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锦绣 - 分卷阅读17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饰自己的心思。但不娶的理由呢?难上一个男人这样荒诞可笑的理由吗?朝廷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绝不会这样想,他们只会认为娶县主为妻并不能满足王淳的野心,或是猜测他外表忠诚却藏祸心。何况,清河一名未阁的女儿被人拒绝迎娶,先不说濮国公脸上是否挂得住,清河这一生的名声怕也会毁在世人的嘴里。

    再加上承康的推波助澜……

    除非王淳肯辞官老老实实回家去当他的平民百姓,才可能远离这权利斗争的心。以王淳的,恐怕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一条路。想到这承启不禁苦笑,承康还真是锐呵,早已看了王淳对于他的重要。他如此轻巧的将王淳从这个朝廷驱逐去,简简单单的断掉自己一条臂膀,令自己在这个朝廷更加孤立无援。

    56.夜客(一)

    -->

    去秋来。

    西北战事并未因政局的复杂产生影响,朝廷以其雷厉风行的手段将环庆兵变的恶果控制在最小的范围,边境生活的人民似乎也早已习惯了这兵荒的日,战事刚刚平稳,陕西路的几个重要大郡就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王淳与新任京兆府尹赵瞻骑着行走在这座刚刚经过战摧残的城市大上,这座西北第一大郡远不及京师的富庶繁华,甚至连京师附近的郡县都比不上。在这里,承启的人民生活得并不好,他的视线不由转向沿街墙角乞讨的老人与孩,那些沧桑羸弱的面容令他不由一阵心酸。

    “老爷,老爷,给吃的吧。”一个瘦骨伶仃的冲到王淳的前,伸又黑又瘦的双手,满是无助的神,“三天没吃东西了,求您赏吧!”

    王淳的停住了。

    几个灾民可能是看到了王淳的同心,立时一拥而上,把王淳与赵瞻二人团团围住,一个妇人把一个面黄肌瘦的小丫推到王淳面前,用夹杂着乡音的土话乞求:“老爷,求你行行好,买这个女孩吧!她再跟着我们,就要饿死了。”话未说完,已是泪满面。她这么一开,立时众人都把孩推到他面前,跪苦苦哀求。

    王淳一生都没有见过这么凄惨的景象,他有些手足无措的望着这些战后活来灾民,只要目光一碰到那些瞪大双,跪在地上,虽然默不作声,却已在写满了哀求的孩,他的心如被刀割一,连忙,默默的掏上的铜钱,到乞讨的孩

    赵瞻苦笑着,也掏上的铜钱,然而纵是二人把全的钱散尽,又能救得几个人?反倒是引得乞讨灾民愈来愈多了,赵瞻摇摇,拉住王淳苦笑:“你我又能济得几何?这事,还是要靠朝廷。”

    回去的路上,二人一路沉默,今日来,原意是要看看这座在朝廷公卿们津津乐的西北第一大郡经历过战后的安定,并将这些事写在给朝廷的札里,谁想却遇到了如此凄凉的事,赵瞻看王淳的心事,叹:“他们都是环州、庆州的灾民,落到京兆府。与那两个郡相比,我们这已经算得上繁华了。”他顿了顿,又:“我已经写表上报朝廷,要朝廷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一些无人耕的地也可以分给他们,让他们先安定来再说。怕只怕灾民数量太多,我京兆府容不啊……”

    “朝廷难就没有想到过这些?”王淳不禁疑惑,战不是最可怕的,战后带来的问题才是朝廷急需理的。

    “官家日理万机,这些事都是小事。”赵瞻苦笑,“何况现在朝廷也没有粮。若是庆国公在这边,倒是可以请庆国公先开常平仓再上表回奏朝廷。偏偏如今国公又回了京师,奏章一来一回的时间起码要半个多月,唉……只愿国公在官家面前能提一,也好让那些灾民们少受几日苦啊!”

    王淳心不在焉的听着。少受几日苦……这句话背后的意思令他心酸,为了防止瘟疫行,每日都有饿死的灾民尸被拉到城外火化,这几日还是数十,真要等到十天半月后,怕是要成百了!

    “能不能先开常平仓?”一同在西北理边事的这些日,这位不奢侈不浮夸的京兆府尹已经得王淳的好

    赵瞻的望了他一,“庆国公若在西北,就可以先开常平仓,国公自会在官家面前把所有罪责揽。若是你我的份,呵呵……”他苦笑了,“只怕常平仓刚开,你我就要人落地了。”他停了半晌,又:“将军不几日就要回京,这次平定环庆战功赫赫,说不定能有机会见到官家,将军若有心,可以将京兆府所见所闻面奏,总也是个法。”

    御书房里。

    承启认真的听着承康对陕西路、环庆兵变诸事的禀报,心满是慨。奏折他之前早已看过,有条理的行文,事无细的调查,应对问题的方略……撇开这个弟弟对皇位的窥伺不谈,连他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承康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治理一方土地。与他这个常年呆在皇的皇帝不同,承康已经见过了太多外面的事,想及此,承启不由有些妒忌。每一日他所看到的,都是朝廷公卿们的表章,里面充斥了歌功颂德词句,至于真实的况没有人会告诉他。在这个皇位上坐的时间越,承启越觉得自己像一个瞎、聋,需要别人牵着才能行走。看着对地方政务侃侃而谈的承康,承启笑了,恐怕现在朝廷上也只有他敢告诉我真实的民间况了……

    “环庆战后,灾民大多京兆府、洛二郡,以臣弟所见不如就由朝廷颁旨,开常平仓以赈济,再由二郡太守召集地方乡老,发些无人耕的土地与他们,每二十朝廷发耕,免其一年赋税。一来可以安顿灾民,不至于引起变;二来荒地亦有人开垦,不会闲置……”承康将事讲完,又提了自己的见解。

    “好!”承启,笑:“四五年不见,三弟真是大有了。不过还少了一条。”

    “哦?”承康不由一愣,忙问:“二哥还有更好的办法?”二人一母所生,无人时从不顾忌这些的规矩,还是照承启时的称呼相称。

    “赈灾的方略很好。”承启缓缓,“只是常平仓赈灾所耗大,恐怕京兆府与洛的常平仓一时救不得全灾民。可以将灾民的青壮年选编乡军,一来防止绿林、赤眉事重演,二来也可缓解常平仓压力。”

    “二哥!”承康急:“这样是可以防止绿林赤眉事重演,但现在乡军、禁军已经极其庞大,每日空耗粮饷,而且青壮年正是灾后重建的主要劳动力,你将他们编乡军,难要让那些老弱妇孺去耕荒地吗?!”

    承启淡淡的看了他一

    “总比灾民聚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