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君臣 - 分卷阅读1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丝,在指间缠绕了几匝,凝视片刻,将它收了腰间的墨

    顾缜的回批写得是通俗易懂。

    “通船费由漕运岸地方收取,本意为贴补地方雇佣漕工、维护河的支。商税由商人行商之地收取,依据是大楚税赋政|策。废了通船费,再由朝廷拨款雇佣漕工、维护河,地方一样要贪。狐狸偷,虎吃羊。收了狐狸的,多给老虎一只羊,狐狸岂会坐以待毙?开了老虎的胃,天日久,老虎又岂会只满足于多一只羊?如此,税收不增反减矣。”

    “卿不平则鸣,朕心怀甚。只是废通船费此计绝不可行,卿既然有心,在江南定要多看、多听、多想。”

    谢九渊一怔,自己走南闯北,也当过地方小吏,竟是不如久居的启元帝思虑远。

    手信纸一皱,谢九渊才发现底还有一张。

    “听闻卿在渡英雄救的事迹,朕思及那日苗人王上殿朝贺,倒也我见犹怜。”

    谢九渊霎时了一冷汗。

    俄而,又从咂摸一丝兴味来。

    提笔写了回信,这两日写好的奏折里,给宿卫带回京城,那宿卫也不等上岸,到快舟上,就掉走了。

    跟着谢九渊的几个宿卫,对谢九渊亦是越发恭敬。

    猜测大约是启元帝在京城了什么,谢九渊将这些都放置一边,反复斟酌起江南考场的事来。

    两日后,官船靠近了金陵繁忙的渡之一。

    “大哥!”

    一个惊喜的少年挥着手,躲避着来往的人,朝着官船跑来。

    作者有话要说:

    谢十一即将上线~~

    第12章 十一与小叔

    谢九渊与几位同行官员告了罪,走几步,也不顾此耳目众多,接住了扑过来的幼弟,谢光。

    他父亲去的早,母亲理家大小事务,又得费尽应对心思各异的谢家族人,劳心劳神,他们兄弟看在里记在心里,都很懂事,谢九渊更是代行母职,几乎是一手带大的谢光,对谢光来说,谢九渊是真正的兄如父,比寻常兄弟相更多了一分濡慕。

    “这么大人了,也不害臊”,谢九渊抬手就习惯地敲上了谢光的脑袋,“你怎么到这来了?”

    谢光浑不在意,笑嘻嘻地说:“我是跟着小叔来的,路上听说大哥当了钦差,小叔就说,带我来金陵瞧瞧大哥的威风,顺带着,也看看江南考场的盛况。”

    江南考场才是顺带的,谢九渊好气又好笑,抬手又是一:“尽跟着小叔不着调的地方学,也不学些好的。”

    谢光睛好,见刚才被自己抛的小叔已经挤了过来,立刻捂着脑袋对小叔告状:“小叔!大哥说你不着调!”

    谢九渊狠狠瞪了谢光一,拱手对小叔谢镜清一礼:“小叔。”

    谢镜清一把年纪了还未成家,是个顽童,这时候也不理谢九渊,跟谢光凑一起,大声说悄悄话:“哟,小侄,听说我大侄背后编排我?”

    谢光:“小叔,正是如此!他还骂你不着调!”

    谢镜清摇晃脑,啧啧叹:“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啊!”

    谢九渊脸上挂不住,低喝一声:“差不多得了!没上戏台你俩还演上了?”

    谢镜清一撇嘴,“噫,古板秀才。”

    谢光纠正他小叔,“错了,是个古板探。”

    谢九渊大如斗,对这对叔侄五投地。

    这事,其实还得怪谢九渊。

    谢镜清是他们小叔,即他们父亲的亲弟,跟谢九渊谢光一样,也是对手足友的兄弟,谢镜清同样是他们父亲带大的。

    他们父亲走的时候,谢家景况本就不好,谢镜清不忍大嫂为自己的念书所需的束脩学费劳累,亦有才之名的他竟然弃文从商,着大嫂的打骂,起了行商的活计。

    行商,的是南货北运、北产南卖的事。四漂泊只是最基本的辛劳,一路上天灾人祸危险无数,货价钱又多变数,可以说是在血汗里挣钱。

    江南商人大多的是茶盐丝绸生意,除了这几项,其他产也富饶,哪有人跑去行商的?但商税重,盐税更是重之重,加上层层克扣讨要,要挣大钱,就得拼命压榨茶农织女与盐场小工,谢镜清耳闻目睹,实在是于心难忍,故而舍近求远、自找苦吃。

    谢镜清仗着有功夫傍,吃亏无数,最终也咬着牙了一番事业,如今在苏杭都有不少产业,偶尔门贩茶,也就是打着生意的旗号四游玩,所以先前是带谢九渊游历,现在又带起了谢光。

    从本心来说,谢镜清当年在谢九渊父亲坟前发过誓,一定会好好培养哥哥的两个儿。但他行商回来之后发现,谢九渊才思都早已超过了自己,更过分的是,就连为人世,都比他还稳重灵巧三分,这宏远竟是落了空。

    谢镜清一放松,就再也绷不住成熟稳重的,直接恢复了当年哥哥在世时的格,越发的脱不羁。

    对此,谢九渊的母亲,也就是谢镜清的大嫂,开始还是非常乐见的。她这个小叔,公公婆婆在世时,就是一家人合力的小公,结果夫君一走,竟是生生扛起了家重担,脸上再也不见半个笑容。这要是夫君在天之灵知了,该多么自责?如今谢镜清能回复往日模样,她心里也有些安

    但渐渐的,她就一年比一年忧愁了。男汉大丈夫,自己把自己当小孩这可怎么好?年年都说没玩够,也没见秦楼楚馆,好端端一个大商人,得英俊,文才学识也没得说,上门说媒的不知踩坏了几条门槛,怎么就是不乐意娶妻生

    家里越愁,谢镜清就越往外跑。这次带着小侄来游历,耳濡目染,竟是把只是聪机灵的小侄,生生带成了一个小谢镜清。

    但归结底,还是谢九渊过于优秀的错,这一,谢镜清是咬定不放松的,在大嫂面前,他也是拍着脯这么说。

    谢九渊天降一黑锅,还被小叔和幼弟联手扣得严严实实,再不跟他们好声好气,沉脸训了几句,倒像他才是那个辈,训得叔侄俩垂着脑袋,端的是乖巧无比,才带着人与几位主考官员汇合,迎上了前来接待的金陵知府。

    金陵知府是个儒雅年文士的模样,叫贾思远。

    贾知府殷勤备至,跟着车,一路将两位主考、随行官员与谢九渊迎到了心准备的住,也不多打扰,命仆小心伺候诸位大人休息,饭地招呼着,约定明日再好好相聚,便告辞走了。

    从住安排,谢九渊就很有,贾知府连几名宿卫都考虑得滴不漏,跟着谢九渊来的谢镜清与谢光,临时也安排得妥帖,明显是事前就已经考虑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