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路 - 分卷阅读5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的地方有十四,什么“周监于二代”、“赐也闻一以知二”……

    叶信芳在十四里面一个一个的排除,最后确定为哀公对答里面那一句:“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因为这一个“二”,在大多数版本的断句都是独立存在的。

    而这句话联系上文,说的是税收问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哀公向有若询问饥年解决之法,有若建议其施行十分之一的田税,哀公答十分之二的税收都不够我用,如何能行十分之一。有若又答,百姓富足,君主怎么会不足?百姓不足,君主跟谁去取得富足?

    确定了题意,叶信芳回答起来也觉得不难了。

    只发了两张草稿纸,抄题目已经用掉留半张,叶信芳只能在纸上写个提纲。这草稿纸也是要回收的,并且还有要求必须要用楷书书写,为的是现争议的是,让考官能够比对字迹。

    不能在草稿纸上作答,叶信芳直接在答卷上填写,每一个字笔之前都会仔细思考,字句斟酌,等到午饭之时,他才答了一题半。

    又是一金属敲击之声,陆陆续续有军士提着硕大的场,午饭是两个馒和一碗清

    馒应该是才锅不久,还冒着腾腾的气,一般。

    古人说“七月火”,本意是农历七月之后天气渐渐变凉,而此刻才七月,却依旧是炎无比。

    叶信芳考试的时候,不仅要想着笔小心,还要时不时的汗,防止汗低落在卷上,污了卷面。

    吃完午饭,摇了摇铃铛,便有军士上前带着他前去厕所。

    一路上看到许多书生,有的嘴一张一合,低声自言自语,有的眉锁,看着卷木然,更有甚着,两通红,伏在案上痛哭不止。

    “不要东张西望!”军士回,冷冷开

    叶信芳赶忙低跟在对方后,还没有走厕所,就闻到那重的臭味。天气炎,蝇蚊滋生,嗡嗡嗡的声音大老远就能听见,叶信芳有些同那些靠近厕所的考生。

    “我不考了,放我去!”忽然一个考生大叫

    叶信芳看了对方一形摇晃,脸惨白,双无神,一脸的生无可恋。

    很快就有军士上前制住对方,堵住他的嘴,匆匆的将他拖了去。

    考场里几千号人,只有那几个厕所,可想而知里面的场景是多么的令人发指,多待一秒钟都能死人,叶信芳因此就格外佩服那些军士们,他如厕时,对方也跟了来,目不转睛的盯着,别说捂鼻了,连眉都没有动一

    叶信芳庆幸自己不在厕号,而且是在吃完饭后如厕,不然估计会倒尽胃

    午时光匆匆过去,叶信芳将答卷最后再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要补充之后,便卷离开。

    一考场,就看到坐在小板凳上,双看着地面,一脸怀疑人生的宋修之,而他边站着的是书童墨染正在婆媳的劝说:“少爷,您不舒服,就先回去歇着,叶公来了自己知回去。”

    宋修之缓缓的摇了摇

    叶信芳心,走过来,摸了摸对方的小脑袋,“我们回去吧。”

    “呕……”宋修之赶忙转过朝一边吐了起来。

    叶信芳不敢置信的看了自己的手,暗想,不就是摸了一吗?反应这么大?这小少爷的洁癖简直没救了。

    “对、对不起,叶哥,不是因为你,我是闻到自己上的味了。”宋修之解释

    宋修之吐完了,想了想又问:“叶哥,你在里面如厕了吗?”

    叶信芳

    宋修之小脸皱成一团,看了一叶信芳刚刚碰他的那只手,脸一白,哀怨的看了他一,转个去,继续哗哗的吐了起来。

    等到他吐得再没什么可吐了,整个人脸发白,神恍恍惚惚。

    “他怎么了?”刘俊彦赶在太落山之前,终于了卷,有些担忧的看着宋修之。

    “老病犯了。”叶信芳随解释

    宋修之被折腾得很惨,最后连路都走不动,还是被叶信芳背回去的。

    叶信芳背他之前,还被迫着洗手。

    回了客栈,叶信芳两人就看着宋修之一连叫了五回得送的店小二都要发火了才消停,他洗净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着书童将衣服拿去扔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期的红包已经发了,我是照35章评论区留言时间发的红包,如果有谁觉得自己的回答时间是前五,却没有发红包的,可以在评论区回复自己的原始评论,我再补发。

    第37章 往事

    第一场的结果很快就来了, 直接淘汰了三分之二, 客栈里瞬间空了一大半,“二”字题真的是大杀

    宋修之依旧是第一名, 学霸光环真是让叶信芳不服不行。叶信芳这次考的是第三十四名,刘俊彦二十一名。

    院试只考两场, 最后只有三百个人获得功名

    叶信芳想起梁启超说过的一句话:“邑聚千数百童生, 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 数百人为举人;天聚数千举人, 百数十人为士”, 这并不是夸张的话,童生到秀才的录取率不过百分之一,秀才到举人又只有百分之一,举人到士又是百分之一, 古代的科举就像是金字塔,越往上人越少, 竞争也就越激烈。

    而大昭皇朝,建国不过几十年, 还是一个皇朝初始的时代, 人才凋零, 因而读书人录取率相对一些,此次院试,参考者五千人左右,录取三百人,比例达到百分之六, 已经是非常了。

    依旧是非常繁琐的检查手续,考场上却空旷了许多。

    第二场考试也被人们称为复试,虽然这么叫着,却增加了一个题型,算术题。

    “九百九十九文钱,时令梨果买一千。一十一文梨九个,七枚果四文钱,梨果多少价几何?”意思是梨和果一共买了一千个,九个梨十一文钱,七个果四文钱,问梨和果单价各是多少。古代的算术题一般都比较简单,对于叶信芳来说读题和写题比解题更难,幸而他对于院试了充分的准备,有专门练习过如何古代数学题。

    继之前的神题“二”之后,这次题目是:“我四十不动心”。

    叶信芳:……

    这题目乍一看还以为了言,实际上是来自,联系前文方能解答。

    公孙丑问曰:“夫加齐之卿相,得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