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看珍珠倒卷帘 - 分卷阅读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遥看珍珠倒卷帘

    作者:观

    文案

    我上了一个

    我陪他喝了二十年的茶

    我看他唱了几百的戏

    他是挑班的

    我是茶楼的伙计

    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旦,因为他上了我

    我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伙计,因为我上了他

    一曲尽千古愁

    莫闲愁空悠悠

    容标签:恩怨仇 民国旧影 因缘邂逅

    搜索关键字:主角:商君秋,沈连城 ┃ 角: ┃ 其它:

    第 1 章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活这么久,走到今天,我只是一直被命运赶着走。

    当清晨的第一缕光透过我的纱窗时,我其实早就醒了,在一片静谧之,我安然的躺在床上,你可以说我在享受光,当然,也可以说我是在等待死亡。

    吴妈每天早晨九会准时来给我饭,洗洗衣服,再收拾收拾屋——她是我请来的一个保姆,她在心好的时候还会留来陪我聊会天,心不好的时候就会一直看电视,一直到午的11半回家。午两钟的时候,她会再来,然后继续重复上午的那些事,直到午五钟离开。她会把我的晚饭帮我准备好,如果我没有其他的需要,那么她就可以走了。之后就是第二天。

    我一直躺在床上,这生活从我三年前患病就开始了。

    吴妈总是劝我去看看,我拒绝了,因为我坐不惯椅。如果躺在床上的话,我还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正常人在睡觉,可是一旦上了椅,我就会打心里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废人了。虽然这是一个现实,但我却觉得难以接受。我就是这么倔,到老了还是这么的倔。

    让我庆幸的是,吴妈看电视的品位不是那么差,不然的话,整日埋没在一片嘈杂的谈,我一定会死的很快。

    她喜看戏,这对于一个六十来岁的人算不得稀奇,想想当年的样板戏,她大概每一都要听了不一百遍。只是这时的戏曲频已经很少播放那些东西了,除了那些生瓜们稚的演,电视里有时也会播放一些旧时的录像,至于什么京剧、昆剧、豫剧什么的,吴妈统统分不清楚,她把这些统一叫“老戏”。老戏就老戏吧,我对这个名字还不算太反

    有时,看到吴妈听戏的时候,我也会收回自己的思绪,然后静静的听一。我很奇怪,像我这么大年纪的人有时竟然还会有那么一丝心动——当然不是对吴妈(我看不上她),那熟悉的胡琴,熟悉的腔调,如果再带上我的老镜,我还能看见那熟悉的行

    大概是梅兰芳诞辰110年的时候,电视里播放着先生以前唱戏时候的录像,吴妈看的就像了迷。当大幕被拉上之后,她意犹未尽的叹说:“这个先生打扮成女人的样真是好看。”

    “我见过比他还好看的。”我不以为然的说。

    吴妈回过看了看躺在床上的我说,“您老当年没少看戏吧。”

    “我啊,看戏,也唱戏。”

    吴妈听了立刻来了兴趣,她走到我边坐,“那您给我唱一段听听。”

    “这么大年纪了,算了,已经不听了。”

    “您就来一段吧,好歹也算听个现场。”

    我微微笑了笑,“那我就献丑来段的游园。”我理了理嗓,唱了起来:“原来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唱着唱着,我前的景开始变得朦胧。我有些诧异,因为我明明记得自己的泪早就了。

    吴妈递过一张纸,我睛说:“见笑了,老了,就剩息了。”

    “您这老调儿还真好听,次来了,我还听。”

    我冲着她摆了摆手说:“今天,你就先回去吧。”

    “电视用开着不?”

    “关了。”我又摆了摆手。

    吴妈走后,我又变成了一个人。我诧异于自己刚才的泪,因为,我一直觉得,到了我这个年纪,那些能分东西的大概都已经报废得差不多了。想不到自己除了,竟然还有那么一的泪,也不知这算不算是收获。

    我静静的躺在床上,睛看着窗外,想起了那个从前……

    我叫沈冲,父亲是沈万鼎,他是个前清时的秀才,多少年一直对功名孜孜以求,无奈最后卡在了乡试那一关。父亲从我妈怀上第一个孩时就去乡试,当我生的时候,他还在乡试,而这时的我已经是家的第三个儿了。没过多久,皇帝被革命军赶了台,什么科举啊,朝廷啊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后来袁世凯和张勋玩命的复辟,但朝廷还是没有站来——清朝就这样彻底的完了。那时候总会有一些扎着大辫的满清遗老到了晚上就跟似的河自杀。我的父亲也为此伤透了心,如果没有我们这三个孩,我想他也没准会被其他人蛊惑着殉了朝廷。

    几年后,再也没有人敢谈复辟了,我的父亲对那些翎也渐渐死了心。新政府的那些职务是要大洋去买的,可是这位秀才的积蓄却是连个看门的职位都买不起。这时的他才开始琢磨自己的营生。

    父亲东拼西凑了一些钱,在阜成门外开了一家清茶馆,名字叫“沈家茶馆”,和那些书茶馆、酒茶馆不同的是,父亲的茶馆只卖茶和心——小本营生大抵都是如此。

    民国时候的阜成门一带很闹,往来买卖城的人总是川不息,而我的父亲又善于营生,沈家茶馆也是越越大。没过多少年,曾经的“沈家茶馆”就变成了“沈家茶楼”,这里不仅卖茶,而且每逢当月的“四” “九”日,还会有戏班来此唱戏,当真是闹的不行。

    我生厌学,私塾没上半年就被先生赶了来。后来,我又去了一所小学,因为学习态度不端,差不多每天罚站,但父亲持不让我退学,我也只好持着在学校的小院里孤独的过完了我的童年。那个时候,我的差不多都被打了“茧”。

    后来,父亲见我实在学不成,就让我去他的茶楼帮忙了,因为排行老三,我也就蒙荫有了一个“小三爷儿”的称呼。毕竟我的父亲是“沈老板”,所以到了店里,那些事的和伙计们在给我派活的时候也都掂量着给,既不能太重,也不能太难,他们就像伺候那些客人似的伺候着我这个“小伙计。”

    我对于端茶倒并没有多少喜好,毕竟,但凡一个“公”,谁又舍得猫腰去看人脸呢?也正是因为我的“狗脾气”,有一次,我竟把一壶的茶倒到一位先是嫌茶后是嫌茶淡的顾客上。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