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诏为妾 - 分卷阅读100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未央举行。

    正文 752.第752章 千古贤后

    乘着皇后的车舆,在众人的簇拥之浩浩地来到了未央

    一皇帝冠冕的李墨就在未央

    李墨迎接红七舆,宣读诏书,绶皇后印、金册,祭告上天。

    之后,李墨和红七踏上了御

    红七的步小一些,李墨就十分自然地放慢了步伐合着她。

    两人比肩前行。

    众朝臣在心再次确认,新皇对新后的真是如同传闻般无与比啊!

    不但宣读封后诏书的时候没有如同正常仪式那般端坐在上,等着红七前来拜见,而是亲自上前迎接。之后本来应该由皇后独行的御,也变成帝后同行,而且还不是帝在前,后在后的常规形式,而是两人并肩齐行。

    这样的重真是闻所未闻啊。

    有朝臣就在心暗暗忧虑了起来。

    红颜祸,再英明的帝王,一旦被女人迷,也会毫无理智地自毁江山的行为。

    虽然从目前来看,红七并不像是那仗着君王的穷奢极、祸朝纲的女,相反,对于大明的建立,她有无可比拟的功劳。

    她的智慧、勇气和仁慈在天传,受百姓们和军将士们的,文人士们也对她极为仰慕。可以说,在大明,她的声望,直追李墨。

    可越因为如此,一旦她产生野心,所造成的破坏力恐怕也是空前的,不能不让人担心。

    也有人盘算,依新帝对皇后如此地,红家只怕很有可能会权倾朝野,红家,一定要好才是。听说红家还有几个少爷还未婚,也许……

    朝臣们列队两侧,状似恭敬,其实心思各异。

    新朝刚刚建立,格局还未彻底定,需要用人的地方很多,可以晋升的位置也还有很多。不论于为国为民的立场,还是于私心的考虑,亦或者两者都有,各方都将展开全方位的角逐。

    红家,无疑也将成为其重要的一环,还是极有影响力的一环,必须列考量的范围之

    走在御上的人,却已经来到了御的尽

    的御是白玉阶。

    白玉阶的尽是至无上的帝后御座。

    李墨扶着红七一同端坐,在上。

    司仪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随后众臣齐齐大拜。

    “陛万岁、万岁、万万岁!”

    “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至此,不论从实际上来说,还是从名分上来说,红七都是真正的大明第一位皇后了,将记史册,传后世。

    新后上任,照惯例,接来就要封赏后族了。然后皇后就回后接受众朝廷命妇的朝贺,再是宴,这封后大典就算完了。

    然而,事却没有继续照着路走。

    李墨说,红七有话要说。

    这话一,众朝臣心顿时一

    一些李墨军的武将们倒还好,红七作为监军曾和他们在军共事过,她的为人、能力都得众人的信赖,他们也习惯了并不将她作为一个女,而是作为一个同僚、上官来看待。红七说什么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可对许多文臣,还有那些并不属于镇北军的武将们来说,这件事却并没有那么容易让人接受了。

    自古后不得预朝政。

    红七这才第一天当上皇后,这手伸得也太快了吧?

    许多人的眉不由得皱了起来。甚至有极为耿直的臣当场就想要来反对。不过,在他们有举动之前,红七就已经开了。

    红七说:“以的话其实也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思,只是通过我的将这个决定告诉大家而已。”

    “在这里,我代表红家宣布,除已拥有的爵位外,红家将不再接受任何非本人功劳得来的爵位。”

    “红家的弟,也不享受家族任何余荫,只会通过科举仕。”

    宣布完这一决定后,红七就走了。

    然而,她的话在众朝臣的心却掀起了惊天浪。

    从来新后上任,都是大肆封赏家人的。而红七成为皇后,红家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好,相反,红家弟以后想要当官甚至比一般的官宦弟还要困难一些。

    别家的弟,可以通过举荐、荫补等手段仕,而红家,放着好好的关系不用,却要同天寒门弟去争那一独木桥。独木桥岂是那么好挤的?天那么多读书人,最后能够成功的能有几个?红家这般作为,岂不是自断了官途?

    可以想见,后族权倾朝野这样的事在本朝是绝对不会有了。

    皇后涉朝政的担忧也可以去了。

    那些之前担忧红七红颜祸的人此时想起之前的担忧顿时脸一阵火辣,他们简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之腹啊。

    在惭愧之余,对红七也在心真正敬服了起来。

    能有大魄力这样决断的女,岂会祸国殃民?

    有人当先对着红七离去的方向跪

    “皇后圣明!”

    “皇后圣明!”

    “皇后圣明!”

    呼声不断,真冲云霄。这回,他们跪得心甘愿。

    这样的一个皇后,是朝廷的福气、是大明的福气、是天百姓的福气!

    李墨看着红七的背影,尽是骄傲。

    这样的女,是他的妻,是他的后!

    封后大典之后,红七的这个决定也随之在京城、在整个大明天传了开去,闻者无不钦服,都说这样的事儿简直是闻所未闻,咱们大明了个千古未曾有过的贤后啊!有着这样的贤助,陛定然也会将咱们大明治理得蒸蒸日上、成为最盛的国家。

    甚至有一些在大明建立后仍旧观望的地方山匪闻风之后向当地衙门归降了。他们说:“皇后如此贤良,何愁天不平?”

    而皇后的举动也带动了大明的风气,一些有志气的官宦家弟甚至宣布,他们也将主动放弃家族的举荐,要参加科考,用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

    整个大明如同注了一

    这样的大明,可期。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