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nuan - 分卷阅读11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那边厢百官人人自危,而皇帝殿,郑海端卢思焕等人却老神在在,捋着胡一副成竹在的模样。

    朱宁嘉已经换上了龙袍,坐在八方龙椅上,他面对郑海端却有些惶恐。

    “郑大人,虽然本王……朕如今已经继承大典,可毕竟还没有举行仪式,万一我皇兄他……”

    “皇上不必担忧。”郑海端摆了摆手,“远怎能救近火?你也不想想,靖王远在淮南,就算他要领兵过来,也本无法靠近皇城。况且兵尚书詹绍奇明哲保,如今已然投靠我等,不会调动虎符。即便他朱宁应兵临城,范节度使和淮南节度使各自屯兵十万,联手还打不过他吗?”

    他虽然对朱宁嘉称“皇上”,可动作语气没有丝毫对帝王的尊敬。

    朱宁嘉也是个不明白的,如今连陇南在哪儿都没搞清楚,郑海端如此说,他便放心来。

    那边卢思焕也整理来了“叛党”名单,递给郑海端,右手了个抹脖的动作:“以李赞项启轩为首,咱们给他安个通敌卖国之罪,赶尽杀绝。”

    郑海端抚着胡须笑笑,将名单又拿给朱宁嘉看:“皇上,这上面便是靖王的左膀右臂,咱们若是砍了他双手,你可觉得靖王还能对你造成什么威胁?”

    朱宁嘉看了名单,上面赫然有秦良甫的名字,他不禁皱了皱眉:“朕记得这秦良甫不是郑大人你一党的嘛?”

    “哼。”郑海端冷哼一声,“怪就怪他识人不清。”

    想起上次没有将秦良甫坑害成功,郑海端心还有些不舒服。更何况秦良甫还知他许多陈年旧事,若是抖了来,他还如何立足?

    朱宁嘉也不在意这些,他只知自己当了皇帝有享用不尽的人,吃喝不尽的,这些打仗政变通通给郑海端就好了。

    他又问:“那朕何时举行登基大典?这名单上的人又什么时候开始肃清?”

    郑海端蹙眉:“宜早不宜晚,不如今夜就让禁军将他们杀了。”

    “不可。”侍御史钱如讳站来阻止。

    卢思焕狐疑的看他一:“莫非钱大人还顾念着旧?”

    钱如讳呵呵笑:“卢大人这是什么话,官若是顾念与李赞的旧,怎会不止一次的给你们通风报信?官也没说不肃清这些臣贼,只是皇上还未举行登基大典,便旨杀朝廷重臣,师无名说不过去。百官囚在不担心多生事端,何不趁此时机葬先帝,举行新帝登基大典,让皇上名正言顺行事?就算后面靖王想要如何,也都覆难收再来不及了。”

    郑海端自然不会怀疑钱如讳,好几次李赞遭殃都多亏了他的密报。

    他思索片刻,招来礼官员,问:“葬先帝,举行新帝登基大典,最快需要多少天?”

    那礼的官员也是个猴,如何不明白其意思,忙:“一切从简,抓时间也就两三天。”

    郑海端一听也不是很急,捋须颔首:“如此,便再留李赞那老儿几日。”

    七七章 夺权

    八月初三,圣轩帝驾崩。

    八月初四,龙葬皇陵。

    八月初五,楚王朱宁嘉举行登基大典。

    这一连串火速行动几乎让所有人目瞪呆,可偏偏无人敢说。

    秦画晴与秦获灵、张氏寄居在丁正丁大人家,与他家女眷每天忧心忡忡。

    听小厮带回来的传言,说好多官家女妻妾都被杀了净,吓的张氏整夜没有睡觉,但个真假,不得而知。

    相比于一屋惊慌失措的女眷,秦画晴却淡定的不像话,她每晚安了张氏睡,还要安锁的弟弟,每次都是最后一个眠。即便是在梦,也睡的很轻,稍微一草动便能惊醒。

    秦获灵问她为什么这般淡定,秦画晴也回答不上来。

    她哪里淡定呢?

    父亲已经没有消息三天了,丁正丁大人也是如此。

    只是她每每害怕到无以复加的时候,便会掏那温的墨玉在手心,一遍一遍的给自己打气。

    郑海端等人冒天之大不韪,不顾祖宗丧仪,飞快葬,再拥趸新帝,完全不可理喻。如今急匆匆的这些事,反倒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觉。

    因这缘由,钱如讳被郑海端劈盖脸一顿臭骂。

    但了,半途而废反而更让天人耻笑。

    于是初五清晨天不亮,楚王朱宁嘉便去穿帝王朝服,郑海端让新任的秉笔太监服侍在侧,自己则去上书房拟诏书,刚摊开黄灿灿的圣旨,还没来得及落笔,就见卢思焕破门而,大惊失:“郑大人,大事不好!”

    “何事如此惊慌?”

    郑海端搁笔,看向卢思焕,心底升腾一不好的预

    卢思焕上的汗:“方才接到报,靖王率十万大军南,如今已行至京城三十里外!看样,不时……不时便要兵临城!”

    “十万?”

    郑海端“刷”的站起,桌上的砚台也被他打翻,墨得到都是。

    “他哪儿来的十万兵?平卢、河西、朔方的兵都得镇守边关,调离不得,一但调动,突厥回纥等边关蛮夷就会驱直,夺得了王位如何?岂不是输了天!”

    卢思焕握着双手,颤声:“靖王没调兵,他、他只带着一千铁骑,一路南,路上招安了各方民起义的农兵,说、说突厥有刺客潜京城,要刺杀新帝。他顾念手足安危,其名曰‘勤王之师’,前来救驾。”

    郑海端脸变化莫测,冷笑:“勤王之师,他倒会给自己安名!”他一掌拍在书桌上,又问,“范节度使呢?淮南节度使呢?一早便安排他们保护京师,大军压境,他们怎么一儿风声都没有?”

    卢思焕苦着脸:“官正要给你说这事儿,一开始范节度使查到消息便要让人来通报,可要过宁州被宁州刺史晁冠东给拦了。范节度使察觉到不对劲,领了五万援兵来京,可范来京城必须经过宁州,这晁冠东死活不开城门,现在那五万兵还滞留在宁州外。”

    “……他不会绕路?”

    “隔着灞河最宽的地儿,要绕得绕五天。”

    郑海端脸都给气绿了,他背着手来来回回走了三圈,焦虑:“淮南节度使呢?他总不用经过宁州吧?人呢?兵呢?”

    卢思焕说起这事儿就更为难了,他从袖一封密函,递给郑海端,一脸难:“大人自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