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 - 分卷阅读5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

    众人走近,住持大师已经迎了上来,双手合十,慈眉善目地笑:“阿弥陀佛,殿远来辛苦,请随贫僧吧。”

    众人皆合十回礼,随其后。

    第一山门曹溪门后,就是放生池,池边建有一座八角形、圆挑角、攒尖式五香亭。

    众人望去,却见门帘上刻着“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横批是“宝林场”。

    五香亭两侧是钟楼和鼓楼,皆是元朝时所建,暮鼓晨钟,日日不歇。

    南华寺古迹重重,众人首先去给六祖真法相上香,然后游览了五百罗汉群像,观赏了盛唐时遗留的千佛袈裟,此袈裟是罕见的唐代传世刺绣,绢底呈杏黄,上面用金线绣一千个佛像,四周是十二条形象生动的蛟龙,乃是是唐宗赐给六祖惠能法师的。

    “果然是奇彩异绣,今人所不能也!”越王赞叹。

    顾桓也不禁,想到,观音菩萨赠给唐僧的袈裟,也是彩绣辉煌、宝光闪烁。

    最后一览则天女皇御赐南华禅寺六祖惠能大师的圣旨时,日已西斜,众人才依依不舍地走到斋堂用膳。

    晚上便留在南华寺过夜。

    开国圣祖因不可说的原因,对佛甚为尊崇,晚年更是寻佛问、以求破解回之法。因此皇室上,也信奉佛,陈易今夜便与方丈大师秉烛论禅。

    不语怪力神,莫史、林先生与江淮等人都只是当寻常名胜来游览。

    倒是顾桓,毕恭毕敬地焚香祷告。

    “你求什么?”江淮凑近,好奇地问。

    “天太平。”顾桓语气淡淡、神虔诚地说。

    众人都有些意外,看了他一,心有些莫名。

    却不知这乃是顾桓由衷之愿。他是真的希望天太平、盛世永存!

    直到晚上,莫史才有时间与林先生叙旧,顾桓和江淮也顺势跟上,恭敬地呈上自己的功课,请林先生不吝赐教。

    并不是说林先生的学问就一定比莫史好,而是此时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评卷由五百里外较远的书院山或幕友当任。

    顾桓和江淮在韶州参加院试,评卷的自然不会是林山,但林先生常阅卷官、经验丰富,若能得他指自然最好。

    第44章 局势

    大周朝与历史上的明朝一样,都是正值小冰河时期, 气候比后世冷得多。冬之后, 北风呼啸,虽然不是北方那大雪, 也接连了好几场雪,天总是灰蒙蒙的, 气很重,冰冷透骨。

    今年夏季遭遇了洪,秋冬又是大雪,往年这个时节, 衙门最怕的就是冻死人的消息,今年陈知府却觉得甚是舒心。

    因救灾及时, 晚稻顺利播,境总算没有闹饥荒。且秋收之后,指挥使叶琛将军领着人大修北江堤坝,所征调的民夫都有钱粮补贴,百姓又多了一份收

    韶州地粤北山区, 大瑶山脉住着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 冬天大雪封山, 这些山民的生活就很艰苦。

    而今年秋之后,越王就命人到瑶山收购山货。

    山路崎岖, 少数民族住在大山之, 往常来一趟很不容易,如今有王府的人山收购, 价钱还公,自然都是兴采烈,小小发了一笔财,可以安然过冬了。

    因此,这个冬天,韶州府上都对越王激不尽。

    而朝也发了对于越王治患、建大坝的嘉奖。

    年轻的越王殿图治,即使是偏安一隅,也能着,力求治富足太平。

    而另一些就藩的亲王,或醉生梦死或玩丧失或忿忿不平……

    相较之,孰孰低已经一目了然。朝,对于就藩的诸位皇,心都有自己的评价。

    了腊月,天气越发寒冷,就是在屋里坐着,仍能听到窗外呼啸过的北风声。

    衙门已经封衙,越王府的属官也放了假。

    在放假之前,越王殿将节礼一一赐了去,如仪卫司统领黄亭豪、右史莫仲平这些籍贯广东的官员,都带着越王的赏赐,回了老家与家人团聚,也算是衣锦还乡。

    黄亭豪是广州府人,据说临行前越王还亲自召见了他,屏退边的人,不知说了什么。

    顾桓得知后,笑了笑,黄家在广州也算大人家。岭南重武,黄村更是武士牌坊林立,在广州府驻军有一定影响力。

    但这些事,暂且与他无关。

    越王赐的年礼,有从瑶山收购的山货,其几块上好的红狐狸,顾桓命人成了一件斗篷,和送京的年礼一起,命人孝敬给闻姨娘。

    一件狐狸斗篷,在定国公府自然不算什么,但却是顾桓的一片心意,聊以藉闻姨娘的思

    今年的年礼,是上月月末便打发人送上京的,算算日,也该到了。

    此时顾桓在书房里,望着窗外的风雪,灵一动,挥毫写了一首七律,自己读了一遍,觉得颇为满意。

    林先生名士风,这几个月来,顾桓和江淮常常结伴去丹霞书院请教,在他的指,顾桓作诗的平也步了不少。

    顾府外,顾行穿着藏青的小衣裳,领着人压着一箱箱的年货,风尘仆仆地打广州回来。

    府之后,先换过衣服,去后院给母亲请安,然后就要去见顾桓。

    他母亲金氏拉着他的手,说:“喝杯先,何必这样着急!”

    “正事要。”顾行笑嘻嘻地说着,离开了母亲的院

    金氏无奈地摇摇,和一旁侍女说:“你看他,日日在外瞎忙,一会儿上湖南,一会儿广州,也不知忙得什么!”

    虽然这么说,语气却带着满意和骄傲。

    侍女笑着扶着金氏坐,说:“这府里上上、里里外外的事务都是大爷在持,自然忙碌些,太太应该兴才是。”

    金氏一听,果然又兴了起来。她是寡母带儿,又只是国公府旁支,在京的日也是捉襟见肘,颇为不易。初初听儿说要来韶州时,也是忐忑不安,但她是个没什么主见的,夫死从,只能跟随儿而来。

    没想到韶州的日倒是颇为舒心,这间大宅致,顾桓未婚,女眷就只有她一个主。府里外事务又是她的儿当家,自然没有什么心的。

    这边厢,顾桓坐在书房里,对着单,一样样地听顾行介绍在广州采买的稀罕件。除了几样好的,留着来年送节礼或是留着自用,其他多是留着年后备礼用的。

    如今他也是有职司的人,自然少不了同僚间的人往来。

    顾桓听顾行介绍完,放,笑:“阿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