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为后 - 分卷阅读18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有了,才能叫盛世太平。

    在隆庆帝治世的前四十年,他几乎已经到了。

    可一个乌鞑,就毁掉了他一生的努力。

    当隆庆帝躺在床上病膏肓的最后时刻,他心里一定很痛,也很难过。

    这一辈他前九十九步都努力走得又稳又好,可最后一步却跌了个大跟,然而时间不等人,已经没有底一百零一步叫他重新爬起来了。

    一代明君,就带着无限的遗憾溘然逝。

    话至此,两个人都不约而同想起了先帝爷来。

    付巧言见荣锦棠似有些伤怀,便:“我还没用过犁,陛带我去瞧瞧看?”

    荣锦棠微微叹了气,领着她往库房去。

    因为上就是新年了,五福地这也有家仆在打扫和清理,荣锦棠领着付巧言走去的时候,正有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在那木犁。

    付巧言见他手脚麻利,不由问:“你家大人呢?你怎么这么小就事了?”

    那男孩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瞧着倒是沉稳,他好奇地看了他们两个一,返问:“你们是谁?这里是皇家禁地,外人不得。”

    荣锦棠蓦地笑声来。

    “我们不是外人呀。”付巧言也笑

    男孩倒是聪明,从门瞧见外面跟了一大堆的人,这才反应过来:“给贵人请安了。”

    荣锦棠叫他起,问他:“这应当不是你的活吧?”

    男孩膛:“这是我父亲的差事,只他今日偶风寒又不想耽误事,便安排我来了。”

    他刚才洗木犁的动作熟练自然,一看就是老手了。

    荣锦棠问他:“你父亲不怕你办错事?”

    “怎么会呢?”男孩骄傲地,“我从小跟在我父亲边学,他能到的事,我努力也能到。”

    这句话,一说到了荣锦棠心里去。

    是的,父皇能到的事,朕一定也能到。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好梦~明天见!

    ☆、婶娘

    荣锦棠和付巧言一共只在五福地待了半个时辰, 然后就启程归京。

    说要熟悉五福地不过是个借, 大概走个过场就完事了。

    回程似乎要更快一些, 当车停在朱雀大街草木书局门时,付巧言还没发觉已经到了。

    荣锦棠自己先了车, 然后亲自扶了付巧言来。

    因藏书众多,朱雀大街的草木书局总店铺面很大,比旁的铺面宽了一倍有余。当间草木书局四个大字是大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爷乔琛所书,四个字苍劲有力,老远就能受到扑面而来的古朴之

    付巧言站在门边仰着看,朱雀大街上的店铺栉比鳞次,彩幡飘摇,实在别有一番景致。

    宽阔的青石板路可容车双向穿行, 两旁的店铺全大门敞开,灰帽灰衣的店小二都站在店门打声招呼来往商客。街上不时就会停一二车, 锦衣华服的富家小或青冠衫的世家公了车来,笑着往商铺里走。

    荣锦棠也没她,就让她站在门这样看。

    这条街, 见证了大越百年的荣耀。街上开的多为老字号,衣住行方方面面应有尽有。有司胭脂粉的红颜斋,有司金银皿的琳琅阁, 还有两家大越闻名的布庄,一家叫锦衣缘,一家叫程记布庄。

    除了这些铺更多,从糕到私房, 从素斋到全席,几乎占去了朱雀大街一半的店铺。

    付巧言站在这繁荣的闹市,久违地受到了大越的富足。

    百年积淀,终有今日之盛世。

    她收回目光,看向等在旁的年轻帝王。

    荣锦棠站在那里,看着百姓闹地生活,脸上也带了些笑容。

    付巧言轻声说:“这里真闹。”

    荣锦棠问她:“看了吗?”

    付巧言牵起他的手,拉着他往书局里面走:“了,多谢陛。”

    乎付巧言的意料,书局里面人也不少。

    这家总店的书算是门类比较全的,百姓可在这里订书,也可以直接过来临抄。

    不过抄书是要付日租费用的,而且不能坏书本,所以一般也多为书生秀才之类的文人才会日日都来。

    近年来造纸技术以及活字印刷手艺都日趋稳定,因此大越书本的比前朝要便宜许多,然而就是这样寻常的百姓也无法什么书都能买回家去。

    所以大越才开办幼学和县学,为了让百姓能用很低的束脩识字读书。

    付巧言跟荣锦棠在书架之间穿行,不时停一本看,有些书偏门,可能也是没有的。

    荣锦棠:“民间最便宜的便是启蒙书籍,其他书若想要看,就必要去书局租看或者去茶馆听书。”

    启蒙书籍都是国库贴钱印刷发行,大多数百姓家里都能备上一两本。

    付巧言翻开一本讲农耕的书,对他:“以往因着父母都是先生的,所以我跟弟弟没缺过书看。我爹书院里和我娘教学的人家一般藏书丰富,都可借回家给我跟弟弟瞧。”

    “后来我听幼学里的同窗讲书本难借,才意识到自己多幸运。”

    付巧言幽幽叹了气。

    荣锦棠见她有些思念父母,便她的手,:“不是说想问问还有没有新篇?咱们去问问。”

    说罢也不等她反应,就拉着她往柜台走。

    书局里人很多,抄书的都在二楼,一楼的大多是看和买的,不过大家都是安安静静,没有一个大声喧哗。

    付巧言一路都有些走神,直到一把温和的嗓音叫醒了她:“囡囡,是不是囡囡?”

    这个小名更是勾起付巧言过往回忆,她抬一看,却是一张似曾相识的脸。

    付巧言张了张嘴,却觉得咙里堵得慌,什么都讲不来。

    她记得她是住她们家隔的李家婶娘,她丈夫是书吏,她则在镇上的书局账房。

    这位李婶娘是个开朗人,跟她母亲关系极好,很小的时候若是她父母急着门,就会请她帮忙照顾一会儿她。

    付巧言同她也很亲,一直婶娘婶娘叫着,后来她们家来了上京营生才渐渐少了来往。

    “婶娘,”付巧言哽咽了一,“是我,我是囡囡。”

    柜台后的妇人不过三十几许的年纪,她穿了一布袄裙,上包着额巾,看起来净又利落。

    李娘就站起了来,她欣喜地看着付巧言,声音都大了起来:“好丫,都这么大了。”

    她的圈一就红了:“当年我们两搬到上京来住,过年回家才发现你们家人去楼空,问了左邻右舍才知了事,你把旧宅卖了。”

    兴许是想起旧时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