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薇 - 第127章 无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船在波心漾,琼华洒满面。

    慕容薇边弯起微微的弧度,似月光一般清冷无限,她带了一丝讥讽,低低问:“其实我一直想问,为何一样姓周,偏与他背而行?”

    苏暮寒攻破皇城之后,连幼小的阿萱都要杀之后快,却竟然放过温婉,还给她最好的礼遇,慕容薇能确定她的份,却理不透从的曲折。

    温婉淡然坐在船,她脊背得笔直,飞扬的发丝抚散,端庄贵的面容。虽只是一袭简单的淡蓝暗纹裙衫,却在月风仪华的气度。

    轻浅的一笑里,温婉有着风华绝代的姿容和仪态,她端肃地开:“阿薇猜得不错,我上的确着大周皇族后裔的血,不过,此周并非彼周。”

    事总是一波三折,才有后世错综复杂。原来小皇帝的母当年所生,并非只有一,而是一对龙凤双胎。

    儿可以承继大周传承,兵荒之际,这女儿不仅无用,还是众人的拖累。因此,当年大周的金吾卫指使使周扬尘待母一朝分娩,只抱走了儿,狠心弃那对还在血泊里的母女于不顾。

    那母伤心失望,本是大血的症状,拼尽全力生一双女,又受这样的打击,不过半日便一命呜呼。

    幸亏贴女胆大忠心,她草草安葬了小皇帝的母,又简单地收拾了细,循着,带着这个女婴逃去。

    那女隐姓埋名,谎称这是自己的孩,并为她冠了周姓。辛茹苦在外将这位公主养大,教她规矩礼仪和诗词典籍,后来又替这位公主招赘了夫婿。

    直待临死之前,那女才将苦守了一世的秘密告诉了公主殿

    世人都以为小皇帝没有后人,实际他却育有一一女,这便是温婉这一支大周后人的来历。

    温婉拿手笼着耳边的碎发,明眸灿若漆,对慕容薇轻轻笑:“周家传有家训,是当年那位公主殿亲自撰写了留给后人。既是当日已被大周朝的权臣丢弃,兴也好,亡也罢,公主与贫民的份都无所谓,我们从此与废大周皇室毫无关系。家祖教我们,最普通的人,过最简单的日。”

    今日将话痛快说,温婉心兴,笑得华丽灼目:“再为阿薇解惑,家祖姓周,并非不忘大周,而是尊了先夫人的姓氏,便是你们所说的小皇帝母,我们先夫人本就恰巧姓周。”

    夜撩人,漾,弯月似弓,洒上船舱。两人轻轻举杯,以茶代酒,满满饮,品不那茶到底藏着几许甜又几许苦涩。

    有些话藏在温婉心里,不吐不快。她轻轻将手抚在前,朝慕容薇微笑:“阿薇以为苏暮寒如何会善待我一个无用的周家后人?难真会因为我与他着相同的血脉?”

    不堪回首。

    便是今日与温婉一起回忆,慕容薇还是无法想像,自己是怎样熬过那十年岁月,将青丝染成白发,又誓与苏暮寒不死不休。

    “难是他想从上再挖什么秘密?”知之甚,简直一即透。慕容薇笃定地知,对那不讲骨的人,能为他驱动的,便唯有利益二字。

    “阿薇真是聪明”,温婉轻轻击掌,带上一抹自嘲的笑意:“世代相传,小皇帝手还藏有宝库,苏家那一支既然不知,苏暮寒探得我的世,自然把目光转到我的上。”

    温婉压抑地笑着,却忍不住笑泪:“当年抱走公主殿的那位恩人,本是仓促之间收拾了细。东西虽然贵重,几代人坐吃山空,早已败得净。我母亲当年便是因为家贫才被迫卖了襄远伯府婢,若是守着金山银库,何至于自己反而三餐不济?真是笑话。”

    痛痛快快说了一番心里话,温婉快意,向慕容薇轻轻敛礼:“阿薇要我这一世以义女的份陪伴安国夫人,是不想我受上一世的磋磨?”

    的确是慕容薇的一私心,不想让温婉远嫁,又想还她前世郡主的份。慕容薇微微眯着,颇有些无奈:“婉若是依旧想嫁与秦恒,我好似便了些无用功。”

    “阿薇,我是诚心谢你”,上一世里,温婉选择以那样的方式报恩,其实不过是落在苏暮寒棋盘上的棋,艰辛地挪动着,于大局无益,于安国夫人更无益。

    今世,慕容薇给她在安国夫人面前尽孝的机会,温婉心里不知有多么激,她握住慕容薇的手,说得诚心诚意:“你可知,安国夫人当年看似只救了我的母亲,其实救的是我外祖整整一家。”

    两人把盏谈,似要将两世的话一夕说尽,看月影渐渐西斜,璎珞久等不至,轻轻晃动着缆绳促,慕容薇与温婉才依依惜别。

    回到舱房,慕容薇了无睡意,披了衣裳坐在榻上,望着河上清冷的月光神,在心里仔细整理着温婉传过来的信息。

    想到顾晨箫那样的人最后竟然孤独而终,年轻时幽如竹上清雪般的面容,还有那次次风光霁月的笑意,都无法与温婉的寂寥和失意重和,每一次碰都叫人揪心的疼痛。

    慕容薇随手往脸上一抹,又是抹不尽的泪

    不觉已是三更天,温婉蹑手蹑脚回到楚朝晖的官船上,灯光昏暗,只有为她留灯的女守在船,其余人早已梦乡。

    温婉了谢,回到自己房熄薄绢灯,只是依枕而坐,望着一片月光洒向面,再也无法眠。

    一路缓行,有夏钰之带着侍卫开路,除去沿途一些地方官和家眷的叨扰,这次行极为顺利。三月初三午后,船便到达终,泊在了离玉屏山不远的官府码

    玉屏山离苍南县府最近,却隶属正辖,地理位置有些特殊。因而,除了行的总带人立在岸上等侯,淮的知府与正的县令,带着本县的同知、县丞等人也乌压压立了一地。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