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盛唐宠后 - 分卷阅读18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猎犬的叫声清晰的传了去,霎时间,原本正在院的窝里趴着的三只原住民,也闻声从窝里钻了来,声调明显了几分的“汪”了回来。

    萧燕绥一抬,就看见,自己养大的那三只绒绒的狗脆就直接要趴到窗上来了。

    萧燕绥:“……”

    阿秀和其他那些婢女仆从:“……”

    萧燕绥低,心复杂的看了小猎犬一

    她就是担心这小东西初来乍到,互相都还不熟悉,被家里的三只原住民排斥并且可能会住揍一顿,所以才有意把它关在书房里的。

    而且,不意外的话,看这只小猎犬的骨架和爪,等它大之后战斗力应该也不俗,到了那个时候,估计就又会压着家里的土狗打了。

    显然,萧燕绥的本意是好的,奈何,这个小家伙似乎一都没有自己就要被三只狗联手揍了的危机,闻到王思礼誊写过的书籍了,便有些忍不住的兴奋。

    萧燕绥无奈,一把将小猎犬四窜的脑袋轻轻的去,将其放在了其实也可以临时充当一小窝的篮里,同时提醒阿秀看好书房里的摆设,别让小家伙把她的书房给拆了。

    至于她自己,却是起走到了院里,陪着家里的三只原住民玩丢球游戏去了,也免得它们更加敌视引了主人注意力的小猎犬。

    当天晚上,萧嵩自然是设宴招待了王忠嗣派来送信的将士,言谈之间,两人不知不觉便聊到了数边关重镇布防、以及如今那几位大权在握的节度使的问题上。

    萧燕绥虽然坐在旁边,却并不怎么说话。萧嵩和那个叫小五的将士闲聊,她便只是安安静静的听着,然后优哉游哉的自己吃饭,却并不发表任何意见。

    说起王忠嗣,由于之前皇甫惟明和太李亨的危机,他如今手握陇右、河西、河东三重地,这也是萧燕绥之前就知了的事。王忠嗣虽然并不在安城,却绝对称得上是位权重。

    而后,他们两个又说起了西南、东南一带的两位节度使,自然也就提及了南诏因为王位更迭一事,看似有象将生的事

    萧燕绥虽然了耳朵认真听了,却也没太当回事,毕竟,这些事距离她似乎很远,直到小五和萧嵩说着说着,话题又从大唐疆域的东南边陲,重新回到了和吐蕃、突厥两接壤、可谓是危机四伏的西北之地。

    然后,萧燕绥便听到,祖父萧嵩在话语间十分自然的提到了“安西四镇”这个说法,以及一个让她倍觉熟悉的名字,节度使“安禄山”。

    安禄山毕竟是个历史人,虽然名声很大,可是,对于萧燕绥这样一个纯粹的理科生而言,你和她说元素周期表,那是分分钟联想到一大堆的分式,可是,说起历史名人,即便是耳熟能详的那,她也只是对名字最熟悉,这个名字后面的意义,她得稍微思考一,才能连贯起来。

    就和当初在兴庆宴上认李白一样,短暂的停顿后,萧燕绥霍然间睁大了睛,甚至险些把自己给呛着。

    “安、安禄山?”萧燕绥的声调不自觉的微微挑,作为和安禄山捆绑现的另一个关键词“安史之”,萧燕绥还是知的。

    事实上,“安史之”作为一个历史名词,这是萧燕绥初学过的少量古代史里,难得印象还算刻的一个,与它其名的还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少量几个词汇。

    ——当然了,萧燕绥的印象刻,依然就只是局限于对“安史之”这个名词本的印象上,多再加一个,每一本历史上上都会提到的一句“这是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

    至于“安史之”的背景、发生的时间、引发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本原因等问题,萧燕绥就完全不了解了。甚至于,就连“安史之”这个名词里面,“安”是安禄山,但是,“史”的名字,萧燕绥都是仔细想了想,才不太确定的拼凑来了一个“史思明”的名字。

    至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的份,萧燕绥就又完全不清楚了……

    小五完全会错了意,见萧燕绥脸上的表颇为震惊,还当是她对西北一代以及“安西四镇”不够了解,便简单解释了两句:“萧六娘有所不知,西北地区,远离原腹地,历来是各民族聚居,镇守安西四镇的节度使并不单单只是汉人,当地的其他族群亦或是胡人伍,都是很常见的事,说起来,安禄山也并非是汉人,不过他这个名字倒是后来改的。”

    萧燕绥:“……”

    不,其实她本不在乎这些。

    她就是有后悔,早知今日,当初上大学的时候,好歹选修课应该去选个国古代史!

    更确切的说,萧燕绥恍惚记得,当年大学本科的选课系统里,历史系似乎有专门研究唐史的教授开过关于“安史之”的选修课,奈何萧燕绥一直对历史没什么兴趣,她宁可去数学模型和沙盘,也从来不曾选修过历史……

    看着自家宝贝孙女还是一脸震惊的表,萧嵩也有些好奇和不解,他抓了抓自己白的胡须,索顺着小五的话语,继续补充了一句:“我记得朔方军,也有不少将领都是外族人。”

    小五自然

    唐朝本就开放,便是安城,也从来都少不了各胡人和外国使者,到了外族人和汉族世代混居在一起的西北一代,朔方军也好、安西四镇的节度使安禄山手的军队也罢,其的将士大多还是来自于当地人。

    虽说唐朝官员大多数文武不分家,从来都是朝则文官、上即武将,例如萧嵩、王忠嗣这些有份背景的人,自然更容易在军队站稳脚跟,不过,那些自小生活在西北的当地人,在军赫赫战功后,自然也从来不乏有人能一路踩着敌人的枯骨爬到军将领的位置上。

    如此一来,西北一代军将领的份自然是汉族人、胡人、其他异族人都很常见。

    一直等到晚宴结束,萧燕绥回到自己的院时,想着“安禄山”和“安史之”这两个名词的存在,她都还忍不住的有些疼。

    对于萧燕绥而言,今天晚上的见闻,就仿佛是在她终于艰难的适应了唐朝这约等于零的工业平后,总算是接受了如今这平静的生活,结果,她还没过几天悠闲日,便突然发现,平静的生活面,其实还埋着不知多少地雷和炸弹,并且,这些炸药的当量估计能够将所有的表面平静瞬间粉碎。

    甚至于,如果说当年洛赵府的事,即便真的炸了,也不过只是旁人谈笑间的一桩闹,那么,到了“安史之”,这四个字的背后所意味着的山河破碎,烽火狼烟,却是可能达数年之久的战火和血泪,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