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归鸿 - 分卷阅读1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及待地坐了去。

    说是酒家,其实不过是间半敞的棚院,店面不大,客人也寥寥,店家是个和颜悦的老,叼着一旱烟坐在门廊,慢悠悠地问:“几位小友是来登山观秋的吗?”

    风林上前行了个礼,答:“不是,我们去临安,途径此地,来歇歇脚。”

    “哦,要去城里玩啊,”老把烟斗在手上磕了磕,“城里的灯节刚过,不过秋尚在期,隔几天就是赏大会了,你们应该赶得及。”

    “大师哥,你听见了吗,赏大会!”程若兰两放光,嘴里嘟囔

    风林假装没有听见,转向店家:“有劳老爷给我们备菜饭吧,不用太细,饱就行,我这几个弟妹赶了一天的路,都饿坏了。”

    “好说,”店家抬起烟斗指向门外,“你们来的可巧,我家伙计刚好挑了米面回来。”

    话音未落,便听一阵脚步声渐近,一个男肩扛扁担,挑了米面,踩着院门外的青石砖,缓缓走来。

    他看上去正值壮年,,□□的胳膊上肌实,可走起路来却很慢,动作一瘸一拐,原来是坡了一只脚。风林见状,忙起:“这位兄台,我帮你——”

    老板却摆摆手:“不用不用,你且坐着吧,我这伙计,最讨厌人别帮忙了。”

    “可是……”

    “放心,他应付得来。”

    那伙计并不看店客人,径直穿过棚院,在厨房外停,扛着扁担的右肩忽地向上抖,这一斗里施了劲,沉重的扁担被凌空甩起,连着两的箩筐也被抬起来。那人扬起手腕,抓住扁担段,向前一送,扁担竟从两的绳索里毫无阻碍地钻了来。

    整动作行得极快极稳,箩筐几乎无声地落在地上,唯有扁担向前飞。那人擒住扁担后尾,提臂一翻,偌被他轻巧地收回,临空画了个圆,稳稳地杵在地上。

    他的神没有任何变化,只是把扁担支在门后,蹲去拎箩筐。

    风林不禁赞叹:“兄台好手,江南武林当真是卧虎藏龙,小弟有不识泰山,惭愧惭愧。”

    那人回过,瞥了他一,没有回答,脸绷得像一块石雕。

    风到一阵尴尬,再度开之前,话却被曲鸿抢了去:“这位兄台,你方才使的,可是太行山凌云寨的法。”

    那人眉一扬,沉的脸上终于浮起一丝波澜:“你怎么知?”

    曲鸿答:“小弟混江湖久了,对江南海北的功夫都略知,方才兄台挑肩,捻的手法,脆利落,轨迹浑圆,正是那凌云的一式‘举重若轻’,这法讲究巧劲,以四两拨千斤,我见兄台挑了这么沉的担,仍能收放得自由随心,实在钦佩得。”

    那人神缓和来,微微:“说的不错,这法我从会走路起便开始练,练了一辈,想不熟也难啊。”

    曲鸿又问:“听兄台音,果真是淮北人喽?”

    那人略作迟疑,还是

    程若兰和乐诚两个小辈一直从旁没敢作声,听了这番话,换了一个目光,好奇心大起,程若兰脆伸一只手,偷偷扯风林的袖

    店老板似乎看了他们的心思,旱烟,在嘴里吧嗒几,随后撑着桌沿缓缓起:“二石啊,饭我来煮,你和这几位小友聊聊吧。”自个儿提了米,往后厨走去。

    风林求之不得,忙迎着那伙计落座,自我介绍了一番,又问:“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王二石。”那人简单答

    江湖人结朋友,原就比官场和市井人更容易,不讲规矩,只求投缘。王二石被曲鸿认家功夫,又被一番奉承,心大为畅快,便不再刻意冷冰冰的样,面平和了许多。

    他约莫三四十岁年纪,从名字到打扮都很朴实,只除了额上缠着一块方巾。许是方才挑担的缘故,方巾上已沁满汗,洇得透,可他仍不肯将其摘

    曲鸿细细瞧去,发现被方巾盖住的肤边缘,隐约有暗红的烙印留存,便:“小弟再斗胆一猜,二石兄可是参加过八字义军?”

    王二石又是一怔,目光锁在曲鸿上,打量许久,才坦言:“小兄弟好力,我的确曾随义军征战。只是如今到了江南秦丞相的地盘,怕官府找我麻烦,才把那标志遮上一遮,几位小友莫要怪我小。”

    程若兰心一动:“哇,王大哥,你的额上当真有……”

    没等他问完,王二石便把方巾取了来,他的额上果真刻着八个正楷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正是淮北抗金义军的标志。

    关于八字军的传说,在江湖上传得颇为广泛,彼时宗室南迁,淮北被金人侵占,烧杀抢掠,老百姓便自发结成义军与之相抗,各路武林侠士在其最为活跃,也最受尊崇。时至今日,但凡江湖弟见了义军的弟兄,都要喊一声英雄,以表钦佩。

    四个年轻人见了英雄,崇敬之溢于言表。王二石却答:“都是从前的事了,如今我坡了,功夫也废去大半,不能打仗,只能来这里挑个米面,讨个生活,实在算不得英雄了。”

    在几人的,他把自己的经历讲了一些。原来王氏祖上都是乡野莽夫,落脚于太行山凌云寨,耕犁之余,与附近寺庙里的和尚切磋功夫,自创了一法,琢磨七七四十九路变化,借地命之为“凌云法”,在附近江湖上小有名气。王二石的爹娘没读过什么书,接连生三个男孩,便起名作大石,二石,三石,一家人过着安定太平的日

    后来金人铁蹄踏足原,三兄弟投奔太行派掌门魏怀北,一赶赴襄,参加南北誓师大会,此后便随义军四作战。再后来,朝廷南撤,官军也被一批接一批的调走,仅剩义军苦苦支撑,战事愈发惨烈,王大石战死,王二石坡了落他乡,只剩王三石还留在淮北,迄今音讯全无,也不知落如何。

    风林听得愈多,神愈是黯然,默默念着那王三石的名字,曲鸿看在里,猜到了他的心思,暗想,你多半是想等到了淮上,找那三石兄弟捎信,报平安。可天地茫茫,你要到哪里去找一个默默无闻的武夫呢,不过是徒费力气罢了。

    一边,乐诚还没听够,又问:“南北誓师大会是怎么回事。”

    程若兰抢话:“这个我知,二十年前太行派掌门魏怀北广发英雄帖,将天南海北、各门各派的英雄齐召襄,规模之大,百年未有,在那场大会上。南北武林结盟誓师,齐心抗金,所以才叫南北誓师大会。”

    王二石赞许:“是了,小姑娘说得没错,今年我三十有七,二十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