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 - 分卷阅读5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冽,一阵悠悠扬扬的笛声若有若无、呜呜咽咽,趁着这清风明月,天空地净,真是令人心舒泰、万虑齐除。

    众人都静静地坐着,默默地欣赏。

    夜渐、寒渐重,太夫人毕竟年老,众人请太夫人安歇,才散了去。

    顾桓来到这个世界也过了几个秋节,却是第一次如此闹。从前京定国公府人少,只有几个主,安氏又不喜闹,因此没有镇南侯府这样的繁华喧嚣。

    过了两日,镇南侯杨贺终于有空再次见顾家兄弟,令顾桓惊喜的是,镇南侯要带他去参观广州府的海港码

    广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唐宋时期就是国第一大港,此时更是全国最繁华的港

    望着前宽阔平整、一望无际的大港,港上停泊着一艘艘大的海船,来来往往的人群火朝天地忙碌着,顾桓也不由得瞠目结

    “这是泥!”站在港平整的地面上,顾桓震惊地说。

    镇南侯微微有些诧异,笑:“西洋人叫这个‘士土’,开国圣祖手札上称之为‘泥’,原来你也知。”他知顾桓是过皇伴读的人,只以为是从十二皇那里得知的,也没有太多疑惑。

    顾桓却是充满疑惑:“既然圣祖早已提到泥,为何我在京却没见过泥?”

    镇南侯抚着须,解释:“圣祖当年也曾命人炼制,除了泥,还有玻璃,只是当时的冶炼条件不行,都失败了,以后的帝王都似乎忘了这件事。倒是今上当年对我提起过。我来了广州后,就命人尝试冶炼,又从西洋请了匠人参与,总算侥幸成了,只是产量还不,仅够广州府用。”

    顾桓想到在镇南侯府见过的玻璃窗,玻璃和泥炼制的温度条件相当,既然玻璃能炼泥能炼也不奇怪了。只是镇南侯的产量不,恐怕还是有几分分。

    因此叹:“侯爷是有远见之人,泥的作用大着呢!”

    镇南侯笑容也有几分得意,毕竟圣祖没有到的事,他到了!

    顾桓想了想,又问:“广州府有泥的事,陛想来是知的。”

    “陛当然知泥的方还是圣祖留的,我也送了几个匠人师傅京,只是冶炼设备不是一时能准备好的,恐怕京还要些时候才能见到泥。”镇南侯笑着解释,“这事不用瞒着陛,也瞒不住。”

    顾桓:“我们来广州时经过英州府,我听说那里的地质石料适合炼制泥。”

    镇南侯闻言哈哈大笑起来,好一会才看着顾桓说:“顾三郎啊!你可真是令老夫刮目相看!我当年命人在广东勘测了许久,才选定英州建泥厂,不想被你一语破了!”

    顾桓窘了窘,不是这样的,他只是站在了人的肩膀上……

    却见镇南侯对一旁的顾林说:“阿林,你这个三弟了不得,难怪阿泽都说他是个可造之材。可惜年纪尚小,否则我也要向越王抢人了。”

    顾林笑着说:“舅舅再等几年就是。”一脸与有荣焉,丝毫没有嫉妒不满之

    镇南侯,对顾家兄弟说:“阿滨他们如今在爪哇,或许过些时候,你们就能听到他们的消息了。”

    “他们”是谁?顾桓心转了转……爪哇岛是后世印尼国的第四大岛,此时却是印尼诸岛的泛称,元朝时,元军大举征伐其地,结果却失败了。本朝开国之后,爪哇国一直是本朝属国,只是近年来听闻西洋荷兰国侵,已久不闻音讯。

    难,杨泽是到爪哇建国了?大快人心啊!顾桓想到后世对华恶意满满的印尼国,心快意。而且镇南侯的消息……自己远在韶州,若是连他也能得到的消息,那必是大事了,可惜镇南侯语焉不详了,吊着人胃七上八的,真是不厚

    第42章 惊心 [VIP]

    数日之后,顾桓带着满满几船的行礼与顾林依依惜别。

    “今日一别, 再见又不知何日。”顾林声音哽咽, 眶都有些发红。

    顾桓也有些伤,抱了抱顾林, 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也有些沙哑:“二哥保重, 将来总有重逢之日!”

    顾林笑着,也抱了抱顾桓,轻声:“三弟也是,你虽是越王的侍卫, 但若有什么事,也要以自安危为重。”

    在如今这个世, 顾林说这样的话,也可算是大逆不了,不过他本来也有些离经叛,认为愚忠愚孝那一,都是后人歪曲圣人经典。

    定国公府的“反骨”, 也算是家传渊源了……

    依依不舍, 终究是挥手告别。顾桓站在船, 看到顾林在码上,一地模糊, 变成远一个小……才不舍地回到船舱

    秋意渐, 北江两岸的青山也开始变黄,远远望去, 浅浅的黄褐连绵起伏、无边无际。

    船队吃,行走得并不快。

    顾桓笑着问顾行:“你这是采购了什么?那么重?”

    顾行笑着解释:“是一些安南黄梨木,我看韶州、湖南等地的富商乡绅如今也讲究名贵家,女儿嫁都要准备家嫁妆,犹梨,此去就采购了些,运回去转手卖了。”

    顾桓,说:“你安排就好。”

    此次南,顾行就借着“顺风船”运了许多湖南、韶州等地的特产山货到广州府售卖。在广州的这些时日,顾桓和顾林天天忙于际不得闲,顾行也是忙着买、忙得不可开,回程又是满载而归。

    “我正要与你商量呢,”顾行略微有些得意地说:“咱们这一来一回,我略算了算,也能挣好几千两!”看顾桓有些吃惊,才接着说:“咱们是不是也应该置办些产业,毕竟如今三叔你也算自立门了,总不能老指望京国公府的补贴。”

    顾桓拍了拍顾行的肩膀,:“阿行可真能,你所言极是,咱们不能坐吃山空,只是置办产业之事也要谨慎,商铺还罢,田地就算了。”

    许多藩王在地方名声不好,大多半也是与王府极其属官与民争产争田有系。

    顾行连忙说:“三叔放心,咱们初来乍到,自然要谨慎。而且说不好将来又要离开,买田地倒是没必要。”

    顾桓这才放心来,又听顾行说:“我在韶州这些时日,也结识了几家乡绅的公,听说萧家投诚了越王,托人送了五百顷地的田契给越王呢。”

    顾桓,说:“确有此事,萧家也是识趣。不仅如此,此次北江筑坝,萧家也主动力。”说着,顾桓又笑:“韶州那些乡绅都还在观望,萧家手倒快,筑坝之后,原来因年年洪泛滥而丢荒的低洼之地就能开垦成良田,只怕到时候这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