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 - 分卷阅读2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十二、十三皇,每位皇有四个伴读。十二皇的如今的三个伴读,一个是书舍人孔闻政的幼孔贞明,书舍人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职,是天近臣。另外,孔闻政衍圣公旁支,是孔圣人第六十二代孙。”

    顾桓立刻肃然起敬,读书人嘛,对孔圣人的后人自然心存几分敬畏。

    “另外一个是东公主的幼。东公主是廖太妃所,与陛不甚亲近,但到底是宗室。还有一个是临江伯的庶孙江淮,少有才名。”

    见顾桓神认真,顾琏暗自,接着说:“你年纪小,在要谨言慎行,却也不必胆小怕事……”

    烛光摇曳,顾琏语气温和地殷殷嘱咐,神带着关切,就如普通人家即将送孩上学的父亲一般……顾桓心,沉着认真地听着,没有半分不耐。

    夜沉沉,天上繁星闪烁,顾桓迎着习习晚风走回赏星阁。

    文华殿的先生都是学富五车的翰林学士,还有六官员来讲学,可以说是天底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堂”,在这样的地方读书,考个士应该轻而易举吧?

    顾桓想着,脚步也轻快起来,对伴读的忐忑也散了几分,前路迷茫?走去就知了!

    过了两日,杨夫人边的大丫鬟璎珞领着几个小丫鬟,捧着一些新衣服和书袋走赏星阁。

    兰英和连萼连忙迎了去,顾桓也放了手的笔,笑:“璎珞怎么来了?”

    璎珞恭敬地福了福,才笑:“夫人命我送些新的衣服和书袋来,给三公上学穿用。”

    顾桓连忙命大丫鬟接过,又朝主院的方向施了一礼,才:“晚间我亲自去谢母亲。”

    璎珞放东西,寒暄了几句就带着人离开了,兰英送了去。

    连萼看着满塌的新衣服,笑:“公可要过来看看?”

    顾桓看着满塌的彩绣辉煌,也来了兴致,走过去一看,衣服都是些月白、天青、淡蓝、浅青系,缂丝的料,梅、竹、祥云等纹样,圆领衫的样式,清雅俊秀又不失富贵。

    “收起来吧。”顾桓笑了笑。正所谓时过境迁,只是一年而已,自己的境况却已大不同。

    端午七天的假期一过,皇们就要开始上学了。

    这日一大早,顾桓去正院请安后,就穿着新衣服,乘着定国公府富丽堂皇的车朝皇而去,开始了他的伴读生涯。

    车经过东安门,在文华门车,去就是文华殿了,小皇们就在文华殿读书,往前经过两门就是奉先殿,皇帝理日常事务之。也就是说,皇帝要想查看儿们读书的况,只要过两门,很快就能到了。

    顾桓一车,就看到了好几个红齿白、衣饰华丽的小少年,其三个少年正站在一起谈笑,看到他车,其一个年些的少年珠转了转,朝他走了过来。

    “你是定国公府的顾三公?”少年笑了笑,自我介绍:“我也是十二殿的伴读,我叫孔贞明。”

    顾桓连忙迎过去,不失恭敬地行礼:“孔大哥好。”

    看到顾桓态度恭敬,孔贞明也谦逊地回了一礼,给他介绍另外两位伴读。

    型微胖、眉大的是东公主的幼,另一个五官清隽、眉间带着几分清的是临安伯的庶孙江淮。

    见到顾桓过来打招呼,江淮矩地回了一礼,魏却是冷哼一声,假装没看到顾桓一般,甩袖往里走。

    顾桓讨了个没趣,嘴角,新同学看起来不太好相的样啊,真是师不利!

    偌大的文华殿此时空的,除了几排桌椅外,旁边还有两排书架和茶柜。此时两个小太监正在屋角落里煮着茶,空气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伴读们拿着各自的书袋找到位置坐,正最靠前的三个位置是三位皇的,顾桓看到其他人都已坐好,魏和江淮之间有一个空的位置,就抱着书袋过去坐

    看到他坐在那个位置,魏一变,冷笑着说:“那是陆胥的位置!”

    陆胥就是十二皇原先的伴读,岳麓书院山的孙,与魏是表兄弟。

    顾桓神不变,淡然说:“现在是我的了。”

    魏角一,“腾”地站了起来,正想怒斥,却见小太监来禀报,三位皇来了。魏只能住,忍气瞪了顾桓一

    众伴读连忙站起来,面朝门外,躬行礼。

    十一皇走在最前,温和地笑着让众人起

    三位皇走到各自的座位坐侍们迅速摆好锦缎椅垫,笔墨纸砚,笔洗笔架等等。

    顾桓抬望去,只见十一皇陈暄居坐着,眉目俊逸,带着几分矜贵,正是条的年纪,形显得有些瘦削,穿着一银白圆领祥云纹锦袍,上裹着玄,额上围勒着蓝宝抹额,在熠熠生辉。

    左侧坐着的是十二皇陈易,他神肃穆、正襟危坐,脸却有些苍白,穿着一天青的锦袍,显得文质彬彬,却又有几分病弱。

    右侧坐的是十三皇陈旬,是陛最小的儿,此时不过十二岁,穿着一大红锦袍,围勒着鸽血石抹额,富贵无双,一张圆圆的脸上,一双大大的杏此刻正好奇地向顾桓看去,与顾桓的视线对了个正着,粲然一笑。

    顾桓回之一笑,心,真是龙生九,个个不同。

    第24章 皇

    不多时,先生来了,是个着六品官服,年约三十来岁,相貌儒雅的年男。顾桓回想了一事先了解的文华殿先生资料,知这个应该是翰林院侍讲学士鲁修之。

    大周朝尊师重,皇和伴读们全都站起,行了弟礼,先生安之若素的受了。

    鲁修之清了清嗓,开始上课,他主讲的是。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皇们不用考科举为官,却要从历史取皇朝更替的经验得失。

    这对于顾桓来说是新的课程,在求知堂是不学的。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成荐虞舜,曰可……尧老,使舜摄行天政,巡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归舜。”

    因讲的是上古圣贤,鲁修之一脸肃穆,读完原文后,他就开始讲解。

    讲的是尧禅让帝位与舜的事迹。

    一节讲完,鲁修之环顾殿,只见众位学生都一脸专注地听着,只有十一皇陈暄,脸上带着不屑和嘲讽。

    鲁修之皱了皱眉,问陈暄:“十一殿可有见解?”

    陈暄见先生问自己,笑了笑反问:“尧真的是心甘愿禅让的吗?”

    鲁修之一脸庄重地说:“丹朱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