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 - 分卷阅读4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顾桓辞行时,顾行笑嘻嘻地说:“我想过了,三叔你行事天行空,将来保不准有大作为,我决定今后就跟着三叔混了!”

    “好!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顾桓心动,笑着拍了拍顾行的肩

    送走了顾行一行人,顾桓又到紫藤别院去,安排亲卫队的少年作为他的随从,与家人辞行,准备南事宜。

    忙忙碌碌,时间匆匆逝,眨又是一年。

    临行前夕,闻氏捧着一个盒到了赏星阁。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她从来不敢以顾桓的母亲自居,可是母,此时也不由得泪汪汪。

    她噎着:“三郎啊,你小小年纪就要背井离乡去那么远的地方!姨娘越想,这心就越像刀割一样,呜呜……”

    顾桓心一酸,看见房没有其他人,迅速跪在地上磕了个,不等闻氏搀扶赶站了起来,说:“姨娘,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儿如今随越王就藩,将来辅佐王爷保国安民,是正事,姨娘不必伤怀!”

    闻氏搂着顾桓,抹着泪,又哭又笑:“三郎如今有息了,姨娘本该兴才是,只是一时不忍才伤心落泪。这韶州是偏远瘴疠之地,你要学会照顾自己。”

    “姨娘放心,石哥哥不是来信说了吧,已经购置了一的宅,仆从也安排好了,我这一去就是当家作主,不知多自在呢!”顾桓笑着安闻氏,用手帕给她拭着泪。

    闻氏慢慢收了泪,拿那个小盒,说:“看姨娘糊涂的,光顾着说话,都忘了来意了,这是给你的。”

    顾桓打开一看,只见是一叠整整齐齐的银票,恐怕有上千两。

    闻氏一个良妾,一个月的月银是十两,就算加上四时节令的赏银,这一千两银票,也不知要攒多久。

    顾桓连忙把盒推回给闻氏,说:“姨娘,父亲给了我门和安家的银,老夫人和夫人也给了仪程。到时候领了职司,自有月俸,不缺钱使,你留着吧。”

    “三郎,正所谓穷家富路,门在外,多准备些银总是好的。这是姨娘的一心意,你就收吧。姨娘在这府里,吃的用的样样不缺,就是攒钱来,将来还不是你的。”闻氏的态度决。

    顾桓还待推辞,见到姨娘眶一红,又要哭的样,只得连忙收,说:“我去了韶州,有机会也会打发人送信回来,姨娘若有什么难事,也打发人送信给我。”

    捧着这个小盒,却觉得沉甸甸的,有如千斤之重般。

    闻氏抚摸着顾桓的,一一答应,双凝视着他的脸,像是怎么看也看不够一般。

    天启十六年四月初八,黄吉日,宜行。

    皇城正门外,越王陈易穿着玄衣纁裳站立等候,外衣上织着山、龙、华虫、宗彝、火等图案,腰束革带,系金钩苾、玉佩,全副亲王装束,稚气尚存的脸上,此刻满脸凝肃,隐隐有了威仪。

    居移气,养移。一个人份不同了,气场也不一样。

    礼乐声响起,天启帝和阁重臣现在城。陈易率领属文武行大礼:“恭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启帝看着玉立、渐有威仪的儿,满意地,朝后的太监挥挥手。

    太监宣制曰:“皇帝敕越王陈易就藩韶州,尔宜恭承朕命。”宣闭,陈易俯伏在地,表示接受旨意,随后起,再四拜到地。

    礼官奉诏从门,授给陈易。陈易必恭必敬把圣旨举过,对城再四拜。

    城上乐曲大作,陈易起来,将圣旨史官员,翻

    此时顾桓穿着一仪卫司亲兵服饰,鲜衣怒、腰挎宝刀,随侍在陈易后。

    大队人在城上的丝乐声缓缓起行,此时天还没有全亮,顾桓骑跟在陈易后,在朦胧的晨雾缓缓走南京城。离开城门的那一刻,他忍不住回一望,这座历史名城、六朝古都,经历了多少沧桑?它是那么古老、那么沉重。

    就在此时,太从远地平线艰难地破云而,金黄的晨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上,闪烁着一层斑驳、梦幻的光影。

    “铛、铛……”金陵城北钟楼的钟声突然响起,仿佛穿越千年时空,震在顾桓的心。暮鼓晨钟,这千年不变的音符仿佛宣告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从此他将离开这个异世的故乡,走向未知的远方。

    金陵城外瓜州古渡,属官的家眷、仆从、工匠们已经在此等候,会同大队人一起发。

    此时虽已有海船,但考虑到海上风险不定,还是从陆路前往韶州。

    越王一行数千人,此次要从镇江渡上楼船,沿江一路西去,至岳船,从陆路南,由北至南穿过整个湖南,经过险要的南岭乐昌峡,才算是广东地界,乐昌正是韶州辖的县。

    这一路,虽然风平浪静,但也是山重复、千里迢迢。

    江之上,旌旗飞扬。

    顾桓站在越王后,一起欣赏壮丽的江风光。

    “天门断楚江开,碧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孤帆一片日边来。”越王兴致,对左右臣属说:“孤从前看到李太白的诗,对江风光神驰已久,如今总算亲临目睹,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左史傅大人笑着附和:“王爷所言甚至,江之壮丽,非亲目睹不可形容。”

    顾桓也笑着说:“我也曾听过一句诗,‘才饮建邺,又武昌鱼。’心一直对武昌鱼念念不忘,殿,咱们即游了江,可不能不尝一尝武昌鱼。”

    陈易忍不住笑了,说:“如此大好风光,你竟想着吃的!”虽这么说,也不由得了少年人的好奇,打听还有多久到武昌。

    船队又行了一日,终于远远望见了武昌码

    此时的武昌,是一大繁荣城市,湖广巡抚、总督和总兵府皆驻武昌,因此也被称为“湖广会城”。

    一路上,陈易都吩咐大队人不许扰地方,每到一地都只在码停靠。

    此时,陈易也只是命随行的典膳所官员安排一顿武昌鱼宴。

    典膳正官效率很地请来了当地名厨,全席菜肴全用鱼料烹制而成:红烧鳊鱼、红烧鮰鱼、杨梅鳊鱼、清蒸鳊鱼、松鼠鳜鱼、烩鱼圆、糖醋鱼块、抓黄鱼片、丝鱼条、清炒鳝糊和尾砂锅等,阵阵鲜香诱得人指大动。

    陈易看着顾桓目不转睛的样,笑:“你们也一起吃吧!”

    “臣等不敢!”顾桓和江淮等人立刻说。

    “门在外,哪有那么多讲究?”陈易温和地笑着,语气却有些不容置疑:“快坐,凉了就不好吃了!”

    顾桓立刻谢恩,坐了来,其他官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