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是首辅 - 分卷阅读22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睡得太好了,一觉就到了天亮,连梦都没

    过年前,她连日劳累,惦记和心的事太多,睡眠不是很好。没想到昨夜虽不在熟悉的环境里,反倒睡得异常踏实。

    她在温的被窝赖了一会儿,然后才睛,揭被起床。

    洗漱完毕后,青辰搀着老爹来到院里。今日的天气很好,的,带着一节日的慵懒,微冷的空气充斥着桃的香味,闻着很是清洌。

    “沈大人早啊。”孟歌行的声音打后传来。

    隔了一夜,听着倒有些亲切。

    青辰转过,对他微微一笑,“早。”

    孟歌行今日似乎是换了新衣,贴的衣裳一褶皱也没有,将他的托显得很是。今日他的发束得也很整齐,整个人看起来神清气的,俊得不得了。

    “昨夜睡得还好吗?”

    “睡得很好。”青辰,“多谢招待。”

    “不客气。”他抱着双臂,前倾了些,玩味,“梦了吗?有没有梦到我?”

    她无奈地瞥他一,“没有,一夜无梦。”

    他故意叹一声,“唉,那还真是遗憾啊。良辰、景,最好是再加上……鸳鸯梦。”

    最后三个字他是贴着她的耳说的,很是暧昧,说完后,他狭促的笑容,“想知我昨晚的梦吗?”

    “不想!”

    此人一大早就如此孟浪轻佻,真是让人无语。也不知白莲教众若是知他们的首领、阿弥陀佛的转世传人脑里一天到晚想的都是开戒,会是什么反应。

    孟歌行见青辰有些不好意思了,嘿嘿一笑,比了个“请”的手势,“一起用早饭吧,沈大人。”

    吃得差不多的时候,青辰主动:“孟歌行,我们说正事吧。”

    早把事说完,她也可以早回去。昨夜他让她过了个很闹的年,她很激,但也害怕自己沉溺于这闹和与他的接。他们两个毕竟是官与匪的关系,走得太近了,不好。

    孟歌行正喝着粥,听了只抬起来看她,“吃饱了?”

    “嗯。”

    “好吧。”他搁碗,以面巾拭了拭嘴,正经, “九月的稻,十二月就能收成,那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一年可以三季稻?”那架势,才是白莲教首领应该有的样

    “要看气候和光照。”青辰如实,“在云南,一年两稻是可以保证的,一年三稻尚不敢确定。”

    他,“好。就算是一年两稻,再加上你找了个姓袁的,提了稻的产量,倘若没有大灾,那一年也能比以前增收不少吧?能收多少?”

    “两石变四旦,至少翻一倍,还不算麦和豆。”

    “果然不少。”他思索着,然后看向她,“你知我想说什么……答不答应?”

    青辰心有数,只微微勾了,“我想听你亲跟我说。”

    “哈!”孟歌行忽地夸张一笑,靠到椅背上,摆他惯有的轻慢实则警惕的姿态,“沈大人果然是个聪明人。你这副拿住别人短气昂的样,还真是……让人又恨又。”

    “说吧。”

    “这三个月就熟的,给我一些,再教我手的人怎么。”

    青辰猜到了他要说这些,挑了眉,不不慢:“为何要给你?你不是煽动百姓们离开田地,一心奉教么?何以这倒要回归田地了?”

    “你这么问就没意思了……你明明就知。”孟歌行讪笑,“要不这样,你说说我的理由,我看看你能猜对多少。若是全了,你一会儿要提的条件我可以考虑……”

    青辰不齿地微微一笑。

    这人倒真是的。他向她讨要秧苗和植方法,她的条件他不答应也得答应。这么说,不过是为了给自己铺个台阶罢了……不过她不在意,他这么说就由他吧,反正结果是一样的。

    “第一,稻,百姓们见田地可以养活他们,自然会有些人想回归田地,你的教众会减少,这不是你想看到的。第二,你有这么多教众要养活,以前田不划算,得的稻缴税后就不剩多少,若是不缴税,官府又常找你麻烦,致使教众人心慌,队伍不那么好带。所以你宁愿让他们去其他的买卖,或者是鸣狗盗的事,也不田。但现在不一样了,稻的产量了,你的教众们只要是肯田,就一定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为你的教派提供额外的粮,这样你就可以招揽更多的教众。孟首领,我说的对吗?”

    静默了片刻,孟歌行歪着脑袋笑了笑,“说得真好,不过……”

    “第三。”他话还没说完,青辰就继续,“也是你最主要的目的。你是个商人,凡是以利字当,对于粮这桩买卖,自然也是不愿意错过的。如今大明北要打鞑靼,南要抵御倭寇,军粮常年缺,以致于将领们有时不得不向私人购买。你先粮、囤粮,等哪日前线战事吃,市面上粮价飞涨时再卖去,这样就可以大赚一笔。对不对?”

    有钱,他们才有起义的资本,虽然战争的爆发并不是青辰愿意见到的。但如果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她也无从阻拦。

    “……啧。”孟歌行一瞬不瞬地看着她,目光里绪复杂,“全。”

    “真厉害啊,我的沈大人。”

    青辰继续:“我的条件是,你要律全额缴税。”

    粮亩产提了,孟歌行打起了他的小算盘,对于青辰来说,跟他的这笔易却也不是坏事。白莲教众都去了田,生事的人自然就会少了,社稷就会变得安定许多。更何况,她还能收到他的税,多少填补一国库。对于他们双方来说,这事其实是双赢的。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她说前任元江知府本末倒置的原因。与其毫无底气地去找孟歌行谈判,不如先把粮亩产提上来,利益面前,他自然会动心,会找上门来。

    “你不觉得这样有过分吗?沈大人。我是什么人,你很清楚。让我跟寻常百姓一样缴税,那我还跟你谈个?”他虽喜前的人,但喜归喜,买卖归买卖,亲兄弟还明算账呢。

    青辰自然明白,让这个从来没缴过税的土匪全额纳税是不可能的事,她也没指望他能答应。

    大明施行的税赋是定额制,打开国的时候起,各省每年要上缴多少税,已经是固定了的。彼时太.祖皇帝分谴各官员、国监生和宦官巡视全国一百多个税课司局,固定了他们的税收额度,还命人将各省和各府一年的税额刊刻于石板上,并将石板树立在的厅堂

    也就是说,虽然云南的粮亩产提了,但青辰需要上缴国库的税银是固定的,意味着她在云南省的税赋征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