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起居注 - 分卷阅读62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了看太后的方向,方才续,“需要谨奉国朝祖训,不许预国政……”

    就连翰林官的笔都是一停,只是未敢贸然抬:遗诏里直接就把太后秉政的地位给打来了,而且还严厉告诫不能预国政,这是一都没照顾到太后的脸面啊……

    当 然,在遗诏里就将一切权力归于皇帝,对朝廷来说是个好的信号,太后虽然秉政数年,但素来谨言慎行,在朝廷就是个摆设,从未有拉拢党羽之举,一旦遗诏将 她权柄夺去,权力的归属便不会再有任何疑问。从大局来看,虽说太皇太后有薄待太后的嫌疑,但这终究是老成之举。再结合两历年来的关系……这样的决定,也 许就不那么奇了。

    反正都是要还政的!虽说现在太后是规行矩步,秉政期间一句话也不曾多说,一件事也不曾多,偶然有不对,也 都被朝臣们给回来了。但那是因为始终都有个人压着,若是太皇太后一去,少了制衡她嚣张起来了,作威作福日后不愿还政天,少不得又是一场麻烦。现在 能够这样割,也好!

    虽然对天的天资可能颇有微辞,但皇帝就是皇帝,在他日渐大的,文臣也绝不会支持别人来代为主政,在太皇太后表态的这一瞬间,太后手里的天宝玺,实际上就已经失去作用了,除非其回到,不然,仁寿里签发来的命令,即使有印玺,也不会有人遵行。

    所 有人在这一刻都想看看太后的表,徐循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她现在更好奇的却是栓儿的表——这不是弥留场合,不必惺惺作态,全围在太后榻前,栓儿不必回 避男女大防,直接就跪在床边,余文武众臣、后妃嫔以屏风为界,在床数步远的地方跪着,所以,她只能看见栓儿的背影。

    从他择 钱氏为后的那一天起,栓儿就在等待着这天的到来吧?这一年来,他没过一件惹太皇太后不快的事,的孝敬,更是惹得公主赞不绝,连乔姑姑等人,都在 太皇太后耳边没地说他的好话,夸他一旦开了窍,便飞快地懂事了起来。甚至,从她偶尔得到的只言片语来看,杨勉仁去职的事,其实栓儿也没瞒着太皇太 后……

    就如同太后知了这件事后,即使落寞,也不由得有几分骄傲一样,太皇太后知此事,虽然也会为杨勉仁叹息几声,但对一个还 未亲政,就懂得搬动老臣,为自己亲政铺平路的皇帝,也自然会有几分赞赏。——若是他由首辅开始搬动,又或者接二连三地手,那便是之过急了。但在三杨 势力坐大到极限的时候,杨勉仁去位,却让廷很是松快了一阵。

    更有甚者,她疑心皇帝之所以瞒着太后,便是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说一百句,也比不上一件事,更能证明自己在知往事以后,已经和太后离心,转而亲近太皇太后——虽说,这和国家大事毫无联系,但对一个老人来说,却是什么事也比不上自己的谋划成功带来的满足和喜悦。

    笼络人心之举,终于换来了太皇太后在弥留之际果断的选择。即使是走到了人生的终,老人家事,依然是带了厚的个人特征,一旦就要到绝,不会给别人留面。

    栓儿的确大了,是否有为帝的才华还不好说,但和五六年前的自己比,心术上,已经是上了好几层楼。

    或 许是已经习惯了太皇太后的打压,太后神木然、犹带了些许戚容——一个媳妇在婆婆弥留之际应有的,很得的戚容,除此以外,并没有什么多余的绪。反而是 徐循角余光瞥到的几名公主,个个反应不同,若有所思,圆圆双眉蹙,阿黄边却是不禁现了一抹淡淡的笑意……直到徐循扫了她这一,方才似有所 觉,又敛了神,变了哀伤。

    之后对于自己后事的安排,虽然翰林官还在记,众人也都还恭敬地跪在地上,但已经没有多少人在听了。

    #

    遗诏说完以后,太皇太后十分疲惫,没等众臣说话,一合,又沉沉地睡了过去。众位宰执重臣,也早排了仁寿外殿的班值守,各自都退了去,胡仙师本来回避在邻屋,此时也来照看太皇太后,旁人自然少不得帮着意思意思,屋一时间也是忙碌非凡。

    皇帝亲自为太皇太后放了床帐,这才退,此时雪已经停了,天明媚无比,真可说是风和日丽,他直想笑上一声,却又知这么绝不妥当,见太后影在前了院,也是心一动,细细思索了一番,也不回清宁去,而是直接乘着轿,去了清宁

    他和太后也就是前后脚当,太后还没换外衣,见他来了,有几分诧异,“皇帝不去老娘娘榻前伺候,到清宁什么?”

    皇 帝也无心寻找借,屈膝跪,给太后行了礼,方才沉声说,“老娘娘适才的吩咐,对娘多有不公,虽说者为尊,孩儿不好多加反对,但也想来和娘分说一 番……老娘娘毕竟是多年有功于社稷,年纪大了,越发违逆不得,孩儿选钱氏为后,确实是为了照顾老娘娘的心思,但这也是为了孝记。娘请放心,孩儿如今大 了,小时候的糊涂事,现在想来,直是羞愧死——再不会对您有所误会,即使亲近老娘娘,也绝没有疏远了娘的意思。”

    这番话翻译过来,便是很简单的意思:这一阵顺着仁寿的意思,那是因为人家辈分,并不是因为被那边拿真相笼络了过去。太后大可以放心,日后他皇帝掌权,也不会对清宁有什么不敬。

    太后垂目望了皇帝一会,方才微微一笑,低声,“好,你这样说,娘就放心了……皇帝果然已经大了。”

    她特意微微一顿,见皇帝面怡然,并不因为自己的停顿而集之,也不免暗叹了一声——真是已经大了。

    方才和颜悦地说了皇帝真正想听的话,“你来得也正好,我等可商量一番,放在仁寿的那宝玺,是今日就送还呢,还是……”

    皇帝又磕起了,“娘万勿动气,老娘娘绝非那个意思……”

    话虽如此,望着地面时,他的角,依然也不禁扬起了一个小小的幅度。

    次 日,太皇太后又召重臣问对,问国家还有何大事未办,首辅大人言语未尽,太皇太后既阖然逝,尊谥诚孝昭皇后,与昭皇帝合葬献陵。昭皇帝一代的老人,至此全 数夭折,太后正式成为辈分最尊的者,依照太皇太后遗诏,执掌后妃事,国朝政事,则还于年方十五的少年天。——在登基八年以后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