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锦绣 - 分卷阅读15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不敢辜负陛所托。”王淳在心苦笑,什么兄弟谊骨,承启心有的始终还是君臣,一番话说的如此冠冕堂皇,前面的却都只是铺垫,自己去陕西的目的不是那么的光明正大,而是去为承启的耳目去防范他的同胞弟弟!

    这个环抱着自己的人,这个曾经在自己怀耍赖的人,一度熟悉又一度陌生。王淳忽然很想问问他,承启,你要的究竟是什么?这天这王权,与你心压抑了这许多年的相比,孰轻孰重?

    即便是耳鬓厮磨,这个人也是在上若即若离。

    大约哪一日就会从怀消失了……王淳将目光投向御书房的门外。今日承启接到银台司急奏后就诏他来,庆州兵哗变的事并没有瞒他,显然从那时起便已经在心打定了主意。自己来后,门外执勤的便换上了其它的侍卫,自己去了陕西后,保护他的人亦会顺理成章的换上别的翊卫郎。

    到了那个时候,你会不会想我?

    有些发狠的咬着承启的耳垂,听到他痛得哼了一声却奇的没有将自己推开,王淳一面酸涩的想着,一面在他的上留自己的齿印。会再有嫔侍奉吧?会再有孺人伺候吧?会有那些如眷陪着你度过这似华年吧?你可以给她们恩,却吝于再给我多一刻时间……

    51.庆州哗变

    -->

    杨衡正兀自想着心事,忽然就听到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一个太监尖细的声音在背后响了起来:“杨大人请转来!”

    二人皆是一惊,不由对望一,张公公连忙向后走了几步,急急迎上那名不知轻重的太监,一副严厉的模样训斥:“何事要这么大呼小叫的?里的规矩都忘了?”

    那太监被他一番抢白心满是委屈,却也不敢多分辩什么,只得低了:“杨大人刚御书房不久,官家就命杨大人转回哩,为着何事小的却是不知的。”

    张公公无法,与杨衡行了个礼,悄悄使了个,自去了。

    杨衡心也是惴惴,却也不得不随着那名来传话的太监转回到御书房

    御书房里还是方才见过的那几名官员,只是气氛却与先前大不一样。原本守在御书房门的那名侍卫也站了来,门换了别的侍卫站岗执勤。杨衡想起刚才张公公说过的话,不由多留意了此人几,但从那张无表的面容和大的躯上,除了能看此人武功不差外就再也看不其它了。

    又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又有两名官员几乎是小跑着闯了御书房,额上还渗了细密的汗珠。杨衡偷打量,这两人却都是见过的,一个是枢密副使吴均,另一个他叫不名字,却知也是本朝的武将之一,看服饰却是四品官员的模样。

    承启见人都到齐了,方缓缓开:“刚才接到银台司八百里急奏,庆州兵哗变,兵职方司员外郎孙舫战死,抚宁诸堡全沦陷。安抚使韩魁闻得此事已急命韩驰、赵瞻二人率三万兵守御西北防线,以防西北大雍趁火打劫,这才勉控制住局面。只是环庆一路是我永平朝咽之地,此事不宜久议。诸卿且看王舫之后,谁可当此重任?”

    此事来得十分突然,一时间所有人都不由噤声,御书房里静的连一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吴均咳嗽了一声,打破了御书房的静寂。

    “臣以为,孙舫之孙撼随乃父守御西北多年,西北边事他自是了如指掌,可当此大任,安抚使韩魁亦可任,赵瞻亦可倚重。”

    吕宗贤闻言当即反对:“韩魁在西北军颇有威名,大雍君臣对他颇为忌惮,他若去了谁来守御西北防线?且东北贺兰族对我朝一直虎视眈眈,难保大雍不会借此事从作梗,孙撼虽随乃父征战多年,然而毕竟年轻,环庆一事事关重大,人选不可不慎啊!”

    一席话说得承启微微,目光又投向了枢密副使吴均。

    吴均微一沉,他心倒是有个人选,只是……

    此人的名字在脑转了数次,终于,吴均一咬牙,开:“陛,且看庆国公如何?”

    “啊?!”承启闻言不由一惊,“承康?!”

    再急的军,此时也要搁置来了。

    摒退了众人,承启皱着眉,独自坐在御书桌前对着那散发着淡淡甜香的龙诞烛发呆。

    再没想到,吴均居然会提议承康。

    自己这个亲弟的本事他心是有数的,承康自小亦是个聪明少年,只是幼年时心思全不在正事上才显得顽劣异常,但懂事后的读书文字却比那个不成的承煦要明的多。自打自己登基改元号后,承康亦照宗室的规矩外放至陕西路任节度使,这一两年历练来对西北军自是再熟悉不过,只怕韩魁闻得庆州哗变后不急于收复庆州,反而派遣重兵守御西北防线这一策略便是自他的手笔。

    庆州哗变的事可惧的是事发突然,却不是庆州兵壮,只要时间充裕,随便派个将领便可平定军士叛。此事可惧之仅仅是兵抢劫屠杀百姓以及大雍的趁火打劫,后者自不必说,前者么……大约在消息传到时便已经结束了。

    韩魁是安抚使,若庆州百姓被屠他亦罪责不浅,绝对快刀斩麻的事。只有承康这个置局外的旁观者才能如此清晰的选择最大的利益,并且凭借自己的份对韩魁施以压力。

    只是西北军事给承康,也放心,也不放心。

    西北一线说到底也只是守御,想必不会有太多战事,不放心的却是宗室带兵实为本朝大忌,前朝的藩镇割据之不可不虑啊……

    思来想去,一抬,一个人影被烛光映着,投在了御书房的桌前。

    承启眉动了动,承康也许是可以用的,藩镇之祸只要想得周到,也是有法可以避免的……

    诺大的御书房里,只有承启与王淳君臣二人,连常常在一旁伺候的张公公也被承启摒退了。

    承启的目光凝视着王淳,声音温和:“庆州兵哗变的事,你今天也听到了。你可还记得朕……”说到此顿了顿,才继续:“可还记得我曾经说过的话吗?”

    王淳心已隐隐觉些什么,此时却只得答:“记得。”

    承启微微一笑,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只是静默着抬起,目光越过御书房的窗棂望向那黑漆漆的夜空,目光无限的切与憧憬,“你可知,崇政殿曾经改过一次名字……在太祖皇帝时,此殿本名简贤讲武殿,太祖皇帝的意思是只要能统一四海就不能不简贤讲武,先帝则认为这个名字杀伐气太重,治国如修,才将它改名为崇政殿。”

    “只是如今庆州哗变猝不及防,孙舫已经殉国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