    五十年前这就是个荒诞笑话。当年洛的星光,可不在街坊之间,全在五姓当年的家门

    你心里不装事儿,不懂他的忧愁慨,只是过了几日,你与他同行去了一酒楼,在后院的一隔间,见到了杨知县官。是一位量修,白皙优雅,四十上的女人,她穿着青绿襦裙,肩披灰边白褂袍,跪坐在屋饮酒。

    杨知县先躬行礼,你连忙也弯腰,就听见他开:“竹尚书,多年不见。”

    那女人虽然看起来和你阿娘差不多的年纪,穿衣也算是朴素,周气派却温柔又胜券在握,使你不敢直视。她笑了笑:“杨知县快快请起,你这一路终究是过来了。”

    杨知县跪直在垫上,:“臣是言天之事,平我浙地动,为小民声张。”

    这句话你听得懂,对你这个也读过几年乡学的脑袋瓜来说,大概明白是什么意思,心里一阵动,想来一路上和杨知县谈天,忍不住慨:杨知县真是个正直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