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 - 分卷阅读10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倒是不用住在徐庶家了,之前是因为只曹旭一人,又只留那么几天,倒是没什么。

    但这次还带着个纪衡呢,总不能纪衡和其他护卫们一个待遇呀,纪衡自己不介意,别人也不会同意的。

    关于这个问题,纪衡自己也想过了,然后他自己买了个小院,房间是足够的,除了他和曹旭两人,连带着护卫们也都一起住去。

    距离徐庶家不算远,走动也比较方便。

    然后一大早纪衡就促曹旭带他上门去,前一天已经让人去说过了,今天去拜访也不算突兀。

    然而曹旭看着纪衡觉得有无奈:“你什么那么激动嘛。”

    纪衡:“我这也是为了多给主公招揽人才啊,只要想到这一,我就觉得特别激动呢。”

    当然,最关键的是,在了解了曹旭到底有多么能作死之后,纪衡觉得他真的很有必要多忽悠一人来。

    ……讲真,原本只想混吃等死的纪衡是没打算额外的事的,比如说招揽人才什么的,他也是优先把目标放在曹原本就会有的班底上,至于说其他人,如同诸葛亮什么的,遇上了就忽悠一,能忽悠到手最好,忽悠不到他也不介意的。

    人嘛,得学会低调。

    纪衡对自己的本事很清楚,他没那个能耐在这个时代上蹿,低调一才能活的久啊。

    ……你看那个叫许攸的,蹦跶的太过就被打死了吧。

    但你要说许攸的智商……讲真的,单纯比智商的话,纪衡还真不好说自己有什么优越

    然而现在,纪衡想想,有了一个曹旭已经很不靠谱了,原本可没听说曹老板还有个武力值堪比典韦的妹妹啊,再加上曹旭这神奇的拉仇恨能力,纪衡觉得吧,不被人联手围殴这都不科学。

    所以他还是多劳一吧_(:3ゝ∠)_

    至于说历史什么的,反正有一个曹旭已经很不科学了,谁还在乎历史如何呢?

    这么想着,纪衡开开心心的跟着曹旭去了徐庶家。

    徐母一般是不搀和这些事的,大家客气了一会儿,互相关心一,徐母也看纪衡找徐庶有事,于是也就不说什么,随便找了个借就离开了。

    然后纪衡向徐庶表明了自己的目的:“我这次来,就是为了给主公寻访贤才,颍川乃是名士辈之地,我也算是慕名而来吧。”

    虽然他慕的是后世的名,不过这个不重要。

    “只是我一个外地人对颍川终究不太熟悉,之前只听说过颖荀氏社钟氏之类的名声,可偌大的颍川想来不止是有荀氏钟氏的,因此想请个熟悉的人指一番。”

    听到他这么说,徐庶却问:“你说要寻访人才,是一定要找荀氏那样的世家大族吗?”

    荀氏在颍川是很名的家族,而如果说是在他们本家所在的颍的话,那更是荀氏一句话比当地官员都要用的。

    即便荀氏不张扬不霸,但你想要在颍办事,就没有能不用顾忌荀家脸的。

    而钟氏在社的名声不比荀氏在颍要差,这两家都是很大的家族,祖上多有人官的。

    纪衡当然摇了:“事实上,家世倒是其次,我真正想要的还是有才的人,若是只冲着家世来,我何必再跑一趟翟,直奔着颍去就好了嘛。”

    徐庶想想也对,于是就说:“颍川名士多有隐居的,但颍川私学之风盛行,再大学问的人也是要吃饭的,因此多有开设学馆的,纪少府若是不在意家世,可去各大学馆看看,世家弟都有家族私学,除非是特别有名的大儒的学馆,一般他们是不会去的,但寒门士却多数在学馆读书。”

    比如徐庶自己也是,他寒门,说是士人,但加上寒门两个字就不一样,更何况原本的家境实在不好,现在还能在学馆读书都多亏了徐昌的帮助。

    听徐庶这么说,纪衡心也大概有数了。

    他来之前也听说颍川学风很好,比之其他地方更有文化气息,即便是之前作为黄巾之的重灾区也没能改变这一

    可见颍川这地方,读书人是真的不少的,因此各私学也就很多,而且颍川历代了不少大学问的人,这些人归乡之后无事可,再加上就像徐庶说的,学问再大也得吃饭,于是就开始教学生维持生计,名声又好又能赚钱,还能效法一,多好的事呀。

    这些学馆,弟少的不过十几人,多的也有几十人的,但真正称得上规模的,该是那些有名的大儒们了,尤其是学问好还过官的,归乡之后办学就更受迎,弟可达数百人。

    徐庶给的建议是:“颍川学馆众多,一个一个的寻访固然是不会有遗漏,但也太过费时费力,在这里停留一年也不定能都拜访一遍,因此不如选些有名声的学馆前去。”

    纪衡:“我也是这么想的,其他人那里不必上门,但该说的招贤的话还是要说的。”

    可他这话却让徐庶摇了:“纪少府错了,此事绝不可明说。”

    纪衡一愣:“不能明说?”

    “少府当知,此地到底是颍川不是济南,曹国相大张旗鼓的在济南招募人才,人家要说一声求贤若渴,但若是换到了颍川,人家该怎么说呢?”

    别忘了颍川也是有正经的太守呢好吗!

    你暗搓搓的挖墙脚也就算了,颍川人才多,也不在乎给你挖几个,但你大张旗鼓闹得天皆知,那就不好了嘛。

    纪衡听到这话跟着:“是我想岔了,多谢指。”

    他倒是完全没有被十五岁少年人指的不服气,毕竟徐庶说的很对啊。

    纪衡心里倒是不由的有些慨,大大们就是大大们呀,你看徐庶现在不过十五岁就已经能想到这些了,可他自己却一激动就忘记了这一,果然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当然,这是比的徐庶擅的方面,若是比捞钱的本事,纪衡还是很有信心的=v=

    纪衡对徐庶这么客气,徐庶自己也有脸红,他到底还是个十五岁的少年,而纪衡已经是一郡少府了,这差距就很大,但纪衡对他的指没有半不耐烦反而虚心接受,这就很让人有好呀。

    尤其是,之后纪衡又以请教的姿态问他:“如果不能明说的话,依你之见该如何呢?”

    徐庶想了想说:“颍川学风较之其他地方更,因此少府不妨借着本地一些大的名举办一些诗会经会之类,邀请有才学的人前来互相讨论诗文经典,到时候还可借着考教经典的名题目,若有意的人才,少府再私邀请谈话,不是更好?”

    纪衡想想给徐庶竖了个拇指:“听你的!”

    这么的话,纪衡唯一需要的就是钱而已。

    纪衡和曹旭都是不差钱的人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