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空间] - 分卷阅读19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换床的话,可是个大事……要不只换这一间,腾一间来办公室就行了。”老张觉得她步迈得有大。

    “只换一间?”陶小霜反问,“你认为总务那边就会同意了?”

    “也难!”老张直摇,“一张上铺的床至少是40块的价格,就这一间屋就有9张床,这就是小400块,总务那边立项都难。”

    钱确实是最关键的问题,陶小霜和老张两天前都还是总三的人,总务会怎么,两人再清楚不过了。

    当家三年狗都嫌。华一的哪个科室不想改善办公环境,左德育想开窗,右德育想多一个文件柜,教务那边还想安吊扇呢!总务哪里敢轻易开这,这也是陶小霜刚才拿不定主意的原因。

    “所以,我们得往大了,能换的都换了——这不是为了给我们腾办公室,而是为两个月后新增加的住校学准备的,办公室的事只是顺便。”

    这就是陶小霜的打算,她要一石二鸟,既解决了办公室的事,又打响宿的第一炮。

    “这个……”老张用手指抠眉心,他心里总觉不踏实,“要不等个学期,学生真住不了,我们再提这事吧。”等事了,领导过问了,他们再来解决不是更稳妥;即使最后办得不好,责任也小不是?

    “老张,你这样想可不行——能的事就不能等!”

    多多错,少,不就不错,陶小霜知这些办公室老油条的想法,可她不准备这么,既然了宿的副主任,她就想为住校的学生些什么,至少要到在其位谋其职。

    她看着两个属,把自己的计划托盘而,“我等会就去找林主任,她要是同意了——我会说服她的,我和老张就去总三”,她对老张笑了笑,“趁着人走茶还没凉,我和老张把总务那边给解决了。然后……李繁,我们得加班了,把宿舍这边好了,我们3个才放假!”

    “我听你的,陶主任。”李繁毫不糊的答应了。

    老张却很震惊,他看着前的陶小霜,发现自己有些错看她了——两人了3年同事,他一直觉得陶小霜是个聪明很会为人的女青年,可现在,他却从她明亮的神里觉到了势。震惊之余他又有些明悟,是呀,19岁就,肯定是锐意取,想些实事了。这样想着,他就觉得有些忏愧了,陶小霜把自己调来了宿,也许就是想自己帮帮她,被叫了两年的师傅,自己可不能拖徒弟的后。于是,老张:“我也没问题。”

    “好,那我现在就去找林主任,老张你带着李繁登个记——把可以换的床位都记来,然后成申请表,好拿去总务那边。”

    和老张代后,陶小霜就去了办公楼的二楼,林佳带着她找的3个事已经搬到了分给宿的那间办公室。陶小霜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林佳。

    林佳详细的问了陶小霜的打算,然后考虑了一,就同意了,她还让一个叫白健的男事去陶小霜那里帮忙。这事对宿有利,作为正职主任,林佳是坐收其利的,她又何必阻止了。她只问陶小霜,什么时候能见她运的朋友。

    陶小霜趁打铁,让白健去找老张,自己却去了总三。这一边却没有这么顺利,兰没说不行,却也没,只说要看看宿的申请。

    陶小霜也不走,就坐着和王、郭萍闲聊,等老张白健拿着申请表来了总三,她又继续和兰磨嘴

    到了班的钟兰才松了,说她会先考虑宿的申请。陶小霜当面谢了她,第二天一早就又去了总三,兰看她这架势,知不盖章她还得来,就利索的盖了章。陶小霜拿着申请去了总二,和老张会合——她昨天就叫老张来总二打前站。两人又了一天的功夫,才从总二拿到了钱。这一天,孙齐圣回来了,陶小霜就让他来华一和林佳见了一面。

    然后,因为宿舍的屋大小不一,陶小霜找来学校工场的木工师傅,让他们来宿舍量尺寸。

    尺寸要不对,那有可能好的床就放不屋,所以这需要再三对,陶小霜派白健和老张负责这事,自己则和李繁去外面联系合适的家厂。

    两人跑了好几个厂,才找到一家价格合适又愿意调尺寸的家厂。到这时,华一已经放假一个星期,陶小霜才算是能给自己放半天假,去买电风扇了。

    陶小霜回客堂间时,孙齐圣正在杀瓜,“你回来了”,他边说边把最甜的那块递给她。

    陶小霜站着就把那块甜的西瓜给解决了,吃完她一抹嘴,“今天总算是有空了,我们去买风扇吧。”

    孙齐圣三两把自己的那块给啃了,“走吧,我和大朱说好了,等会他开车送我们回来。”

    “我们也要去!”采秀和佰岁举手叫

    于是,陶小霜和孙齐圣就带着两个小鬼去了五金公司。

    沪上从民国时就能生产电风扇,到了1971年,上海产的华生牌电风扇更是在全国都有名气的。

    陶小霜和孙齐圣准备各买两台风扇,一台坐式摇扇,一台吊扇。原本理不理的女售货员直听得都要掉来了,“你们知四台风扇是多少钱吗?”

    “多少钱?”孙齐圣边用蒲扇给陶小霜扇风边问。

    那售货员:“摇扇一台是268元,吊扇一台是355元。四台加在一起就是……”怕错了,她打了打算盘,“就是——1246元!”说完,她用你们是不是在说着玩的神瞅着四人。

    1246块,将近1300块钱,这在70年代是什么概念——这是一个负担不重的双职工家上10年的时间才能攒的储蓄!

    在70年代,电就是这么昂贵的东西,只卖肾是买不起的。

    “我们买了”,陶小霜说着从挎包里拿一个厚厚的信封,数了1250块放在柜台上,又问:“吊扇你们会负责安装吧?”

    “……”那女售货员足足愣了10秒钟才接了话,“……当然我们安。哦,还要120张工业券。”

    工业券是孙齐圣去老鳖那里拿的——钱从‘利’里扣,他从兜里拿用橡扎好的一卷给了售货员,“你数数吧。”

    女售货员一边数,一边暗想:这两个人绝对有海外关系,只有兜里有外汇的人才敢这么胡钱。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晚了,但字数还可以⊙﹏⊙

    第137章 反响

    女售货员数完工业券,又去数钱,她数了两遍,才补给了陶小霜4块钱。然后,售货员拿印章和发/票本,问:“这是写?”

    “陶小霜,陶渊明的陶,大小的小,霜雪的霜。”

    女售货员把写好的发/票撕给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