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瓶记 - 分卷阅读4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脱不了系。而大臣也是人,也会有贪钱的冲动,最后通常都是监督的大臣也跟御膳房沆瀣一气,合起伙来吃回扣。

    王二是将这件事的本质看了个一清二楚。

    王二的生活原则是“从善如”,在挣钱这件事上,他秉承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是有钱大家一起赚,第二就是缺德害人的事儿不能。”除此之外,他从不跟自己较劲,也不跟钱较劲,大家都赚的钱,他也赚。

    因此短短不到两个月,这四个人里,王二反而是私房钱最多的一个了。

    手富裕了,王二第一件事就是定期给李仕明送银

    第一次王二拿了七百两银给李仕明的时候,李仕明颇为吃惊。但等王二将御膳房背后的事细细一说,李仕明立刻听明白了。

    王二:“李公,你是聪明人,我说的这些事儿你肯定懂。在这皇里,如果两袖清风,那就只能喝风了。但想别人在仕途上帮咱们一把,又必须有钱。你对我有恩,所以李公你就负责两袖清风,这钱么,我来想办法。此外……”

    说到这里,王二又拿七百两银,放在了桌上:“过于耿直,这钱若是由我给他,我怕我说不明白他,李公才好,你去说服他比较好,所以钱我就都给你了。”李仕明微微一笑答应了。

    李仕明又:“女的月俸太少,别人家有父母,小鱼却没有。原本我每月会将我的月俸分一些给她,如今你给了我这许多银,我一样也是要分来一些给她的,莫不如你直接给她送去。况且你离小鱼更近,比我送要方便些。”

    王二立刻说:“李公,这事我早想到了,以后照顾云姑娘的事儿就我来吧。”

    于是,李仕明就把“救济”云小鱼的工作光荣地转给了王二。

    刚开始云小鱼和李仕明一样吃惊王二哪里来的这么多钱,经过王二一番解释后,云小鱼已然心明了,她不禁在心慨:“古代是法制不严的社会,很多事不是依法办事,而是照人和民俗来办事。脱离这个社会的规则事,即使再有理,也会被看成是怪。如果大家都这么着就变成了约定俗成,而且轻易无法改变了。”

    云小鱼已经不再是空有一不切实际的正义的孩,她知王二是有分寸和底线的人,她只是担心会给王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王二见她还是有些犹豫,便:“云姑娘,你不要多想,这银你放心拿着,我自有分寸。你、我、志还有李公,咱们四个当,你的月俸最少,女一个月才能拿几个钱,我很清楚。女孩个漂亮,买个、添个镯,有好看的新衣服,喜的就买,人家有的,咱们也得有。”云小鱼听了这话,莫名的只觉得鼻一酸,眶都红了。

    王二一看云小鱼要哭,忙:“诶呀,我怎么还把你说哭了。在这里,咱们四个互相照应是应该的。你看我王二也是无父无母的,有兄弟也不在边,我留这么多钱也不完。所以你千万别多想,给你你就拿着。”

    云小鱼泪在眶里直转,心忍不住叹:“我虽来到这陌生的西陵国,但谢上天让我碰见的都是好人。只恨我自己没什么本事,帮不上他们的忙!”

    ☆、第三十章 生财有

    每年冬后到翌年的除夕之前,是里御膳房最忙的时候,因此王二每天都忙得两脚朝天。

    有一日晌午,王二回到自己住的地方,刚躺想眯一觉,忽听外面有人喊他:“王二,有人找!”

    王二猜八成是云小鱼,一个翻坐起来就往跑,结果跑到门一看,却见门站着一个人,左手拎着一个大包裹,右手摸着光溜溜的脑袋正探往里看。

    王二一看乐了,叫:“大哥!”那人正是王二的亲大哥 - 王大。

    王大一见王二,笑:“二!”

    王二赶忙把王大让到屋里,接过包裹,倒了杯,等王大坐定,问:“大哥,你接到我的书信了?”

    王大喝了一大杯,抹抹嘴,“嗯”了一声:“你说你了西陵皇,我想咱们兄弟好多年没见面了,就把生意给三弟看着,我来看看你!”

    王二问:“你和三弟在东陵还好吗?”

    王大笑:“好,生意红火,挣了不少。”

    “那就好。”

    王大问:“你在这里呆的如何?可还顺利?”

    王二嘿嘿一笑,压低声音:“顺利得很!这君王的钱可比老百姓的钱好赚多了,赚百姓的钱,总归是狠不心。”

    “是啊,老百姓挣钱不容易。不过说起来,你可知我和三儿最近了件什么事?这个事儿,既让咱家赚了钱,也带火了咱们那一带的生意。”

    “是什么事?”

    王大憨憨一笑,跟王二细说了起来。

    原来王大和王三在东陵国开了个茶楼,东陵国产好茶,东陵人也喝茶,因此遍地都是茶楼。但这遍地都是的买卖就有一不好,就是茶价是透明的,谁都挣不多,糊足矣,发达却难。后来有些茶楼开始想各各样的主意,有的加了杂耍唱戏的,还有的脆就变成了青楼。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王大并没有调整经营战略。王家这三兄弟,在生意上都有奇妙的直觉,王大总觉得上面那两改变都不是稳妥之计,因此一直就老老实实经营茶楼,同时思索开源的方法。

    但是毕竟地租、房租都是销,慢慢的就雇不起那么多人了。人手一少,王大在应酬客人的时候,有些细节就顾不上了,比如就总是随手将泡过的茶叶倒在炉灰

    在他们茶楼的后院里养了几只鸭,这几只鸭在炉灰堆里得多了,捡起来难免就有遗漏的。有一次王三在清理炉灰和茶叶渣的时候,发现了几颗遗漏的鸭,捡了起来拿给王大看,问:“大哥,你看这还能吃么?”王大心想这也是钱啊,打开看看说不定还能吃。结果剥开一看,里面的鸭黝黑光亮,带着纹,闻闻还香。

    王大大着胆吃了一个,味鲜香,很好吃。吃完坐等拉肚,结果等了一天肚没怎么地,就又吃了一个,过两天,还没事。

    这王大吃了,跟王三两人你一个我一个,把那几个黑鸭吃了个光。后来他如法炮制,又了一些,分发给店里的人吃,个个都赞不绝

    王大灵机一动,想了个生财之,专门卖这黑鸭 - 当茶卖,结果一卖火了。王大还给这黑鸭起了个名字,叫“王氏熏”,秘方据不外。渐渐的,这王氏熏了名号,十里八乡只此一家,王大借此赚了很多钱。

    说到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