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夜天 - 分卷阅读16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松很多,然后也偶尔跟郑玘通通信。

    武后和李治每次都是询问一这边的度,然后关心一他的生活之类的,郑玘跟他说的就多了,大多就是说一些琐事。

    比如说武之和宣城公主已经完婚,据说新婚当日武之连婚房都没,就在书房睡了一晚,宣城公主气恼不已,第二天给杨氏奉茶的时候据说被杨氏挑了病,回门之后就被关在国公府再没有来了。

    李显琢磨着……宣城公主这大概就是从一个囚禁之地到了另外一个囚禁之地,只不过武之这个样不知还会不会被放了,毕竟通过郑玘的叙述,现在武之在朝堂之上也不是小透明了,边也有一群狐朋狗友。

    不过让李显来看的话,那些狐朋狗友也够呛,人以类聚以群分,哪怕现在武之装的人模人样了,里还是个二神经病,并且是最严重最讨人嫌那一款。

    李显对武之的况其实并不兴趣,只不过他偶尔也会收到武之的信,跟郑玘不一样,郑玘跟李显说的大多都是朝的近况,虽然李显自己也能看邸报但是远离央很多消息就容易被忽略,郑玘挑的就是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事

    而武之的书信就文艺多了,今天说说冬天过去了,明天说说院里的迎开了,后天说说他又了个赏宴什么的,生活看起来要多小资有多小资,并且在信力武之还十分文艺的表示自从李显走了之后,他就“思之不尽”,如今他正在努力壮大自己,希望有一天能够让李显回来。

    李显对此嗤之以鼻,他一都不想回去,他在他的海边别墅里日过的那叫一个悠哉,回到安还要装鹌鹑,虽然他本是有鹌鹑,但是那族压制的觉简直是太不了。

    李显在安的时候宅,到了扬州也没有开放到哪里去,除了一开始要时不时应付一面官员的宴请,到了后来他连这个都不用去了——谁没事儿闲的总请他啊,开宴席不要钱啊?

    在这,这样一个什么都不怎么手该的事儿又不推诿的上司是大家都喜的,这样可以说是消极怠工的表现反而让扬州上对他的接受度都

    只是接受度,李显现在也憋着坏呢,说实话从一开始他就知这年的商人是不用纳税的。

    其实在知的时候他心理就卧槽了,是啦,农桑的税收很重要,毕竟都是粮布匹之类的重要资,但是商人的税收也很重要啊,一年到也能收不少呢!

    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李显不敢贸然提改税制这问题,毕竟他在政治上没啥建树,说来估计也不会被人重视,倒是可以让郑玘提来,然而郑玘政治形象很重要,改革这一个不好就要好被臭骂的准备,他不可能让郑玘受这份委屈的。

    唐朝现在的税制还是采用祖年间定来的租庸调法,税收的依据就是人和土地,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对休养生息是非常好的,但是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了,这方法就不太好了,因为皇亲国戚官员之类的是享受免税待遇的,国家越来越大官员越来越多这帮人不税无形之就加重了央财政的压力,也加重了老百姓的压力,再加上连年饥荒……现在国库还能运转的来,其实都是李治励图治的结果了。

    以人和土地为主的税收政策在李显看来总是不太有保障的,他不太懂这里面的经济学问,他只知……在后世逃税漏税的那么多,那么就算往前推一千五百年,哪怕百姓民风淳朴也不可能禁了。

    如果人和土地有了变化,那么税收也就失去了依据,富兼并土地可以依照免税政策行免税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偷税漏税,那么国家收上来的就更少了。

    这样随着国家发展早晚有一天会国库空虚,但是各个地主反而富得油,那个时候央政权无力约束不才怪。

    李显倒是没想那么远,就最近来看,国库不富裕,那就想办法富余啊,只是税制不好动,涉及到方方面面这方面就不是李显擅的了。

    李显想了想,总结了一自己脑里比较适合唐朝的税制,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商人收税,但是收多少这个李显心里没底,他也没在过,也不了解现在的收啊,还有就是房屋易,上税,而现在盐铁茶酒是国家专卖的,连年遭灾国库还没有空的养耗都是在这里来的。

    李显一条一条的列来之后,其商人收税比较复杂,因为商人什么的都有,哦,还有关税,从丝绸之路过来的舶来品一般卖价都很,这个税一定要卡。

    由此延伸,李显甚至想到了,等税收上来了国家有钱了可以开始修路,然后修路就可以跟有车各车的人家征收养路税或者说是过路费,这也是不小的开支呐。

    唯一比较遗憾的就是阶梯式的个人所得税在这个年代不太适合,只能丢去。李显改了半天,最后觉得其实……茶和酒是可以开放的,不仅仅是国家买卖,反正商人都收税了,你们卖去吧,卖的越多收的税越多啊。

    然后就是税收也不能一成不变,据财政支变化才是最重要的。写到这里除了对商人的利益损害比较大以外别的倒没什么,李显想了想还是犹豫着写了,籍收税也就是说不这个籍里主人和附庸是多少怎么样的,都照人数收税,其实这个就是在打击豪门,防止偷税漏税了。

    李显开了半天脑,最后写来的都有一本薄薄的册了,他自觉自己想的很多了,也已经比较完善,毕竟是结合着大兔朝的税收法制来改革的啊,应该差不多了吧?

    于是他就兴冲冲的给郑玘写了封信,郑玘在收到李显的信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李显走了之后他时常想念,最后这些想念都被“他是去大事,利国利民的大事”这样的想法给压来的,自那之后能够看到李显的信就是他最大的藉了。

    结果今天收到的信不太一样,李显没有炫耀他的海景别墅有多大多么好,这里的海鲜多好吃,也没有慨扬州城多么繁华,他非常忧国忧民的表示,税收制度有问题啊。

    其实这个问题,郑玘早就察觉到了,重生之前他都算是历经三朝的元老级人了,那时候他真是一爬上去的,六基本上了个遍,在的时候,每年看着国家的财政收和支,他已经看来国力正在一降。

    其实也不是国力降,而是央政府的控制力每况愈了,央没钱啊,地方有钱啊,央没钱拿什么养兵?地方有钱能够养兵,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