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对我误很大 - 分卷阅读18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怎么围的?!

    更离谱的是,初选的二十人大名单里,吊车尾的那个名字还是一位已经消失多年的人——

    青丘君。

    天边玉树西风起,知有清秋到世间。

    此青丘非彼清秋,他乃是二十年前的一位成名人,号称妙手空空,盗之圣,却是一位梁上君

    青丘君轻功超卓,凭虚临风踏雪无痕,来无影去无踪,鬼神莫能蹑之。即使是唐传奇的神偷空空儿,怕也不过如此了。

    窃贼偷盗向来为江湖人所不齿,但这位青丘君却是例外。

    ——只因他是个雅贼。

    他偷的不是金银财,而是古书典籍。

    古时书卷珍贵,只有累世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才会建有大型藏书楼,保存珍本古籍,且不为外人传阅。但青丘客其人,足迹踏遍名山大川,搜奇访古,凡遇藏书家,必取其未阅之书,舒卷玩赏,读尽所藏。

    奇的是,他取书读过之后,不但会原样奉还,还往往指摘疵病,留勘校文字。

    如此一来,甚至也算不上偷,倒成了不告而取的借阅。

    待时间久了,便有些开明的藏书家不再敝帚自珍,而是迎他前去借书,还可以换一收藏。

    福建武夷山有个徐姓世家,家传的会仙剑法甚是明,加上习武弟众多,在当地俨然成了一霸,等闲人等不敢轻犯。

    这家祖上倒也过不少文人,传来数千卷藏书,建了一座冲佑楼来贮藏。可惜到了这代已经无人读书,白白放着生蠹虫。

    青丘君游历到此,登门拜访,想要借书。谁知徐氏家主为人小气,不但断然拒绝,还召集族弟,想聚众将青丘君擒住,送官府去拿悬赏红。

    那一夜,凉风白,疏星萤。

    青丘君于众人围堵之而退,白衣如雪踏月而去,还顺手牵羊拿走了好几册珍本书卷。

    从此,一举成名天知。

    可惜这名不久之后又彻底变成了恶名。

    青丘君借走藏书之后,不过月余便再度踏足徐家,言说自己前来还书。

    徐氏家主哪里肯信,只当他是回来报复存心挑衅,一怒之倾巢而,率领上百名家族弟将冲佑楼围得不通。

    青丘君见事不好,避敌锋芒藏,徐氏家主索举火焚楼,将偌大一座冲佑楼连同祖传的数千卷藏书,统统付之一炬!

    时值世,经史典籍保存本就不易,无数孤本珍典在颠沛散佚殆尽。这座冲佑楼本是难得留存来的藏书楼,却因此毁于一旦,令世人慨叹不已。

    虽然青丘君仗着明轻功仍是在兵荒成功遁逃,但此事毕竟是因他而起,不免引人诟病。

    若非他失之轻狂,又怎会闹到如此不可开场?

    因此年德劭的武林前辈们纷纷表态,此人亦正亦邪,却终归算不得正人。

    后来,此人在江湖很多年都不再面,渐渐便销声匿迹了。

    ——要说他再度声名鹊起,却是去年的事了。

    闽地兴化才女郑氏怡安,穷尽三十年光,独力编纂成文献著。

    全书共一百八十多卷,约四百万字,整理了历代通史及典章制度等,包罗万象,乃是一传世著。

    郑怡安诗礼簪缨之族,然而早已家落。她既无家学,又非史官,竟凭着一己之力自学成才。

    从少女时代跟着族兄四借书读书,默背抄录,到之后隐居山林,苦心治学三十年,直至编成这样的鸿篇著,纵是须眉男儿亦不能及,一时传为佳话。

    绍兴三十一年,郑怡安耗尽心血完成编录,重病垂危,拜托族兄携书献给宗皇帝,以求获得准许公开刊印留存。

    此书一,朝野震动,宗本人也对此书称不已。

    不过,虽然此书的学术平之毋庸置疑,对于题目“青丘”二字,世人却大多不解其意。

    谁也没想到,就在此后不久,从弥留之际的郑怡安那里,了这样一个志怪故事……

    郑怡安幼时便父母双亡,可她立志读遍古今史书,通百家之学,于是便跟着族兄四去藏书人家借书求读,回来再凭着记忆默背抄录来。

    日久了,她和族兄也默写近千卷藏书,文无遗误。因家贫屋窄,只能在山林间另建了一座草庐当作书斋。

    靖康之后,国势危矣,她的族兄因忧心国事,决心山应试,走科举仕途的路。

    郑怡安二八芳华,正值嫁期,族兄一走,没了这个倾力支持之人,便面临被族人婚的尴尬境地。

    她不愿就此嫁人生放弃学问之,于是趁夜离开族逃上山去,独居在草庐。族人见她心志定,多次劝说未果便也由她去了。

    山生活清贫,可她读书治学痴迷其,并不以为苦。

    忽一夜,山小雪,月明林,有超然尘外客,与她不期而遇……

    铜壶滴漏,已夜,郑怡安伏案修书,偶遇一疑难需查阅典籍,于是提灯走去书架

    谁知这偏僻清净的山居里,不知何时竟多了一位白衣人,斜倚书架手不释卷。

    月,其人眉目如画,卓荦绝俗,倒像是山怪,幻形而来。

    她一时惊得呆了。那人听见声响,却不慌不忙抬起来,对着她微微一笑。

    淡月梅,良夜清风,又怎么比得了这一笑?

    这时她才明白,“书自有颜如玉”一语,诚不我欺也!

    如霜的月光,白衣人携着书卷洒然而去。足迹所过之,雪地上竟没留一星半的鸿泥雪爪。

    只有书斋里留的淡淡的梅香气,昭示着这一切并不只是一个迷离恍惚的梦境……

    郑怡安心迷惘,猜测这人多半是山怪所化。

    从那之后,白衣人常常趁夜前来借阅,郑怡安习惯了挑灯夜读,见他有借有还,倒也乐得相安无事。

    日久了,她大着胆问白衣人到底是什么怪所幻化,白衣人便笑答“吾乃青丘君”。

    有言,“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又有涂山神话曰,“绥绥白狐,庞庞九尾”。

    从此,郑怡安信,这青丘君如此容貌,定是九尾白狐所化。

    后来有一日,她无意慨叹,草庐藏书终究有限,如果能借阅李姓世家的藏书一观,当可获益良多。可惜族兄离开,她为女儿又已成年,别人不会再允许她前去借住读书。

    青丘君听在耳,不动声,但第二日一大早,她便瞧见自己求而不得的那本书卷,端端正正摆在了书案上。

    她大喜过望,回过神来又忍不住询问,这书是从何而来。青丘君只淡淡微笑,说是略施术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